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尝试做一些改变

 韦海生 2020-03-19

别人都说教是更好地学。从本月中旬起我每日读完一章书,就动笔写一篇千字文,把自己当成老师和学生双重身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教自己如何写作。由于部分文章来不及修改比较粗糙,只在一个有「原创」标签的头条号上首发,就当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半成品文章找一个平台汇集起来,待读完一本书后再重新整理发布到公众号上。

按照当前进度,一本写作类书籍可写二三十篇文章,也就是说花一个月左右我才教会自己这本「教材」中的内容,加上在广度和深度上适当地挖掘,时间远远不止一个月。所以选书标准极其关键,而本月在学习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只能算中等偏下。既然已经选择就当作练习吧,第二本书起需慎重选择。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样去探究写作是否有用。记得海明威多次强调,写作这门手艺不该被过度的探究所干扰,有关写作的思考不该被表达出来,毕竟写作是私人、孤独的职业,终稿前不需要任何旁观者在场。

第二件事是主动做读书卡片。以前读书时更多地在书上写写划划,读完了就把书收起来,等到用时才隐隐约约发现在某本书上见过的知识点,却想不起在哪一本书里了,于是只能凭印象翻箱倒柜去查阅。

后来我用了阳志平老师的读书卡片法,又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部分改动,效果明显好了起来。写读书卡片目的不在于全部抄录书中句子,而是引导自己在相关知识的挖掘上尽量做到广而深,如果仅仅摘录,跟拆书有什么区别呢?我做法是先用马克飞象把当前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整理到相对应卡片上,再用 Google (不要百度)搜索相关词句,以维基百科条目优先,没有维基词条就选择权威的在线论文。

整理完成之后,即可同步保存到印象笔记里供随时检索。选择马克飞象是因为 Markdown 可编辑成想要的卡片效果。另外,我还在刻意练习写作技能,就是从一堆读书卡片里快速整理再加上自己看法后写成一篇文章。一开始会写得极差,不过逐渐对卡片整理有了感觉就容易提取材料,假以时日一定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另外一点改变是我几天来睡眠时间增加了,闹钟从 5:59 改为现在的 6:30了,似乎我也和欧美人民一样进入了「冬令时」,加上半小时午睡时间,一天我就可以睡够八个小时了。之所以多睡了半个小时,是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学习和创作更有帮助。

我手机里有一个叫「番茄闹铃」的 APP,在工作学习时我会以 25 分钟为一个番茄闹钟,在 25 分钟内务必做到全神贯注,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当下在做的事项,闹钟响起后就暂时放下休息五分钟再启动下一个番茄闹钟。好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一小时足以完成平常几个小时工作量。但这种做法对精力要求极高,一旦思想开小差或犯困时只能提前结束,当前番茄闹钟就算「烂掉」了。

我后来发现「烂掉」的几个番茄闹钟里,全是犯困时诚实地提前按掉,说到底是因为睡眠不足,尤其是凌晨三点多爬起来看国际米兰比赛的当天效率就极差。后来增加了睡眠时间才慢慢调整回来,也说明了充足的睡眠无论对工作效率还是刻意练习某项技能都极其重要,所以不要为了刻意早起导致睡眠不足而敷衍似的去完成一整天工作。

转眼间 11 月份即将过去了,有收获也有不足,买书读书已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必过多提及,反而声音练习和当众说话和演讲能力是需要提升的。这不,为了准确发音和认更多字,我还买来了《古诗源》和《古文观止》的大字体注音版,像小学生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当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