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格律诗奠基人之一,他曾写过一篇《明河篇》,里面有这样几句话,甚是值得把玩:
这首诗的成文背景很有意思,彼时宋之问与张易之、张昌宗交好,他也是控鹤府成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与武则天“宴集”的机会,借着这首诗发了下牢骚。
口臭都能闻到,可见武则天与控鹤府成员交往何其亲密。 关于控鹤府的前身------控鹤监,狄仁杰也曾经上疏,直言你是要创立千秋伟业的,二张侍候左右,这不是影响你的盛名吗?留下这个污点,岂不是可惜? 从上述两则事例再联想到控鹤府成员“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人们有理由怀疑控鹤府已经成为武则天聚集男嬖、享乐奢靡的机构,张易之、张昌宗“俱承辟阳之宠”,后人甚至以此为题材写了一本小说------《控鹤监秘记》。 那么,历史上的控鹤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武则天延年益寿的载体仙鹤是一种长寿高雅的动物,它承载了两种美好愿望:延年益寿、羽化成仙。 如果梳理一下武则天临朝称制后的轨迹,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她喜欢改名,而且大多都与“鹤”有关。
不仅如此,许多宫殿也与鹤产生了关联。武则天平时住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在神龙之变后,她被赶到了上阳宫,并将寝宫改称仙居殿。 历代帝王关于年号的命名,一般是遇到“祥瑞”或者治下发生内讧、兵变等灾难的情况才改元,但纵观武则天的年号很是不一般。 692年为长寿元年,是因为之前武则天齿落而更生,大赦天下,遂改元。此后,寓意长寿的年号接踵而至,比如后来的延载、天策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圣历、久视。 从这些年号的名称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位已经步入迟暮之年老人的延寿心愿。 武则天并不满足于此,在延载元年,她干了一件在今天看来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694年,在神都洛阳,71岁的武则天诏见了三位“大神”。
在这三人中,武则天尤其对韦什方高看一眼,给他赐姓武,因为他会制作“长生药”,当年秋季,武则天任命他为正谏大夫,并很快升到同风格鸾台平章事,成为大唐的宰相。 不过,后来因为沈南璆经常出入宫禁,吃醋的薛怀义怒烧明堂,武则天诘责老尼没能“预见”此事,将她和胡人下狱。从岭南采药回来的韦什方得知此事后吓得自尽了。 虽然上当受骗,但是武则天只吃堑不长智。到了697年,太平公主将善于吹箫的张昌宗引荐给武则天后,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举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其理由是“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可见,武则天对“长生药”痴迷到了何种程度。 武则天追求长寿的心思,早已被众多朝臣看在眼里,不少朝臣开始阿谀奉承,朱前疑和武三思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前疑奏疏上写道,“臣梦陛下寿满八百”,然后他就升为拾遗;尝到甜头后,继续如法炮制,“梦陛下发白再玄,齿落更生”,迁为郎中;“闻篙山呼万岁”,武则天这次没给他升官,只赏赐了个红色的布袋,让他搭在官袍上。虽然老了,但她不糊涂,再升就是五品了,这种溜须拍马之徒混进来,让那些干实事的人情何以堪? 在这方面,玩得炉火纯青的当属武三思。
这句话说到武则天的心坎上了,在她患病封禅嵩山的时候,于缑山立升仙太子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张昌宗身披羽衣乘坐在木鹤上吹箫,以模仿王子乔飞天的样子。 众多文人开始逢迎献诗,最有名的当属崔融的《和梁王(武三思)众传张光禄(昌宗)是王子晋后身》,在该诗中他对张昌宗进行了露骨的歌颂: 闻有冲天客,披云下帝畿......中郎才貌是,柱史姓名非......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显然,在武则天看来,二张是她羽化成仙的“引路人”。 在这种情况下,控鹤监成立了,它承载的使命便是希求延寿和羽化成仙。 二、掌控朝堂的抓手699年控鹤监改为控鹤府,700年改为奉辰府。 如果说控鹤监成立初衷就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目的的话,那么,当它改称控鹤府甚或奉宸府后,其职责亦发生了重大转变。
吉顼是武则天的心腹,他也坚持还政李氏。对于张易之、张昌宗哥儿俩的处境,他直言“公家以幸进,非有大功於天下,势必危”,二张对此心知肚明,就诚心请教他该怎么办。吉顼说:
二张兄弟果然对武则天提起了此事。 或许是众人的劝说起了作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到了控鹤府成立的前一年,即圣历元年,武则天将李显一家接回京城,但却是秘密接回,这表明武则天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无奈。 当年八月,武氏领头人武承嗣去世,九月,李显被立为太子。 看起来,李氏势力在逐步增强,但是,几个月后,控鹤府就成立了。从武则天的动作可以知道,她采取的是帝王平衡术,李武两族维持势均力敌状态最好,这样她手中的权柄才最安全。为了控制李武两族,武则天需要一个抓手,控鹤府就承担起了这个职责。
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苏世长、陆德明、孔颖达、颜相时、李守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唐初号为“十八学士”,皆出自秦王李世民的文学馆,这个机构实际上是李世民的顾问、决策之处,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智囊团。 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俭期、阎朝隐......这是武周朝的重臣,同时也是控鹤府成员,从名单来看,他们可不是单纯为了“宴饮”或者斗诗而三天两头的集会。显然,控鹤监就是武则天的智囊机构。 神龙之变后,上述人被外贬的事实也可为佐证。不过,因其具有治国才华,很快又被调回朝廷,景龙二年的时候,唐中宗设立修文馆,李峤为大学士,宋之问、沈俭期、杜审言、阎朝隐为直学士。即便是当年与二张关系好的韦嗣立 、韦承庆也被召回。 结语发生神龙之变的四十五年后,即750年,张昌期(张昌宗兄)的女儿在杨国忠的帮助下,伏阙上书,请求为张易之、张昌宗平反,唐玄宗准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