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文史】赤峰与历史上的辽国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3-09 发布于内蒙古

赤峰与历史上的辽国 作者:陈光武

在过去以中原为正统的中国历史中,辽的历史基本上不为人们所了解。多数人只是在小说或戏剧《杨家将》里模模糊糊地知道,宋朝北面有个辽国,什么萧太后、大耳韩昌、萧天佐萧天佑等等,专与宋朝作对。其实小说或戏剧《杨家将》,是以宋朝为正统虚构了杨家满门忠烈这一群体形象,主要目的在于宣传忠君爱国思想,而辽国及其人物在这里却被当作野蛮、好战的代表而大大歪曲了。事实上辽与宋的关系也和三国时代的魏、蜀、吴一样,是历史上一个中国里不同的政治实体,只不过其统治者和主体民族为少数民族而已。

辽,也曾称契丹,是我国历史上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以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为首都的、疆域广大的多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统治中国北方逾二百年。其鼎盛时期有五京、六府、一百五十六个州、二百零九个县,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疆域东至海,西至新疆北端的阿尔泰山,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克鲁伦河流域,南至黄河北岸,与当时我国宋朝、西夏鼎足而立。

关于契丹的起源,当时在契丹族民间曾经流传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老哈河)而东,又有一个天女驾着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水(今西拉沐沦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会流处相遇,结为配偶。他们共生了八个儿子,以后这八个儿子的族属逐渐繁盛,分成八部,便是“契丹八部”。所谓木叶山,就在今翁牛特旗大兴乡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交汇处,辽时曾在此设永州,建始祖庙,塑奇首可汗、可敦及八子像,四时以祭之。

而事实上,契丹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库莫奚同属于宇文鲜卑部,游牧于今赤峰南部的老哈河一带。东晋时期字文鲜卑部被慕容鲜卑部打败,其残部逃到今赤峰北部的西拉沐沦河流域。南北朝时又为北魏所破,宇文鲜卑部从此彻底解体。仅剩的库莫奚和契丹两个残部为逃避打击,库莫奚部向西逃到西拉沐沦河上游的山地之中,契丹部则越过西拉沐沦河北上,到今巴林左、右两旗北部的罕山(辽称黑山)一带生存、繁衍下去。从此,契丹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以后又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兴衰,到唐朝时契丹逐步强盛,在今赤峰市北部草原上,先后形成了统领契丹八部的大贺氏、遥辇氏部落联盟,其活动范围也逐步南移。但面对强大的唐朝,终唐一代契丹多数时间归附唐朝。唐曾于契丹地设松漠都督府,由契丹首领为都督,并用赐姓、封王、和亲等政策予以拢络、控制:但有时契丹也叛唐,与唐朝也发生过战争。到唐朝末年,随着唐朝的衰落契丹终于摆脱了唐朝的控制,真正走向强大。

辽的开国皇帝、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耶律阿保机,就出生于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辽祖州)一带。这里也是契丹八部中最强大的迭剌部的根据地。耶律阿保机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是母亲梦见红日坠怀而感孕,一生下来便满屋生香,三月能走,百日能言。长大后他身长九尺,目光如电,能开三百斤之弓,并心怀大志。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首领的身份担任了契丹八部军事联盟首领——夷离堇以后,他统帅契丹大军东败女真、西破奚族、北征室韦、南掠中原,取得了节节胜利。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和疆域的扩大,他的政治地位也不断增强。公元907年,他取代遥辇氏被选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可汗。之后,对外他继续东征西讨,兼并了五姓奚和七姓室韦;对内在其妻述律平的协助下,他平息了保守派的几次叛乱,牢固控制了契丹八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效法中原王朝的体制终于建国称帝,国号契丹,开创了辽王朝二百年之基业。“契丹”,汉语意为镔铁。《金史太祖纪》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建国第三年,耶律阿保机在今赤峰市北部之巴林左旗林东镇兴建皇都。公元938年,其次子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契丹发源于西辽河上游,改国号为大辽。

