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时,中国面对刚崛起的日本,真的没有机会赢吗?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7

《马关条约》的签订,再一次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对于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古老帝国来说,这是一场“四千年大梦之唤醒”的悲哀。从此,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极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让百姓遭受着苦难,让中国千百年来的国土被割离出去,这一段屈辱历史,揭示了清王朝真正面目,让国家的内忧外患更加严重。代表清政府去签订这个不平等合约的李鸿章,为此他背负了终身骂名。

马关条约

后人至今都在叹息,如若当时李鸿章没有签订《马关条约》,而是选择杀生成仁,马关条约是否会因此不复存在呢?现在又会是怎样的历史局面呢?想要假设这种历史走向,就需要从这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说起。

签订《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要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这笔白银不仅是清政府三年的军政支出,更是日本等国民4年的收入。将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送入日本人口袋以后,他们以此为契机,极大地加强了国力,也开始了对中国接下来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战争。如果当时清政府没有割地、没有赔款,或许结局真的能够改写。

甲午海战

事实上,比之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当时清朝廷的武器,甚至大部分要比日本军队的先进。清朝所使用的武器弹药,很多都是从西方各国采购而来,而日本所使用的武器,相当部分是他们独立生产所得,也因此,受限于日本孱弱的技术实力,其性能远不如西方各国。况且,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清朝水师开始了解现代战争,不再是对现代化战争毫不了解的“土鳖”。

光从武器优势上做比较,清政府的军队实力就并不比日本人的差。而且,清政府的国土面积是日本岛国的40倍,人口更是日本的10倍之多,财政实力虽然大不如从前,可是也要远超出于日本5倍,有了充沛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后盾,如果清朝廷坚持和日本血战到底,那么,最先崩溃的一定是日本。

中日谈判

 更何况,中国国土广阔,战略纵深极深,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拉开一场规模巨大的持久战,死扛到底,一定会取得胜利。因为,日本再怎么说都是一个小国,长时间的持久战需要经济作为支撑,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的资源来和清朝打一场持久战。

当时在签订条约之前,日本在这侵华战争中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的军队伤亡人数巨大,物力、财力基本上消耗殆尽,所以,日本一直在强迫清朝廷赶快割地赔款,因为继续拖下去,最先倒下的一定是日本。

李鸿章

然而,就在这种装备优良,人力、物力较为充足的情况,统治者的决定却拖了极大的后腿。在签订条约之前,清政府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继续抗战,二是选择割地赔款。比如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就一直提出“迁都、勤王”的主张,光绪帝也是其中的主战派之一。

不过,众所周知,清廷真正的决定权掌握在慈禧等人手中,这些人都是“主和派”。慈禧主和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对光绪帝的打压是慈禧太后的重中之重;其次,慈禧只想好好过她的60大寿,一点都不希望有战事发生,最后,先天对列强软骨病的恐惧,使得签订这个条约,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这种有实力赢而无法赢的战争,其实才最令人心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