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嘶哑、鼻子红肿、卵巢囊肿合并不孕、1-3点小肠经当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甘草汤、脾经失调、栀子柏皮汤、春节养生、喝酒有度、拽拽耳朵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0-03-19

【课后小福利】                         1、声音嘶哑:基本上是久病耗阴导致的。
用猪肤汤:猪皮60克,东北大米30克,甘草10克,熬30分钟后,兑入一勺蜂蜜,一天喝两次。3付到5付即可。平时多吃猪皮冻。<警告1>
2、鼻子红肿:鼻子孔中间的膈红肿不消,压痛明显。此为阳虚,绝非阴虚。容易误判。阳虚导致阴虚占据上位,阴寒久而化热,导致红肿。调理上温阳补肾纳气潜阳。
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龟板12克,砂仁12克,甘草10克,黄柏12克,蒲公英30克,8付,一付熬出两袋。
3、卵巢囊肿合并不孕:小腹不舒服,经期腹痛。
第一步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8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12克,元胡10克,制香附10克,熬6付。
第二步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吴茱萸10克,炮姜10克,半夏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阿胶打碎冲服),麦门冬15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艾叶6克,莪术8克,干姜10克,熬12付(配合桂枝茯苓丸一起服用)



未时(下午1点到3点)——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点到3点,这个时段是小肠经当令。西医认为小肠主是吸收的,中医认为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受盛之官就有占像国税局,收了很多的钱,但它自己不能花,必须缴出去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为什么午饭要吃好?
下午1点到3点的时候小肠经当令,人体主吸收,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这个“好”是指什么呢?就是我是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好些,而且还要好吸收。这就涉及一个“补”的概念:不是食什么好东西都能“补”。
如果人体吸收能力很差的话,吃再好的东西,在体内也不能消化吸收,照样会成为垃圾。形成垃圾以后,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化掉它,这样反而使身体变得更虚。所以,吃饭和进补都要针对个人情况。这里说的个人情况,就是中医里讲的消化能力和吸取能力。
●心与小肠关系紧密
心与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自然也有问题;而阴要出了问题,阳也会有问题。
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为它主散。因此,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每天到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就会胸闷心慌。可是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他心脏有什么问题。其实这是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很敏感的地方出问题了,里面的心脏肯定也就出问题了。
在下午1点到3点这个时间段,如果身体出现了脸红、胸闷这些现象,就应该注意心脏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这是中医诊断心脏病最好的方法
心与小肠这两条经络都走在小手指上,只是心经走小指里侧,小肠经走小指外侧,如果小手指有点麻林酸胀,或者突然出现红胀,都跟心经或小肠经有关。
小肠经当令的时候对应的生肖、时辰分别是羊和未时。羊为美味,未为花枝繁茂之象,所以这个时辰是主身体的营养吸收。大家看中国的“美”字,就是“羊”字加“大”字,因为未时是主滋味的。我们中国人关于美的概念跟西方人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人关于美的概念首先是口腹之欲。


古经方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9克,桂枝9克,黄芩9克,干姜6克,煅牡蛎6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警告1>
适应情况:人受风寒,发汗之后形成的情况。太阳病误用汗下后,形成小柴胡证的兼证,其证寒热往来,胸胁满结,口渴但渴而不呕,心烦,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但有大便溏稀,口苦。该方对胆热脾寒有作用。也就是胆胃上逆中的寒多热少现象,一般特点是口苦和胸胁痞满为主,同时有口渴腹痛的症状。

“桂枝甘草汤”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方剂:桂枝甘草汤
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适应情况:出汗过多,内伤心阳,导致心阳受损,发生心悸,喜欢用双手按压着心脏部位 。一般对心律不齐、失眠、腹中气上冲、神经官能症有调理作用。 