辽建国以后,耶律阿保机及其以后几代皇帝为了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一直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政策:

军事上扩张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并未停止攻伐,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亲领大军西取党项,东征渤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本人就是病死在灭亡渤海国后回师之路上,后葬于祖陵。其次子太宗耶律德光执政时,后晋石敬塘为取得辽军事上的支持,自称儿皇帝并将燕云十六州献给辽国。后来后晋叛辽,耶律德光又亲率大军攻入汴梁,灭了后晋。他也是病死在回师的途中。直到建国上百年的辽圣宗耶律隆绪,还和其母萧太后率大军攻宋,兵到黄河北岸。后因双方均无建树才息兵罢战,缔结“澶渊之盟”,使辽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政治上改革  首先是设立了北南宰相府,二府宰相均由皇帝任命,统一管理国家事务,加强了中央集权。其次是重用汉人为官参政,帮助其仿照唐朝的封建体制和立法管理朝政,治理掳来流入的大量汉人。如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韩匡嗣、韩德让等许多汉官都为辽国的发展和强大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封王,有的任命为南府宰相。第三是采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为汉人建城廓,不改其原来地名和风俗;给士地,使其安心从事各业生产。因此,“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经济上发展  除按照契丹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原有的传统,继续发展狩猎和畜牧业外,还依靠汉族、渤海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建筑业及冶炼、陶瓷、纺织制酒等手工业生产,其工艺水平不亚于唐宋。同时积极开展通商贸易,各州城均建有商贸区,境内各地、境外各国互通有无,与宋、西夏、高丽、日本、波斯等国都建立了外交和商贸关系。当时的辽国可以说是城市繁荣、五业俱兴。

文化上兼收并蓄  契丹族与蒙古族同属阿尔泰语系,原来没有字。耶律阿保机为发展本民族的文字,于建国之初便任命汉化程度颇深的契丹族学者突吕布等人,在增损汉字偏旁部首的基础上,创造契丹大字。以后其弟迭剌,又参考回鹘文,创造了拼音文字性质的契丹小字。契丹大小字创造后,与汉语言文字一起在辽国使用。然而一种文字从创造到推广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终辽一代还是以汉文为主,汉文基本上就是辽国的官方文字。辽代从皇族到上层社会,都虚心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受到良好的汉化教育。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就是一个通经史、懂阴阳、知音律、能诗善画的人物,他一生写了很多汉语诗赋。辽圣宗、辽道宗及其皇后萧观音等,都是造诣很高的诗人,有许多诗词作品传留于世。辽国很重视儒学思想,在上京皇城内专门建有孔庙。为广泛吸收有才华的番汉知识分子人仕,还仿效中原创办科举,开科取仕。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因此一时间辽境上下,诗赋大兴。对于宗教,则是萨满教与佛道兼容尤其推崇佛教,不惜重金大量修建佛塔寺庙,兴办佛事。仅上京和中京城内外,就建有寺庙三、四十处,在当时的赤峰各地,可谓塔庙相望,钟鼓相闻。

辽国为加强对其广大领士内的统治,在其境内建有五京:即上京临潢府,在今赤峰市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在今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南京析津府,在今北京市。此五京中主要二京皆在赤峰市境内,其中上京为辽的首都,中京为辽中后期政治中心,是最重要的陪都。此外,辽在今赤峰市境内还设有十四州、十六县。辽国九代皇帝,其中六代死后葬于赤峰市境内。因此说终辽一代,赤峰地区始终是辽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两国交往密切,北宋名人沈括、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颂、包拯等出使辽国,都到过赤峰地区,并留下了不朽的诗文。

辽国二百多年的繁荣昌盛,在赤峰市境内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上、中两京和九州遗址,真寂寺、云门寺、灵峰寺等多处石窟古寺,大明塔、庆州白塔等八座巍峨的佛陀宝塔,六代皇陵和多处贵族墓葬,猴头沟缸瓦窑等三处古瓷窑遗址…出土文物更是比比皆是。这许多历史遗存,为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