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灭亡之后,10多万皇族子孙去了哪里,如何维生?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7

清朝立国之初,为了维护满族人的封建统治,满族人享有着种种优厚待遇,清朝推行“首重满洲”的立国之策,让满族人生来就是“天潢贵胄”。尤其是满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更是享受了种种特权,因此,满清皇族子弟,从入关时的数百人,迅速膨胀到清末是的十万余人。

然而,当大清王朝近300年的封建统治在革命的炮火中土崩瓦解之后,这些习惯享受官银、俸禄,过着优渥生活的清朝皇族子孙,他们在大清灭亡之后都去了哪里呢?

末代皇帝剧照

先说十万皇室子弟的“老大”,清朝末帝溥仪,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虽然退位,但是民国政府与清朝王室早已经签订了一份《清室优待条件》,所以在1912年到1924年之间,生活在紫禁城内的清朝皇族,依然过着昔日钟鸣鼎食的帝王生活,除了没有了政治特权,生活排场并没有多少转变。

直到1924年,冯玉祥打破了紫禁城里面看似一片祥和的封建假象,溥仪彻底被赶出了紫禁城,大清宣统帝的皇帝尊号被永远废除,昔日的皇帝沦为了平民。然而,这位皇帝被赶下台以后,又迅速投入了日本人怀抱,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清朝皇族

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垮台,溥仪沦为了苏联的阶下囚;1960年他被特赦出狱以后,开始在北京植物园从事一些极为简单的劳动工作,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中国的普通公民。当然,这只是溥仪一个人的身份转变,大清灭亡之后,还有那么多的没落贵族,这些王公贵族在昔日显赫一时,然而在革命的浪潮中,他们也走到了日落西山的没落境地。

 自称清朝王爷的人

辛亥革命过后,原本属于八旗王公贵族管辖的庄田,也闹起了“反抗王公贵族统治”的革命,各个庄田的庄头、佃户,开始将自己耕种多年的庄田据为己有,同时,也坚决不给清朝的王公贵族缴纳地租赋税。

这就让这些宗室王公的收入锐减,再加上早已经没有大清王朝给他们继续发放高额俸禄,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些手中还有闲钱的王公贵族,开始投资工矿企业、开当铺、开饭店、开澡堂,他们自力更生,日子倒也过得不差。

清朝皇族后裔

能够自力更生并成功的昔日皇室子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前王公贵族们,早已经过惯了挥霍无度的日子。这让他们缺乏生产、生活技能,最后,坐吃山空、变卖家产、首饰维持生计,因为他们并无一技之长,更没有自力更生的毅力,祖产吃光喝光后,这些人逐渐成为了北京的破落户。

最终,为了生存,没有文化的王公贵族,大多都沦为了只会干苦力的工人、车夫、小商贩,每天过着缝补浆洗的日子;那些曾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满族人,开始在社会从事老师、警察、医生等工作。还有一些会吹拉弹唱的满族人,成为了梨园里的戏子。

至于那一些有着雄厚财力的宗室子弟,一家人都移居国外,远走他乡。其实大多的清朝王公后裔,能够在当时社会挣扎着做一个文职,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沦为了只会干体力的底层工人,甚至有的人都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这样的遭遇也是令人叹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