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十四年--筑城缘陵 鄫子来朝 忘恩负义

 zqbxi 2020-03-18

     【经】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秋八月辛卯,沙鹿崩。狄侵郑。冬,蔡侯肸 xī卒。

      【传】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即营陵。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杜注: “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 西汉置营陵县。《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营陵注: 薛瓒曰,“营陵,春秋谓之缘陵”。)不书其人,有阙也。(孰城之?城杞也。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了?盖徐莒胁之。曷为不言徐莒胁之?为桓公讳也。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也。然则孰城之?桓公城之。局为不言桓公城之?不与诸侯专封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3,不得专封也。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

     缘陵位于今潍坊市南,离齐都临淄不远。齐国把杞国从淳于西迁到了缘陵。联系“淮夷病杞”的原因,则最有可能的是齐国把杞国迁到了自己的境内,作为齐国的附庸国而保护起来。

      阙,缺也。缺了什么?《左传》对此的解释是“有阙也”。阙有两音,去声(汉语拼音四声)为建筑,指宫门两边高楼;平声(汉语拼音一声)同“缺”。到底缺什么有两说:一是“器用不具,城池不固而去”;二是史官整理这条记录时发现有遗失或缺少详细的记录。所以就只在经上写了“诸侯”而为列出详细。

        鄫季姬(僖公的女儿,嫁给了鄫国的国君做君夫人。)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曲阜东边的一座山)而使来朝。(鄫子曷为使乎季姬来朝?内辞也。非使来朝,使来请己也。

      从地图上看,沙鹿在黄河边上,附近是平原,无山,所以似乎崩的是岸。很可能是河水冲刷所致,属于自然现象。按《汉书》的说法,沙鹿实属晋国的领地,所以晋国的卜官才会进行占卜和预测。传统文化里的史官,讲求“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即国家大事总与自然界发生的灾异所联系,多以之为谶,这在东周以及后世都是这样的传统,历史和文学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此邑也,其言崩何?袭邑也气。沙鹿崩,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译文】

       十四年春季,诸侯在缘陵筑城而把杞都迁去。《春秋》没有记载筑城的是哪些国家,是由于文字有缺。(为谁筑城?为祀国筑城。为什么要为祀国筑城?祀国灭亡了。谁灭亡了祀国?大概是徐国和莒国威胁它。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徐国和莒国威胁它呢?为了替齐桓公避讳。为什么要替齐桓公避讳呢?因为上面没有贤明的天子,下面没有一方诸侯之长,天下的诸侯有相互吞并的现象,齐桓公不能救援,那么就会感到很耻辱。既然这样,那么谁筑的城呢?是齐桓公为杞筑的城。为什么不说是齐桓公为杞筑的城呢?因为作者不赞成诸侯自专,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为什么不赞成呢?实际是赞成的,但语言上不能赞成。语言上为什么不能赞成呢?因为从诸侯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既然从诸候的名义来说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那么这里说实际上赞成这种做法是为什么呢?因为上无贤明的天子,下无诸侯之长,天下诸侯出现相互吞并的情况,有力量救援他们的,去救援他们是允许的。

       鄫季姬回鲁国娘家,僖公发怒,留住她不准回去,这是因为鄫子不来朝见的缘故。夏季,鄫季姬和鄫子在防地见面,要鄫子前来朝见。(鄫子为什么是季姬叫来鲁国朝见的呢?这是鲁国内部的说法。并不是让鄫子来朝见,是季姬让鄫子来鲁国聘娶自己。

       秋季,八月初五日,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崩塌。晋国的卜偃说:“一周年将会有大灾难,几乎要亡国。”(沙鹿”是什么地方?是黄河上的一座城邑。这是城邑,这里说崩塌是什么意思?是说城邑突然陷入地中。沙鹿崩塌为什么记载呢?记载怪异现象。鲁国之外的怪异现象是不记载的,这里为什么记载呢?这是为天下记载怪异的现象。

      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是敌人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