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数据资产4步变现!

 企业数据化管理 2020-03-19

全文摘自赵兴峰著《数字蝶变: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第5章第4节

阿里巴巴历经多年,整合其内部电商平台数据,建立了数据中台,不仅服务内部生态企业,还服务所有的业务前端及电商客户,用大数据资产赋能所有的生态伙伴,以及淘宝、阿里巴巴和天猫上的店家。通过数据运营,阿里巴巴已经从一家电商平台企业升级为一家数据企业,数据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资产,因为通过数据,阿里巴巴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推广给什么样的客户才会有更高的转化率。通过数据服务,阿里巴巴一方面服务店家,为店家付费推广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能够给最终的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千人千面的设计,甚至一人千面的应用,阿里巴巴在实物电商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不是哪一家企业通过价格竞争就能够战胜的。笔者并不看好拼多多这种以低价挑战阿里巴巴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大量的流量,但是其背后如果没有精准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如果在营销服务上不能做到更加精准,就不能有更好的客户体验,最终客户还是会流失的。

要将数据变现为企业的资产,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加工成对事物的分析,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甚至形成独有的知识,数据就有了更高的含金量,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是可以变现成利润的数据。只是停留在企业服务器中的数据不是真正的数据资产,就像有人拥有金矿,但是如果不把金子挖出来,是无法变现成财富的,也就无法用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将数据加工处理成数据资产的活动称为数据运营。企业有了数据,还需要一个运营团队,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加工成能够被业务部门使用的数据资产,助力业务部门实现它们的业务目标,数据资产的价值就可以发挥出来。

数据标签化运营

数据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而数据成为核心资产之前需要进行数据资产化的加工处理。阿里巴巴平台之所以能够利用数据实现价值的变现,就是因为其结合了消费者的购物历史,对每个客户进行标签化处理,每个人都有上千个标签标记个人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与商业化的推荐服务进行关联,并且对这些关联后的效果进行了数据验证,把某一个特征的产品推荐给拥有某类标签的用户之后,对转化后的数据进行不断跟踪、不断优化,客户标签和产品标签之间的匹配越来越好,转化效果不断提升,这就是数据基础之上的数据产品的价值。如果没有将这些数据标签化及匹配算法的优化,那么数据资产价值较低。

如果CRM系统中有几十万个的客户,也拥有这几十万个客户的购买历史记录,那么这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富饶的“金矿”,如果不对这个“金矿”进行挖掘,里面的“金子”是出不来的。企业可以围绕这些客户的购买历史分析客户特征。如果这个客户购买了儿童尿不湿,并且只购买过一次,那么可以标记为“朋友有娃”,因为只买一次可能是送礼物的,如果多次购买,那么可以标记“有娃”。根据购买尿不湿的大小和型号,可以标记儿童的特征,如“5个月女娃”等。然后,对平台上的产品进行标记,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有孩子的客户,这样我们就有了产品的标签和客户的标签,通过这些标签的匹配,就能够进行交叉推荐,实现交叉销售,这样后台带有标签的数据就是可以变现价值的资产。如果只是客户信息表、客户购买记录单,那么这些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算不上数据资产。

数据指标化运营

原始数据记录本身只是业务活动的记录,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留存的证据。这些证据需要通过一些统计汇总的算法形成数据报表,这些统计报表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该企业需要每天统计卖了多少,成交了多少客户,有多少新客户,这样就形成了每日销售报表,这个报表通过一些指标化的处理就形成了对当日经营活动的标识,如成交率、客单价、新增客户数、新增客户数量占比、新增客户成交占比、新增获客成本、新客户客单价、新客户中大客户占比等,这些形成了对企业每日运营质量和运营效率的表征指标。这些二次加工的数据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能够对业务管理起到反馈作用,这些指标开发出来之后,本身就是数据应用,也是数据资产。

上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如何系统性地开发数据指标。一家企业如果将这些数据指标通过移动端进行开发,能够即时显示在每个岗位的账户手机端,就能够成为他们管理自己业务或者管理自己团队的数据,数据就从沉寂在服务器中的记录变成评价、监控和指导业务的实用型数据,数据资产价值就可得到初步应用。