脾经失调有有哪些疾病[疑问]
 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也就是说脾经值班)
    ●脾主运化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是脾经当令的时段。脾是主运化的,脾和肺在中医里同属于太阴。所谓的太阴,就是它们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而脾主要是把胃中腐熟了的食物变化为精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去,所以脾的工作相对于肺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脾主肌肉
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主一身的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往往会通过嘴唇表现出来。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很好的话,我们嘴唇就会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症肌无力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由于脾病造成的。还有一些老年人,我们会发现他们一个象,就是他们的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其实上眼皮也为脾所主,眼皮耷拉下来,这就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
 思虑过度会伤脾
意是脾的神明,所以说脾在志为思。脾功能发达的人,肯定是头脑灵活的人,它的关联性一定非常的强。如果思虑过分的话,就会伤了脾,伤了脾气、脾精、脾神,伤了“意”人就会消瘦,这就是“思伤脾”。
 糖尿病就是脾肾两虚
脾字从卑,在五脏这个家族中,它就像这个小丫鬟,这个小丫鬟要是不干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大问题。比如糖尿病就是脾病,让我们很没有办法。再有,脾液为“涎”,也就是口水。小孩子因为脾胃后天虚弱,所以爱流口水。大人流口水,则是脾虚的相,这种人通常很懒。总之,我们身体只要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大家记住从脾上去治就可以了。
 既然脾经那么重要,脾经有病怎么办,黄芽汤,气血汤就是中药调理最理想的两款纯中药颗粒[愉快]


“栀子柏皮汤”
古经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栀子柏皮汤
栀子10克,黄柏10克,甘草5克。
原文: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主要是身热心烦,吐衄,眼睛赤痛,皮肤发黄,小便不利。
适应情况:黄疸、肝炎、眼睑发红、高血压、阴道炎、淋巴结肿大、丹毒(流火)、细菌性痢疾、阴痒、湿疹、痤疮等情况。 


春节养生十二字诀: “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心不累。”
管住嘴
好好吃一顿,历来是过年的重要内容,
饮食可以丰富,但不可“无度”!
迈开腿
过年期间亲友相聚,闲话家常,难免久坐。
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
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就算在过年也是很有必要的。
好好睡
中医养生注重“起居有常”,
而许多人过年期间的作息与平时变化极大。
假日中没有规律的生活,会打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与运转,
“节日病”随之出现。
心不累
中医认为,冬春之交,正是呼吸道疾病、
肝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多发季节。
过年期间,在玩乐方面要张弛有度,要注重精神调养。


喝酒要有度,别把悲伤留给肝脏
大年初二,走亲访友,各类聚会几乎天天都有,酒更是宴席上的主角。酒逢知己千杯少,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聊边饮,更有拼酒劝酒诸多花样,似乎只图一醉才能尽兴。殊不知,这种喝法却损害了健康。
饮酒要健康,应遵循以下原则:
酒不与咖啡同饮。酒精伤身,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过量亦可造成中毒。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感冒后不喝酒。感冒者喝酒会加重病情。感冒病人,尤其是严重者大多伴有发热症状,此时通常要服用退烧药,一般多是扑热息痛。一旦饮用了白酒、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脏将产生严重损害,直到完全坏死。
肝病患者应禁酒。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包括啤酒。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酌量饮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酒后不宜喝茶。酒后立即饮茶,会使酒中的乙醛通过肾脏迅速排出体外,而使肾脏受到损伤,从而降低肾脏功能。同时,过多饮茶,入水量过多,也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的冠心病人更为不利。
酒后不宜服药。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会增加毒副作用,致使发生危险。
科学合理饮酒,不伤肝脏!祝大家过个健康开心年!


拽拽耳朵身体好
俗话说,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
学会一些耳部按摩的方法,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1、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
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
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
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作用。
2、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
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
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
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
每次3~5分钟。
此法可缓解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
3、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
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
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
4、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
再搓摩至发红发热。
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松。
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
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5、双手扫耳法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
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
每次20下,每日数次,
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