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与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食物能造成肾损害,你知道吗?

 丹江川流不息 2020-03-18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调节器官,肾脏每天要过滤很多食物代谢产物,这些食物本身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有可能存在肾毒性,如果我们不注意,就会造成肾损伤[1]。

饮食与肾脏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如高钠饮食导致高血压,会发生肾损害,因此建议肾病患者摄入氯化钠要少于5 g;食物过敏可导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长期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容易引起肾损害。

饮食与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食物能造成肾损害,你知道吗?

水是人类的必需品,人体60%由水组成。饮水不足或失水达到体重的2%,会感到口渴、尿少,机体会产生抗利尿激素,以减少尿液生成,而这种激素有肾毒性。失水达到体重的10%,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失去弹性,这时肾脏灌注减少、缺血,进而造成急性肾损伤。如果饮水少,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电解质容易结晶形成结石出现肾损害。然而过量饮水也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部分水分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这种情况多见于肾脏病、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正常人水中毒并不多见。

另外像可乐、果汁等饮料,糖分很高,并含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有潜在的肾毒性。可乐中含有大量磷酸盐类,会减少骨骼中的钙质,增加肾结石、肾衰竭和其他肾脏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我们要少喝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饮料。

还有酒也会伤肝、伤心、伤血管,还会伤肾脏。短期饮入大量酒后,肝脏来不及代谢,高浓度的酒精会对肾小管产生毒性,有时能转为慢性肾损害。另外酒会阻碍机体尿酸排泄,血尿酸会明显升高,诱发高尿酸血症、痛风,产生肾脏毒性。

饮食与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食物能造成肾损害,你知道吗?

经高温烘烤、油煎、爆炒的食物易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AGEs促进氧化应激、刺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从而导致肾损害和肾功能下降,长期摄入高AGEs饮食明显增加循环和肾组织AGEs潴留,加速肾纤维化过程和肾功能丧失,相反低AGEs饮食则明显改善肾脏病的进展。

对于热量的限制可以延长寿命和增强机体应激反应,但低热量不能造成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热卡限制可以增加长寿基因SIRT1,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的表达,而高脂饮食则降低SIRT1在肾脏的表达。多食可致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并可加快衰老过程,进一步加重肾脏负荷。摄入过少导致蛋白能量消耗、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不同食物对肾脏影响不同。高蛋白摄入(饮食蛋白占总热卡的20%以上)与肾脏损害和肾功能下降相关,蛋白质摄入过多,氮质分解产物增加,酸性物质蓄积,出现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许多植物类食物(如山药、菌类、红曲以及含有纤维素高的食物)同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降低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0 g/d的膳食纤维,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下降38%,而无肾损伤的患者CRP下降11%,在肾脏病患者中饮食纤维摄入与炎症状态和死亡率呈负相关。所以临床推荐患者增加进食植物蔬菜水果。

食物要多吃植物大豆蛋白和异黄酮,这些成分可以抗氧化、辅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如豆类食物含有大量异黄酮,有利于肾脏保护。但过多长期食用高嘌呤食物会造成尿酸血症[2],即体内嘌呤代谢紊乱, 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过少, 引起血尿酸升高, 超过血浆正常浓度, 使细胞外液的尿酸盐量呈超饱和状态, 引起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综上所述健康饮食要有度节制,多食蔬菜水果、全谷、高纤维素食物、鱼,少食饱和及反式脂肪酸。饮水量适中,2000ml左右,禁烟限酒,饮食多样化,少吃油炸食品,远离肾损害。

饮食与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食物能造成肾损害,你知道吗?

参考文献:

[1]毕礼明,陈英兰,奉典旭.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饮食对肾脏的影响[J]. 医学争鸣,2017,05:41-44.

[2]于雪峰,李登宇,潘志华,张丽丽,李洪涛. 高嘌呤饮食联合尿酸酶抑制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模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8:1573-15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