阿里巴巴通过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立了数据中台,开发了一系列的数据报表和指标,为店家提供“数据参谋”服务。通过某电商手机端数据指标,店家能够随时掌控本店的运营状况,如投入多少、产出多少等(见图5-5)。阿里巴巴通过数据整合建立数据平台,为服务员和店家提供服务,此时数据已经成了一种资产,提升了客户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的体验,增强了客户使用平台的黏性。

图5-5 某电商手机端数据指标界面截图

数据可视化运营

企业还需要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提升数据的易用性。过去由于商业智能被过度宣传,其本身只开发了一些可视化图表,并没有真正带来智能价值,过度夸大了功能,被很多人嫌弃。这也是过去商业智能的弊端:仅有图表,没有解读,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智能。随着人们对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关注,以及管理者整体数据解读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启用数据可视化功能,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图表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服务。

图5-6所示的是一个销售总监的决策看板,通过这个看板能够随时看到企业整体的销售情况、每个分公司的销售业绩情况、每个重点客户的销售情况,包括每个业务员客户维护和管理的情况。有了可视化图表的助力,销售总监能够随时掌握具体情况,选取相关分析维度,找到管理问题点,重点跟踪。当数据开发成可视化的图形时,数据就成了一种服务,一种助力管理的服务。

图5-6 某企业销售管理的决策看板截图

数据模型化运营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数据分析模型非常多,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模型。常规来说,除基本的对比分析方法外,还有很多算法模型可以使用,包括最多使用的分类算法、关系算法和预测分析方法。

分类算法是最常使用的算法,因为分类是对复杂对象进行降维的基本方法。世界万物,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性,各有各的不同,但又有其相似性,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提炼加工,找到事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就能够推此及彼,更深刻地认知事物,并以此进行识别。画像也是分类算法的一种,就是基于某些典型性的特征,对事物进行标识,以便人们能够根据这些典型特征对事物进行自动识别。例如,经常买婴幼儿奶粉的有孩子的家长,当客户中出现经常买奶粉的客户,就可以识别其为孩子家长。而“孩子家长”经常还会购买一些玩具、儿童教育用品,针对“孩子家长”这个特征,推送儿童玩具或者儿童教育类的产品就会有更高的转化率。早期的市场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聚类分析,通过对万千消费者的研究,将具有相似需求的消费者进行归类,得到具有相似需求的几类用户,然后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形成更加细分的定位于不同客户群体的产品。现在这种方法仍然经常被使用,虽然人们强调千人千面,但同一个产品做出上千种不同的产品是不现实的。

关系算法则是寻求事物间的关联性,从而通过控制一种事物得到另外一种事物想要的结果。例如,人们希望找到营销费用与销售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营销投入所能够获得的销售产出结果。如果能够清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判断投入是否可以得到相关的产出,并能够核算是否可以赚钱,能够赚钱就投资,如果不能赚钱则将资金投入那些能够赚钱的地方。又如,如果能够指导销售费用的各项花费与销售额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将销售费用投入在哪些方面会有更高的产出,销售费用花费在什么地方不会有较高的产出,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销售费用,使产出最大化。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关系分析法,最常见的分析模型就是回归分析。

预测分析方法是比较难的分析方法,每个人都希望精准地预测未来,但未来的多变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会使预测的准确度下降,影响因素越复杂,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例如,股票价格,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非常多,不仅包括企业的业绩,还包括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国际关系、群体心理等,所以股票价格的预测难以精准。常用的预测分析方法有四种,包括经验法、类比法、惯性法和关系法,具体可以参考笔者的《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思路、方法、应用与工具》。预测本身会使预测的结果失效,这是因为如果大家都预测精准,都按照预测的结果执行,反而会干涉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将不再按照无干预状态发展,这种情况称为“预测干预”,也就是说越精准的预测会使预测更加不精准。

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是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采用更多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价值就能够被更好地挖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