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文明苑 2020-03-17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在城镇化中后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引和控制,但这需要首先对城镇化中后期客观形势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清晰的战略思路,以战略指引规划。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可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人的作为。

《城市规划》2019-9期继续刊出“前瞻‘十四五’”栏目系列文章。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镇化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年》已经指导了近几年以来的城镇化工作,未来城镇化道路如何走,亟待方向指引。在《城市规划》2019-9期“前瞻‘十四五’”栏目中,武汉大学李志刚教授等撰写的论文《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着重分析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从社会发展角度提出系列城镇化发展判断和宏观战略思路。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 | 图片源自:眉山新闻网

中国城镇化的内在问题导致城镇化被分离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并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十分突出。文章抓住人口城镇化这个关键,详细阐述了未来我国城镇化中后期人口城镇化进程的转变。应对城镇化现实挑战,论文从路径转变、机制转变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分析人口城镇化,逐层深入地揭示出我国人口城镇化内在深层次矛盾。

在人口城镇化的路径转变方面,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中人口流动具有不可逆性,即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农村人口单向流入城市并周期性城乡循环流动,而是形成定居城镇和城际多向流动的态势。人口流动的推拉力机制已经逐步从“城乡发展差距”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中国近十年城镇化率变化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数据绘制。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中国近年流动人口数量变动 | 资料来源:中国流动人口数据平台。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城市化率与社会流动的实证关系

资料来源: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绘制。注:图a为不同城镇化率城市的居民的社会地位与其所在城市的城镇化率的拟合曲线,图b为近5年来居民社会地位变化与其所在城市的城镇化率的拟合曲线,图c为未来5年居民社会地位的变化与其所在城市的城镇化率的拟合曲线。

在人口城镇化的机制转变方面,论文结合经济社会要素分析,得出一个与以往主流认识不同的看法,认为长期以来规划界往往聚焦城市体系中的“世界城市”和“首位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忽视其外围制造业城市对就业和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如东莞、苏州等。并判断,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承载空间体系中,外围制造业城市作为“中间层级城市”,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而文章呼吁重视和支持“世界工厂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坚持并提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同水平,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在社会效应方面,文章基于近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量化考察了我国社会流动与城镇化率的关系,明确社会地位变化程度与城镇化率的规律,具体分析了城镇化对社会流动的影响。经过测度论文发现,城市地区的居民的社会地位自评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说明城镇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自评相对较低、社会流动更大,反映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城镇化落后地区的影响更显著。文章指出,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下降,前一阶段被掩盖的社会问题将被一定程度放大,保持持续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发展活力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后期的重大社会挑战。

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人口城镇化形势判断与战略选择

符合本地落户条件下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与长期居留本地打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