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好不好,关键看看疗效,而不是靠政策的扶持。看到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愿意用中医的办法来治疗疾病,说明中医确实有它的治疗优势,所以我从不把零星几个人反对中医的声音放在心上。 已往我们认为农村是我们的中医的用武之地,但现在看来已经变了,大多数农村人成了不相信中医的一批人。城市知识分子、高级白领是就诊中医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有高学历背景,有知识,会观察、会独立思考,真切看到了中医的疗效而去看中医。有人说,当今中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宝妈日益增长的中医知识与公婆不相信中医之间的矛盾,虽是调侃,但也说明了中医现实的问题。 由此产生了一个中医现象,许多家长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体会到中医的优势,但是最头痛的却是孩子服用中药困难的问题。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孩子却不会领情。也有人说中药难喝的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在临床治疗最多的小儿疾病是感冒、发热、咳嗽、肺炎、支气管炎、鼻炎、哮喘、腺样体肥大、中耳炎、小儿抽动症、腹泻、便秘、腹膜淋巴结肿大等,还有一些功能失调如盗汗、消化不良、磨牙、口臭等,中药的疗效是很明确的。我一般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小儿服用中药困难的问题。 首先我比较喜欢用中药外治的办法来治疗小儿疾病,我的导师高树中教授在《一针疗法》中记录了给自己孩子治疗腹泻的医案,腹泻许多天不好,最后用一味中药研成细末贴敷在肚脐上却很快就好了。所以,有很多的小儿疾病可以选择中医外治的办法来治疗,办法很多,比如脐疗、中药泡脚、中药外敷、中药熏鼻等。我接诊小儿患者,都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最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 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外治,有时候最佳的治疗方案依然是服药。比如有些感冒泡脚效果比喝中药还好,但是也有些感冒泡脚基本无效,服用中药疗效更好。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患者家长不能因为偏爱某种疗法而排斥其它一切疗法,这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打着绿色旗号打着中医旗号的某些方法,更不可以迷信。有些家长抱着发热的孩子来就诊,点名中药泡脚,其实孩子的病情可能不适合泡脚,让我很为难,脱离具体病情谈治疗没有意义。 其次,在中药煎煮和服用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细节,只要我们调整这些细节,会减轻儿童服用中药的困难。 不建议采用恐吓或强制灌药的方式,现在儿童都很聪明,家长多些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让孩子主动参与中医治疗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同是一杯中药,可以当成苦咖啡,喝完疾病也好了。现在,有些老患者生病了就要求爸爸妈妈带着他来看中医,喝中药咖啡。 中药煎煮后药汁量不可太多,以5岁儿童为例,100至150毫升足矣,大约一纸杯,分2至3次喝下,每次50毫升即可。一大碗中药放在面前,即便成人也会有人恐惧。 喝中药最好一口气喝下,不要品尝,越品尝会越苦。可以让孩子用吸管喝,一头放在舌面的中间位置,因为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和两侧,中间分布相对较少。把吸管放在中间,可以减少中药对味蕾的刺激,减轻苦味口感。 中药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凉,过热或过凉苦味更加明显,以温服为佳。喝中药之前,给孩子准备一杯温白开水,孩子喝完药后即刻让其漱口,但不要立刻饮水,更不要吃糖或水果,以免影响药效,漱口最佳。 根据不同的疾病与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中药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还有忌口的具体细节,都张贴在诊室的墙壁上。孩子就诊结束后,我们指导家长用手机拍下针对性的煎服与忌口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