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一点

 醒真 2020-03-18
小 编 导 读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独具优势,肝脏疾病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养阴法”是中医的一大策略。不过,“养阴法”听起来简单,在临床运用时大有讲究,针对不同情况还细分有多种治法。今天是全国护肝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在肝病治疗中,不同的养阴方法应该使用哪些药物。


慢性肝病以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为主要病理持点,其正虚多为客邪留连日久或治疗失当所致,又以阴虚最为多见,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在慢性肝病辨证论治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护阴、存阴、养阴、滋阴等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柔肝养阴法

适用于肝阴亏虚,肝体失柔者。临床症见低热,肝区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劳累后加重,眩晕,失眠多梦,乏力,双目干涩或视物不清,甚或肢体拘急痉挛,舌淡红,脉沉细弦或弦细数。《内经》云:“肝欲酸。”叶天士亦提到:“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

选药以酸甘柔润为主,以顺其条达之性,驯其刚悍之气。代表方剂如一贯煎、归芍地黄汤等。药如沙参、麦冬、生地黄、白芍、枸杞子、山茱萸、当归、酸枣仁、乌梅、木瓜等。现代医学证明:肝细胞周围pH值越高,肝细胞的破坏及转氨酶的释放也越多越快,辨证组方时有意识地选用一些酸味药能加快降转氨酶的速度,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2.滋肾养肝法

适用于肝病日久,肝阴亏虚,下汲肾水,肝肾之阴并亏者。临床症见胁肋隐痛不休,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心悸,腰膝酸软乏力,时有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沉弦细数。

“肝肾之阴,非滋腻厚味,则无以复已耗之精。”选药以味厚滋养之品为主,代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桑麻丸等,药如生地黄、熟地黄、楮实子、牛膝、枸杞子、女贞子、黑芝麻、鳖甲、山茱萸、冬虫夏草、鱼鳔胶珠、桑椹子等。

3.培土养阴法

适用于慢性肝炎见脾阴不足者。脾阴不足,脾失濡运,精微不布,肝阴无由以生而久久不复。临床症见形体消瘦,爪甲不华,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或食后胀闷不适,手足心干而热,大便不调(或便秘,或便溏,或先硬后溏),舌红少苔而干,脉濡或微数。

《素问·刺法论》:“欲令脾实……宜甘宜淡。”选药以甘平、甘淡、清灵健运为主,代表方剂如慎柔养真汤、益脾汤等。药如白扁豆、山药、太子参、莲子肉、薏苡仁、芡实、鸡内金、粳米、石斛、玉竹、枇杷叶等。

4.养阴和胃法

适用于津亏胃燥,纳降失职者。临床症见口干咽燥,干呕恶逆,喜冷饮而量不多,胃脘部嘈杂或有灼热,食欲不振或饥不欲食,大便燥结难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根据“胃喜柔润,以通为用,得降则和”的原则,选药以甘寒柔润为主,代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药如沙参、玉竹、麦冬、木瓜、乌梅、竹叶、石斛、白芍、芦根、甘草等。

5.清金制木法

适用于肺阴不足,木火刑金者,临床症见肝区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或有痰血鼻衄,便干溲黄,时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选药以甘凉濡润为主,代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药如沙参、麦门冬、竹叶、瓜蒌、百合、川贝母、玉竹、芦根、生甘草、栀子、牡丹皮、藕节等。

6.益气养阴法

适用于慢性肝病见气阴两伤者。临床症见肝区隐痛,口干纳差,失眠多梦,气短乏力,心悸,或自汗盗汗,易受外感,舌红少苔,脉弦细或弱。

选药以甘平为主,代表方如慎柔养真汤、生脉饮等。药如山药、生黄芪、太子参、生白术、炙甘草、鸡内金、黄精、五味子、大枣等。

7.滋阴清火法

适用于慢性肝病见阴虚火旺者。临床症见肝区隐痛或灼痛,口苦,唇干咽燥,五心烦热,卧不得眠,或伴低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代表方剂如知柏地黄丸、滋水清肝饮等。药如知母、黄柏、生地黄、十大功劳叶、鳖甲、白薇、秦艽、青蒿、栀子、牡丹皮等。

养阴之法除上述七法外,尚有养血育阴、滋肾清肝等多种方法。临证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从辨证论治角度出发,慢性肝病阴虚证虽可见肺胃津伤、脾阴肝血耗伤、肾精虚损等不同,但津液精血本是同源异出,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临床用药虽有侧重,但能截然分开。

②阴虚一证,只要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肾精亏虚的表现,选药均以平补、清补为原则,或甘平、甘凉以濡润,或酸甘以化阴。近年来有人报道:肝病阴虚型患者常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养阴法能使体内抗体存在时间延长,并优于滋阴法。

③人身之阴血赖脾之资生,养(滋)阴药需经脾之运化方可被吸收,且前贤早有“阴药碍脾”的明训,故养(滋)阴的同时应酌配健脾助运之品。

④临证应充分认识到“回阳易,救阴难”的特点,不可急于求成,正如缪希雍所言“难成易亏者阴也”“阴元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益阴之法,重要一个“守”字,所谓“养阴当不厌其烦也”。

养阴固然重要,而在治疗上未虚先护,防患于未然则更具临床意义。存护之法,除及时消除导致阴虚的各个不同病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杜绝医源性伤阴的发生,祛邪谨防伤阴。

辨治用药时,注意尽量避免损害阴津或有意识加以卫护,亦即叶天士所谓“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清热利湿慎投苦燥,清热解毒勿过苦寒。肝为刚脏,宜柔不宜伐,理气药多辛温香燥,不可多用、久用,气滞轻者一般选紫苏梗、荷梗、桔梗、枳壳、郁金、佛手、香橼、砂仁、陈皮、八月札、白蒺藜等芳香舒气之品;气滞重者及有积滞或痞块者,方可用香附、青皮、枳实等辛宣破结之品,并酌配白芍、木瓜、沙参、当归、枸杞子等以柔肝养血。再加气虚者补气勿太过,应以清补为主,药如太子参、山药等,同时佐以陈皮、茯苓等疏利之品,勿使壅滞气机,以防“气余化火”。

有哪些中药在肝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种类的肝病,临床组方遣药时分别要遵循什么原则呢?更多肝病用药解析,尽在《肝病用药十讲》——

 

本书是论述肝病用药的专著。全书共列十个专题,对肝病用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有关理论探讨、原则方法、经验总结、现代研究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详细介绍了100味肝病常用中药,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还通过验案介绍和临床总结展示了个人的用药经验,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切合临床实用,是肝病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之参考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