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绿色发展

 yaojie0921 2020-03-19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创新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压责任:构筑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积极推动全省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纵向上,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横向上,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负第一责任,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负主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履行共同责任,形成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合力。


  创新监管模式,借助“互联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建成“慧眼守土”综合监管体系,并在全国首创实施自然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有效消除了监管盲区,让违法占用耕地无处遁形。


  严管控:从源头推进不占少占耕地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要求,从严管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优质耕地,积极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管控作用,实施《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8年版)》,对超出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项目用地节地评价,倒逼新增建设不占或者尽量少占耕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形成占用耕地的约束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进一步促进城乡绿色发展。


  优配置: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易地调剂体系


  多措并举创新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有效配置资源、调优结构。出台实施了《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搭建了省级交易平台。截至目前,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已组织交易补充耕地指标13.88万亩,其中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专场交易补充耕地指标9.49万亩,有力保障了160多个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落地,在保障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范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创新建立省统筹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方式,允许各市、县(市、区)及相关单位之间通过自行协商或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方式调剂补充耕地指标,拓展了易地补充耕地渠道。


  激活力: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建立普惠性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各地耕地保护的补偿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暂行办法》,从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综合整治任务等8个方面对全省各市、县(市、区)进行年度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省级激励采取通报表扬或资金奖励的方式,对受省级激励的2个设区市、10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扬;每年投入1亿元,对全省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50个乡(镇、街道)给予各200万元资金奖励,并规定将不低于50%的奖励资金用于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