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天就要跨入庚子岁二之气,最近的气候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我们曾讲过今年是“岁金太过”之年,燥行其政。这是一股清降的力量,在1月初的时候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但是,今年司天之气是“少阴君火”,属天刑之年。按道理讲,少阴君火司天,上半年为火淫所胜,当温气流行,为什么之前遇到了比较厉害的倒春寒呢? 我们注意到,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虽然厥阴之升会被寒水所束,从而导致内在的郁热,但司天的少阴君火也会受影响,来得缓慢些。 2 从前段时间的临床观察,我们也发现,虽然在气温上“少阴君火”没有显现,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多梦的情况。 在这些病例中,有很多人出现了夜间11点后的失眠,左边的寸脉多浮滑,严重者甚至在夜间11点左右咯血。 夜间11点开始,为《伤寒论》“少阴病欲解时”! 进入庚子岁二之气(2020/3/20/ 12:00-2020/5/20 /8:59),此时主位太徵火,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 少阴主火,厥阴主风,风火相得,再加上岁金太过的“燥”,造成了“风火燥同奉少阴之政”的局面,“以行舒荣之化”。 很显然,制约少阴君火的太阳寒水退位了,被遏制的火会有舒展的机会。木能生火,有了风木的帮助,少阴火会愈演愈炽。 岁运太过之年,气化运行先天,因此主客二气的影响提前有所表现。这一点在近期的气温上有所体现,多地出现了20℃以上的温度,体感温度也偏高。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二之气的时候,春阳之气,布满人间,风气偏胜,东风乃行,春意盎然,欣欣向荣,但是气候炎热,有时会有寒气来复,人体的健康状况相对平和。所病为小便不畅,疼痛淋涩,视物模糊,眼睛红肿,人容易感受热邪,郁于上部而出现热病。 3 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火热之象会非常明显!但自然界会自我调节,因此会有寒气来制约。 再看二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由于火性炎上,再加上厥阴风木的影响,风火相煽,因此主要表现为人体上部的不适。 足厥阴肝经连目系,在天之风火应于人身,循肝经上扰,则会造成眼睛的不适,诸如目瞑、目赤都是都是其表现。 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会移于小肠,造成小便的淋涩赤痛,临床上常用治小肠的“导赤散”来解决心火上炎的问题。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所列出的,那么这些症状之外的不适呢? 01 心火为病的症状,诸如心慌、心悸、心痛、失眠、口腔溃疡、燥热、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的不适、在“少阴病欲解时”(23点-凌晨5点)定时变化的症状等。 02 与之相表里的足太阳小肠经腑的症状,如小便灼痛等。 03 风火郁于人体上部的疾病,如脸部暗红如醉、流鼻血、皮肤发痒红肿、头痛、头汗等; ...... 4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针对“少阴君火”司天之年,给了“正阳汤”可供选用,除此外针对“风火燥”的处方均可随证治之。 正阳汤方: 白薇,玄参,川芎,桑白皮(炙),当归,芍药,旋覆花,甘草(炙),生姜。 主治:关节禁固,腰痛,气郁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喘,或鼻鼽,嗌咽吐饮,发黄疸,喘甚则连小腹,而作寒中。 二之气加减: 自春风至小满,加茯苓、车前子各半两。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