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科技项目的创投陷阱!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0-03-18

创投圈永远是鱼龙混杂的地方,在巨大的财富诱惑下,神话与骗局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生相伴。

作为职业投资人,你是否总是被神秘的高科技专业术语的投资项目所吸引,如“熵”、“量子”、“区块链”、“纳米”、“石墨烯”.......这一切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

一位业内人士向各位同仁揭开了其中的套路。

1、国家为什么不搞?

如果真的是重要的科学研究,自然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863,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不要说国家疏忽漏掉了这么重要的一个研究点,那是多少科学家和院士的筛选结果。别忘了中国的古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烧谁的钱搞?

如果是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一般会把具体的研究方向分配到各个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实验可是99死1生,如果是高校研究和科研院所烧钱是有国家负担,对于民间去烧这种钱在投资的角度来说实在亏本到极致。

3、用谁的设备和仪器搞?

如果是在高校搞,高校有仪器和设备,而这些仪器和设备往往是价值不菲甚至可以说是巨额的。而这些仪器和设备是国家出资购置的。这就是为什么工程类学科只会出现在国家直属的大学里并且几乎全部一本招生,不可能出现在民办大学中,因为设备往往是巨额,民办学校只想收学费根本不可能自己花钱购置设备和仪器。不要说可以去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那种渠道叫横向课题,这里解释一下什么纵向课题,什么是横向课题,想走横向课题必须是国家的正规企业,如中石油,中国电网,一个处于idea阶段的项目没有任何国家的科研平台让你用,我可以完全负责任的告诉你。

4、谁来搞?

如果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一般招人门槛最低是硕士起,他们有多优秀先不说,国家肯定会想办法先把人才握到自己手里,不行的才会让给民企。有些项目会说,没关系我能联系到某个大学的研发团队,别吹了,研发团队有自己的国家项目,纵向课题已经忙的转不开身,有的是横向项目,也是忙的不可开交。人家不可能闲到需要挣这种外快。但是往往在融资说明书上会断章取义的放几张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图片,要记住那啥也不代表。

即便是有已经公示的专利,也不说明什么,专利的水分太大,再说有专门的代写专利的产业链。

那么为什么总要要求学历,本科毕业就不能搞吗?对于高科技行业,高学历人才代表的是极低的试错成本。就好比你上了初中自然小学的题就做的很容易一样。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为什么华为要天价年薪诚聘专业博士,格力内部要设立院士站的原因。

感谢本素材的提供方,真话真说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的李真老师和殷菡若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