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 解表为主,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适应证:1.表证,2.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而见表证者。 主要分为: 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药) 2、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清热解毒、宣肺利咽药) 3、扶正解表(解表药+补益药) 注意事项:1.不宜久煎,2.发汗适度,3.避风寒,禁食生冷油腻,4.禁忌:病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证)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 大青龙汤(外感风寒重证,兼有里热) 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鉴别: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证属风寒湿三邪俱重,身疼而无汗。 麻杏苡甘汤(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证风寒不重,但湿邪化热,身痛发热,日哺加剧。 三拗汤及华盖散都是麻黄汤去桂枝,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喘咳,三拗汤(甘草不炙)为宣肺解表基础方,治风寒袭肺轻症,华盖散(麻杏二皮苏苓甘)主治风寒袭肺,痰气不利的咳嗽上气、咿呀有声证。 特点:麻、杏宣降合肺之性。麻黄开表,桂枝畅达营卫,二者为发汗之精当配伍。 桂枝汤 组成:桂、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营卫、阴阳不和所致之病证皆可使用。 鉴别: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项背强而不适。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发汗太过,心阳受损,肾水上犯凌心之奔豚病。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满,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里热,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特点:升散加清热药,表里同治。分经论治(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川芎,少阴细辛,太阴苍术,厥阴川芎)。 小青龙汤 组成:干姜(意在温肺化饮)、桂枝、麻黄、芍药、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束风寒,内有停饮证,症见外寒(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内饮(胸闷喘咳、痰多、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特点:表里同治,散中寓收。发汗兼敛汗(辛散+酸收),温化兼收敛(开中有合)。 鉴别:射干麻黄汤系小青龙减桂枝、芍药、甘草,加祛痰肃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小青龙重在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针对表邪偏轻,痰饮、肺气上逆等里证偏重。 大青龙汤 组成:桂枝、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生姜(重解表而用生姜)、大枣 功效: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症见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溢饮。 特点:寒热并用,发中寓补。 鉴别:本方系麻黄汤倍麻黄、甘草,减少杏仁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组成,发汗之功居解表剂之冠,治疗风寒重证,兼内有郁热。 止嗽散 组成: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荆芥、陈皮、生姜汤 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