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为何以少胜多

 sgpwg 2020-03-17


上甘岭战役,是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进行的山地坚守防御作战。整个战役实际上分为三个阶段:惨烈的表面阵地争夺战、艰苦的坑道斗争、恢复巩固阵地。

 

战役前两个阶段,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第15军坚守的两个山头展开了疯狂进攻,投入了大批兵力和大量武器装备,阵地山峰被炸低,土层被炸松1至2米,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毁,志愿军被迫转入坑道坚持战斗。

在前期的战斗中,志愿军第15军参战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创造出不少辉煌战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但是自身的伤亡也极为惨重。在上甘岭战役敌我胶著时刻,王近山派出自己的老部队12军增援上甘岭。


12军曾在金城地区打了一年的防御战,山地防御作战经验丰富,擅长使用“小兵群”战术以少胜多。结果12军参战之后,果然局面出现了变化,志愿军伤亡明显减少,但是战果却一点没少,而这些战果几乎全是“小兵群”战术创造的。

所谓“小兵群”战术,就是充分发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的作用,利用敌军炮火强,但是步兵战斗力弱的特点,敌人上一个排我用一个人顶,敌上一个连我用一个战斗小组顶,敌人上一个营我用一个排顶,以此类推,做到在兵力上以少胜多。


那么,有人可能不理解了,投入到防御作战中的兵力这么少,志愿军凭什么以少胜多呢?奥秘就在于:兵力不足火器来凑。

在防御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时,由于敌人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在火力准备阶段,实际上志愿军完全处于劣势,投入的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只能途增伤亡,而当敌人火力准备结束,步兵开始冲锋后,由于我占有地形上的优势,只需以较少的兵力配合大量的火器,又火器大量杀伤敌人,守住阵地。

11月2日,在向上甘岭阵地狂轰滥炸两个多小时之后,美7师31团、空降187团、南朝鲜军第9师30团各以1个营的兵力,向597.9高地展开猛烈进攻。91团8连以“小兵群”战术仍敌,把敌人放近了,用充足的手榴弹、爆破筒给予敌人大量杀伤。其中4班打得尤为出色,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余人,创造“小兵群”近战歼敌的光辉战绩。

从2日至5日,双方激战4日,91团9个步兵团采取“车轮战法”轮番上阵,以“小兵群”战术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以自身伤亡70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0余人,而阵地屹然不动,打出了军威!国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