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仙言医:习惯性便秘的克星(下)

 中医药方便 2020-03-19

  ———脾约便秘辩证

脾约性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还包括脉象,这就非常专业了。他的脉象是趺阳脉象是浮而涩。只有把病理性特征和脉象结合起来才能确诊为“脾约性便秘”。

脾约性便秘的脉象诊断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大小便,我们可不能望,也不能闻,只能问了。这段经文,还提到了一种中医特有的的诊断方法,就是“切”,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把脉。这里的把脉方法,是很特殊的,失传已久的“古脉法”。

自从张仲景的弟子王叔和的《脉经》一出,这种古脉法就基本不用,失传了。后世的中医基本上从腕骨的“寸关尺”来诊断疾病的。

趺阳脉是胃经的脉,在哪呢?

就在我们的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他是专门来诊断与胃有关的疾病的。脾约便秘的重要依据就是趺阳脉的脉象为浮而涩,光浮不行,还要有涩象。就是说二者必须兼备,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临床诊断中不能用右关的脉象来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对于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来说,浮脉和涩脉非常容易辨别和理解。但是我还是试图用平实的语言来和大家描述一下。

浮脉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在李时珍的《平湖脉诀》上说“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如水漂木,如捻葱叶。 ”这是对浮脉的形象性的比喻性的描述,他还写了一首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

李时珍在描述浮脉时,可谓是用心良苦,不惜笔墨,应该用了4个比喻。一个是浮脉就像微风吹拂鸟背上的羽毛,一个就像木头漂浮在水面上,这二种形象和比喻要用眼睛仔细观察,然后用心去细细体会才能找到那种感觉,难怪古人说“医者,意也”;光有这二种感觉还是不够,李时珍还让我们二种手触的方法体会浮脉,一种就是用手捻葱叶,这种感觉就是外面是柔柔,稍稍用力,就空空的,还要一种方法就是用手去触摸榆荚上面的绒毛,似有似无没有力量的样子。

过去的有经验的老中医,教徒弟脉学的时候,都会让徒弟去观察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去取象比类。这四个比喻两虚两实,基本上把浮脉的什么叫-----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讲得生动而透彻。就是不懂中医的朋友也能够理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