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给班级做诊断与治疗

 袁占舵 2020-03-18

山东省肥城市北栾小学的辛显才老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三大症状,现结合自身做法谈谈对这些症状的治疗措施,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班级管理中的症状诊断

     症状一:保姆型。有些班主任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采取全力以赴跟上、顶上、靠上的“三上”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貌似无缝衔接,在班主任的监管之下班级会风平浪静,可是这样容易使学生过度依赖班主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律意识。

      症状二:独断型。为了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有些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选拔得力助手当“管家”。这样的管家有时一干就是五六年。表面上看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日益增强,这样容易造成班级缺乏竞争意识,其他学生的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症状三:镇压型。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有些班主任一味进行批评教育,看错纠错成了管理的主题。表面上看,问题学生在班主任的“镇压”下改正了错误,其实这些学生口服心不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为犯大错埋下隐患。

    班级管理中的对症下药

      一、以心交心,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愿望,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能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与自己是亲近的、关心自己的,也是为自己着想的。这种心与心的碰撞和互动能融洽师生关系。

    二、 强化民主,使班级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

      班主任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多年探索,辛显才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以下两种机制:

    情字当头,以情育人。工作中,辛显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诉说身边的感动,带着感情投入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情意浓浓的大家庭,自己有义务、有责任给这个家庭增加温暖。团结进取的班风自然而然形成了。

     人人当“官”,人人管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学生心目中,为班级做事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一种荣耀,是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于是,辛显才根据班级实际设置了图书长、空调长、卫生角长、大课间督查小队长等岗位。名目众多的岗位满足了学生主动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同时各种角色进行动态轮换,人人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

      三、顺势而导,使进步成为问题生的需求

      辛显才对于问题生,不强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明确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顺势而导,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控制、改正自己的言行,以此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班级管理诊断与治疗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跃上新台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