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前三者是因,后者是果: 时时自觉——随时随地,常常问一下,主人翁!你还在不在?作得了主吗?还是又被篡夺轮替了?要领在于时时刻刻自己觉自己,不是觉到外面去,也就是心念不往外驰。纵使在工作与生活中,也是以安祥心态面对外在的人事物,无住生心,亦即“由真心起用”。到了功夫纯熟处,除了自觉之外,不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同在,只有自在。 念念自知——随时随地,常常反观一下心态,是个什么样子?你的念头符 合“无私而思”吗?落实到每个念头生起,均清楚明白,也就是古德所谓的“念念分明”。在念念自知中,凡是不好的想念与情绪,一旦生起,马上克制,常常践行“念念自制”的修行功夫。 事事心安——错误必得烦恼,罪恶等同毁灭,若要得到心安,必先摆脱错误与罪恶。心安有深有浅,最起码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想、不做”,然后践行佛陀开示的“八正道”,到了最后就进入“无心”的禅境,所谓“无心,心自安”。但是修行若想要达到自由解脱,最重要的却是必须要求自己能“包容”,没有包容的自由,只是“任性”,反而是烦恼的根源。只有扬弃自私自利的我,包容一切对立物(人、事、理),才能心安。“无我”心就安,心安即是见性成佛。而心安之后仍须“保任、管带”的守一个阶段,才不会退转。 秒秒安祥——完成人生的使命,赢得生命的永恒。 人生在拥有“安祥”之后,即证得“应无所住”的本心,所以,應該更積極的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去生活,此與 師父所謂「體用不二,安祥運」的法意契合,更是六祖大師開堂偈「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真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