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写文章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其次就是给我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提供咨询或治疗意见。 今天在邹平坐诊,一位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来复诊,这是第三次就诊,经过10天的中药泡脚治疗,咳嗽症状消失。这得益于严格忌口,正确处理各种用药后的身体反应。 中医临床发现,有些小儿慢性疾病和家长的处世方式和行为性格密切相关。比如普通感冒,本来是一个身体能够自愈的小毛病,医生所要做的是顺应人体自愈的趋势,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感冒的有些症状,比如咳嗽,这只不过是自愈道路上某一阶段的外在表现而已,它不是疾病的内在本质。中医开具一些解表祛风的药物,来促进这种自愈功能,而不是压制这些症状,因为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而有些家长操之过急,又缺乏医学知识,两眼只紧紧盯住症状,而从不关注疾病的本质,缺乏长远的健康眼光。过早过量地使用了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甚至激素类药物,乱用物理降温的办法,来强力压制某些小症状,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过早过量的过度医疗,如同给三个月的孩子过早过量吃牛肉补充营养一个道理,不出问题才怪。遗留下来的后续问题,比原发疾病危害还大,还要棘手,比如很多患儿慢性咳嗽、哮喘、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脾胃病,这都和感冒的误治有关。 而治疗这些感冒误治引起来的疾病,其实就是治疗“坏病”,这是《伤寒论》的说法。打开《伤寒论》,398条文,很多条文都是在谈误治。现在依然有误治,只不过这种误治是有些家长强加在孩子之上的。 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哮喘、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脾胃病、抽动等“坏病”,仅仅靠中医的药物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配合、耐心、还有信任。 在青岛,上次坐诊有个患儿家长对我说,她孩子以前经常反复感冒,三天两头请假,几年的幼儿园都没有上成。后来认识我之后,一发现孩子感冒就来看中医,慢慢就发现感冒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病程越来越短,体质也越来越好,这就是中医的优势。 中医治病思维有时并不难,放平心态,放下压制对抗的思维。过敏咳嗽,西医抗过敏你中医也抗过敏,你中药徐长卿、乌梅抗过敏再强能比的上西药孟鲁司特吗?心脏缺血,西医扩张冠脉你中医也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扩张冠脉,你中药丹参、三七扩张冠脉再强,能比得上西药硝酸甘油吗?中医一句话,顺其性而治,讲求祛邪,讲求给邪气以出路,而不是为了暂时的和平压制在自己体内,造成慢性后遗症!(6月24日傍晚于淄博火车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