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和宋之问

 咖啡随笔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宋之问,律诗奠基人之一,和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苦学成才,19岁便中进士,登临"龙门"。

他的才华无人质疑,有两个故事为证。

其一为夺锦袍。

有一次,武则天到洛阳去游览南龙门,宋之问、东方虬等几位大臣也作为随从同去。

武则天就命令各位大臣每人写一首诗,谁写得好就赠送锦袍一件。

不一会儿东方虬第一个把诗写好了,武则天看了之后就把锦袍赠给了东方虬。

又过了一会儿宋之问也写好了《龙门应制》上官婉儿手托长幅朗诵,武则天赞叹不已,从东方虬的手中夺回刚才赠送的锦袍,重新赠给了宋之问。

其二为婉儿评诗。

有一年的正月最后一天,唐中宗命令群臣写诗,上官婉儿负责点评择优。

各路才子纷纷写诗交试卷,上官婉儿坐在高台上,当场批改。

不满意的随手抛下来,一时纸张下落如雨。

最后留下来的是宋之问与沈佺期,这两人在诗坛并称“沈宋”,同为律诗奠基人。

过了一会儿,一张纸从天而降,原来是沈佺期的诗。这就是说宋之问的诗被认为是最好的。

上官婉儿的评语是:“沈宋两人功力相当。沈诗的结句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说明气息将竭,有气无力。宋诗的结局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还是很有些气魄豪气的。”

众人叹服。

宋之问虽然才华横溢,但为人趋炎附势,为虎作伥,为时人所不齿。

他先是极其巴结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兄弟,武则天退位后,贬泷州参军。


唐中宗时,他逃归洛阳,告密友人张伸之有功,擢升考功员外郎。

后见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势大,便去依附。

后来又见唐中宗的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势力更大,又转投了安乐公主。

为此太平公主很生气,将他贬为汴州长史,改越州长史。

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隆基父亲李旦为帝,即唐睿宗。

宋之问先后被流放钦州、桂州, 712年8月,被赐死于徙所。

宋之问人品太差,也算是咎由自取。

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宋之问曾毛遂自荐,希望成为北门学士。

什么是北门学士呢?北门学士是一种俗称,真正的官职是翰林院待诏,是可以出入皇宫的御用写作班子成员,因为经常从皇宫北门进出,所以被称为北门学士。

武则天时期的北门学士,名义上是修撰著作,实际上是武则天的男宠兼智囊班子,武则天密令他们参与朝政的决策,“以分宰相之权”。

看到张易之、张昌宗因得武则天宠幸,又得封官又得晋爵,宋之问眼热得不行,忍不住赋诗一首:“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是赤裸裸的表白了。

可是武则天读了,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这可把宋之问急坏了。

于是,他就通过另一个大诗人崔融委婉向武则天打听其本人的真实想法。武则天被崔融问得不耐烦了,说出了真相:“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

真是难堪,原来武则天嫌弃他口臭。

从此,他终生口含丁香。

但是他终究没有达成所愿,男宠的位子轮不上他了。

他只好退而求其次,献媚于张易之、张昌宗哥俩。

唐禁书《控鹤监秘记》称:“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

为能抱上张易之、张昌宗哥俩的大腿,宋之问不惜鞍前马后提尿壶,真是斯文扫地。

但宋之问的才华却不可因人品而抹灭。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自是名句,但他最好的诗还是那首《度大庾岭》,被贬之后方才珍惜平凡,情感悲凉感人,诗云: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参考文献:《新唐书》《唐诗纪事》《本事诗》

《新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无成,〔武〕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唐诗纪事.上官昭容》:中宗於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殿前结彩楼,命上官昭容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怀之,惟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堕,竞取观之,乃沈诗也,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惟沈诗落句云'微臣凋朽质,羞观豫章材',词气已竭。不如宋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健举也。沈乃叹服。

《本事诗》:“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其意。诗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