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文 约 2373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如果在唐代,粉丝最多的应该是...... 
诗仙诗圣,定然是最受欢迎的两位。 但在隔海相望的日本,最具人气的古代偶像竟然是他们! 纵观历史,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故事,跌宕起伏,玄妙横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瀛洲,东海仙山,也是中原最早关于日本的印象。 从徐福出海到鉴真东渡,去日本“度假”的古代名人还真不少。杨贵妃?我真的没有搞错,至少日本友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杨贵妃是日本人公认的世界三大美女之一,另外两人一个是埃及艳后,一个是日本阴阳师平安时代的女诗人小野小町。日本山口县有一座“杨贵妃之墓”,据说当年杨贵妃东渡,流落于此,并育有子女 按理说这墓是真是假,挖开一探便知,但是日本方面坚决反对。而山口县,也被宣传为杨贵妃的第二故乡。你没看错,在日本,白居易是比李白、杜甫还金光闪闪的存在。白居易能成为日本人气最高的(大唐)诗人,天皇们官方带货真是功不可没。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那一年,居住在洛阳的白居易已经67岁高龄,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国外出道了。日本第52代天皇嵯峨是白居易的铁粉,睡觉时都要将《白氏文集》藏在枕头底下。赏赐大臣时,也经常把《白氏文集》当做礼物,为了推广偶像不遗余力。李白天天喝酒,自己写了多少诗可能都记不清;杜甫忧国忧民,草堂经常漏雨,也没闲钱搞自费出版。白居易经常整理作品,然后打包出书,所以他的文集比较好买。对于日本来唐的留学生遣唐使而言,更容易理解,所以能在日本受到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关于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言,就隐藏在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中。人们在马嵬坡根本没有见到杨贵妃的尸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的话肯定是逃出生天了。既然还在苦苦寻找,那皇帝肯定是知道杨贵妃还活着。为什么“两处茫茫皆不见”?因为杨贵妃在海上的“仙山”,日本是东瀛,瀛洲是仙山,这不就暗示着杨贵妃东渡日本了么。这就要多亏了阿倍仲麻吕。作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在大唐待了54年,安史之乱时他也随着唐玄宗前往四川避祸。众所周知,《长恨歌》是文学诗歌。而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情感”的载体。作为史料的《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明确记载了杨贵妃被赐死这件事。所以,贵妃东渡,其实就是日本友人看到《长恨歌》后,中二病发作的产物。虽然搞出了“贵妃东渡”的乌龙,但不可否认,日本人真的是中华文化的发烧友。除了对唐朝的崇拜,汉末三国时期也是在日本最广为人知的一段历史。根据《三国演义》所创作的游戏,更是在玩家心目中塑造了一群经典形象。就连丰臣秀吉时代的日本将领,也把《三国演义》作为兵书阅读。结果到了朝鲜,把小说《三国演义》当兵书读的日本将领,自然被读《三国志》的明军将领打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三国志新闻》采用新闻媒体的形式,以三国每一年为一期,进行社论、专访、特报除了《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日本人也没有放过。早在1978年,日本人就将《西游记》搬上了电视银幕,但在国内只播放了几集,就被禁播了。正是因为受了78日本版《西游记》的刺激,我们才决定自己拍摄属于自己的《西游记》,也就是后来被奉为经典的86版《西游记》。日本人对拍摄《西游记》乐此不疲,分别在1993年和2006年再次翻拍,并且保留了女唐僧这一设置,不禁让人联想到这可能是他们的民族文化所致。日本人的“中国文化发烧友”行为,表现出强大文明的吸引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复兴中华民族,当由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肩负,而非假于他人之手。对了,除了“三国”“西游”,日本人也没放过“水浒”。为避免引起读者生理反应,我就不放1973日版《水浒传》的图了。但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的水浒作品,还是相当具有艺术性的。经公众号“意外艺术”(微信ID:yiwai11)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