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战:皮肤瘙痒,可能是脾虚!一张方子,让我学到不少

 大隐镇 2020-03-17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实用临床中药学》、《中国基本中成药》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章,我来和你聊聊皮肤瘙痒的事儿。

眼下已经入春了。由于气候干燥,所以皮肤瘙痒的问题,会越来越明显、普遍。

但是,皮肤瘙痒,刺挠,一定是因为气候干燥吗?

今天我告诉你,还可能因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这是怎么回事啊?来,我还是给你讲一个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65岁,姓李。什么毛病呢?浑身瘙痒,日夜刺挠不停,浑身不出汗,而且还心悸心慌。这样的症状已经持续一个月了。经过一些治疗,无效,于是来看中医。

这病这么闹起来的呢?说来有意思。

大概是几个月前吧,有一回,他不小心坏肚子了。这一坏肚子,他拉了能有十多天。这个人觉得没事儿,挺挺就过去了,因此没有系统治疗。紧接着,一个多月前,他在外头乘凉,不甚就着凉感冒了。感冒以后,就头痛、脖子和腰背紧张强痛,四肢酸楚不适,发烧,略怕冷,口渴,但是喝不下去水,而且不出汗,食欲不佳,浑身没力气。

怎么办呢?他自己用了点用了点中成药,散寒、止咳、祛痰的。

结果,坏了,吃完以后就腹胀、大便干、脑袋胀而昏重,然后身上潮热。紧接着,浑身瘙痒。这一痒,就是一个月,给他折磨坏了。

刻诊,见患者少气懒言、语音低微,脉象无力,舌淡少苔。

医师见状,给开了一个小配伍,很简单——炙黄芪15克,焦白术10克,党参10克,柴胡7克,升麻7克,当归10克,橘皮6克,天花粉10克,葛根10克,炙甘草5克。一共用了3剂,患者开始微微出汗,瘙痒得到缓解。原方加上石斛,再用5剂,诸证息平,而且身体有力。

这个医案,我老师当年让我自己揣摩。他告诉我,这是脾虚津亏造成的皮肤瘙痒。

怎么理解呢?

你看,这个患者,一开始的时候患上腹泻,十多天没有得到很好调治。这就是伤了他的脾胃中气了。中气还没有得到恢复的时候,偏偏患上了风寒感冒,此时他口干,说明阴虚缺少津液,但喝不下水,说明中气虚弱不能纳受。到这时候,问题还不算严重。接下来有件事儿,就要命了——他服用散寒解表、化痰止咳的中药。这类药,往往有辛燥之性,力道很猛的,对阴津亏虚、中气不足的人慎用,甚至是禁用。结果,他用了,体内有了热邪,于是体表之邪遇热入里,邪从热化,形成了后来的腹胀、便干、潮热、头部昏重等阳明热盛的表现。

到这时候,患者一方面津液亏虚、阴虚燥热,一方面中气虚弱,无法生成津液,更没有力气来输布津液,所以患者不出汗,身上特别干燥,肌肤失去津液濡养而瘙痒。

怎么办啊?就得补中气,滋补阴精。把中气补足了,改善从源头上就出汗的脾虚气弱点问题,然后滋阴,使得脾胃能运化津液、输布津液到体表,这样才能有汗,才能止痒。

所以,医案当中用到了补中益气汤加减。其中,黄芪、白术、党参、柴胡、升麻、当归、陈皮,这都是补中益气、健脾固中的。葛根和天花粉,滋阴补津,解肌发表,让津液输布到肌肤腠理,止痒熄风。

这就是基本的思路。

所以你看,这个人的皮肤瘙痒,其实就是脾虚所致。根源,在于脾虚津亏。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您切莫以为医案里的这番道理太特别。现实生活中,到了春秋季节皮肤瘙痒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个症候。他们的特点很鲜明,就是皮肤干燥,没有湿疹,没有丘疹,就是痒,浑身刺挠,同时体虚、乏力、说话声音低微、食欲不振、容易心悸心慌,睡眠可能不好,消化也不是很好,吃东西容易胃胀。这个时候怎么办?你要气阴双补,除了补中气,还得滋阴。尤其是补脾胃,这是基础,不能忽略。

文中的配伍,您看到以后,可以收藏,非专业人士日后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可以借鉴应用。专业人士,不妨做个参考。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就是想请大家了解,皮肤瘙痒这件事儿和脾胃之间的关系。认识疾病,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对不对?日常调养,我建议你用点西洋参,取6克,泡水代茶饮。西洋参这个药,气阴双补,相对比较合适。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