分享

古代风俗图(十)

 江山携手 2020-03-17

中华民族的古代风俗,时至今日很多已经消失不见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王弘力先生所绘《古代风俗百图》,并配以竹枝词,给我们展示曾经那些美好的传统风俗。

              古代风俗图(十)

       宋·捶丸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元代大都民俗中『捶丸』的记载:『用有柄木勺接球,相连不绝,方言谓之球棒。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也有皮球的记载) 其场地『掘地如碗,名窝儿。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盛球棒的器具,称为『提揽』,即筐上有圆圈,用手提携。在宋代绘画有小儿《蕉阴捶丸图》;成人亦有捶丸活动,《续夷坚志》:[京娘墓]:『他日寒食,元老为友招,击丸于园西隙地。』最早系用小木棒击球。可能至元代有所改变。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尔夫球之祖源。而《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没有高尔夫球起源记载,只说最早1457(明代)苏格兰禁止高尔夫球。

             古代风俗图(十)

       明·妇女踢球

                  阳春三月小桃开,笑语飞过百花台。

          五彩毛团翻上下,原是双娇踢球来。

汉代即有女子踢球运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文献通考》:『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明王誉昌《崇祯宫词》:『锦罽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婷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明代画家杜堇绘有『仕女蹴鞠图』,画中三位妇女在踢一白色大球。明钱福有《蹴鞠》诗:『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煞长安美少年。』清代年画中仍有戴花帽缠足妇女踢五彩球之形象。

              古代风俗图(十)

         明·放纸鸢

        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

        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

《朝野佥载》:『鲁般者,尝作木鸢乘之而飞。』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清代诗人描写放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京称风筝为『鹞子』;缚竹笛于风筝背上,因风播响,称为『鹞鞭』。据说初春的风,由下往上刮,过清明风则不稳;故易吹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