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今天除了怀念张国荣,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120周年大展!

 怡心斋YXZ 2020-03-19

2019年4月1日,张大千逝世36周年忌日的前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纪念这位“五百年来第一人”,举办“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期间在台北的朋友,可以一饱眼福啦~

展览时间:2019年4月1日至6月9日

展览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览地址:台湾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开放时间:展览馆一区(正馆):8:30——18:30;周五、周六夜间开放18:30——21:00,全年无休。

本次展览分为大千师友、大千摹古、大千与敦煌、大千捐赠敦煌摹本、大千自运、大千自画像、大千与台湾、大千钜作、大千自用印等9个部分,包括87幅书画作品和86方印章。展品主要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的收藏,通过作品展现张大千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与精神,让观众重睹其精彩绝伦的艺术传奇与大师风采。

▲自画像镜心 1928年作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名爰,字季爰,别署大千居士。他自幼随母亲习画,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曾赴日本学习染织,还一度入寺为僧,并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旅居海外期间,在亚洲、欧洲、美洲均举办过画展;1976年定居台北,并终老于摩耶精舍将许多重要的作品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01

张大千的两位老师

张大千谈他的两位老师:

“我们曾老师讳熙,字子缉,别号农髯;李老师讳瑞清,字仲麟,别号梅庵,又叫清道人。我拜在两位老师门下,学习书法。外间传说我学画,这是不确的。那时候,我们对老师恭敬极了,从来不敢问什么问题,拜老师后,经常去侍候老师,静听老师与朋友们谈书论画,就等于在授课,从来不敢插嘴接腔。每月把自己写的字送到老师家里,由于学生多,课业都堆在那里,老师也未见得有时间批阅。”

▲《楷书石门铭》曾熙

张大千他的书法在年少时便受到家兄张文修的启蒙,弱冠之年自日本归沪,师从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李瑞清和曾农髯二人,潜心学习书画,为其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楷书五言联》李瑞清

▲ 张大千行书五言联

作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张大千的书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了艺术上的精深境地。仔细鉴赏张大千的墨迹,看上去笔笔有力,但这种力并不是一味求其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藏于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骨力”与“内美”的和谐统一。

▲李瑞清《无量寿》轴 摩耶精舍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曾熙 眉寿无疆 形式:轴 尺寸:110.4x80.4 公分

▲民国 张大千 萱花  尺寸:60x45公分 台北历史博物馆

02

与许多画家相似,张大千的绘画始于临摹,但这条路他走了一生。

从石涛起,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隋唐宋元明清诸家,被他临摹过的画家不可计数。张大千曾邀请内行人鉴赏画作,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吴湖帆……他的临摹作品在这些人面前,不仅以假乱真,更能以假胜真。

▲民国《张大千仿沈周蜀葵图》形式:轴 尺寸:134x37 公分

在张大千临摹的所有画作中,最能以假乱真的就是石涛的伪迹。关于伪迹有很多逸事,其中一个故事和藏家陈半丁有关。一次陈半丁邀朋友来到自家,欣赏自己最新收藏的石涛作品,很多名人都慕名而访,待陈半丁将石涛画页拿出,一时间厅里都是赞叹之声,而张大千看了后却笑了起来。

▲民国 张大千 巫山云雨图 形式:轴 尺寸:151x65 公分

原来,他不仅能说出每一页都画了什么,甚至连题款与印章都说得别无二致。陈半丁问张大千,莫非你也收藏过这套册页,张大千直言,这是我画的,然后他当场拿起纸笔,给众宾客画了一幅石涛的画。

▲《张大千仿巨然夏山图》

03

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历程中,敦煌之行是他绘画艺术的重要转折点。

一方面他对中国古代壁画、重彩画技法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整理另一方面对敦煌学的研究、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敦煌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研究、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早期的敦煌学以罗振玉、王国维、蒋伯斧、刘复等学者为代表偏向于考古、文物、文献整理,在敦煌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在张大千去敦煌之前,敦煌出土的绘画、书法已经在艺术界有一定影响,但对敦煌绘画艺术比较系统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张大千《摹榆林窟唐菩萨立像》轴 张大千捐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一丝不苟的临摹,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古代壁画的技法流程。先生研究敦煌壁画采用的是先编号再临摹的方法。单是编号就花费了5个月的心血张大千认为临摹首先要传达出人物的情,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临摹时先用玻璃纸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画布的背面,在极强的灯光照射下,用木炭在画布上画出影子,再用淡墨勾线。稿定后,再敷色。因为矿物质颜料要损失线条的颜色,所以线条一般要复勾一层深色线条。

▲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须摩提女请佛因缘 形式:卷 尺寸:62x591.7公分 张大千先生捐赠

由于工程量浩大,张大千的门人和他的一些绘画界的朋友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是很多画的重要部分,尤其人物的手部、脚部,以及露出来的 身体的重要部分由张大千亲自动手。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许多魏晋、唐代的壁画画法得到重新理解。张大千打破了文人画对画工的轻视。近代山水、花鸟画从明清文人画吸取营养是画家们的传统。张大千采用包容心态从民间绘画中吸取营养。他认为:“他(大匠)有学问,又有特殊的聪明智慧,加以精密的思考,造出玄妙的境界、精明的艺术,所以才有‘匠心’‘意匠’这些说法,这当然不是一般无知的工匠所能做到的。

▲民国 张大千 摹敦煌莫高窟初唐藻井 形式:轴 尺寸:64.6x65.1公分 张大千先生捐赠

▲民国 张大千、张心德 摹敦煌西千佛洞第十一窟释迦说法图 形式:轴 尺寸:119.7x96.9公分 张大千先生捐赠

他把两年中辛辛苦苦所作的调查、研究和考证资料也留了下来,成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第一批珍贵馆藏科研资料。1963年,莫高窟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就曾借取张大千近200幅临摹壁画作为参考之用。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研究敦煌绘画,张大千是第一人,他取得丰硕成果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

04

大千之泼墨

“泼墨”是张大千独创的一种画风,利用墨自身溶与非溶于水的关系和效果,施行渲染、重叠、泼洒、沉渍、流动,营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烟云效果、山势气韵,使得那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与客观上大自然的山岚云雾、云水飞动的具体形象有机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中西结合的全新的画风,使山水作品之画面更加浪漫自由、灵巧新颖,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

▲张大千《山高水长》轴 张群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张大千 墨荷四联屏 重要古物 形式:轴 尺寸:359.6 x 148.6 公分 台北历史博物馆寄存

05

追索大千内心世界的自画像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心目中,钟馗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既能为人间造福,又能为民众驱魔避邪,人称“阴间判官”,这也许是张大千乐此不疲,为友人画钟馗自画像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大千《钟馗》轴 194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自画像构思奇特,丰富多彩,与老友把臂欢叙、登山赏松、有划舟游湖、有“我与我的猴儿”共同亮相、有牵着爱犬一起读书……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毫无百像一面、单调乏味之感。有时他灵感来了,触景生情,画兴勃发,把自己画进了山林树丛,与山水融为一体。

▲张大千《乞食图》轴 1973,蒋复璁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