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赏析】 我思我在我画我爱

 香落尘外 2020-03-19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我思我在我画我爱

——赵海滨先生和他的画

画作:赵海滨 | 文:董素芝

版式设计:湛蓝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美国)摩西奶奶

生命的奇妙,在风靡全球的摩西奶奶身上有最好的验证。她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做女佣前读过几年书,27岁结婚后,一生都在农场的柴米油盐茶中度过,闲暇时喜欢手工刺绣。72岁那年,女儿拿了幅刺绣画给她看,并向她挑战,要她制得一模一样。三年后,摩西奶奶因关节炎拿针困难,妹妹便提议她以绘画替代刺绣。很快,绘画成了她的嗜好,她的画作常被当地人作为装饰。

78岁那年,一个收藏家在乡村一家杂货铺里无意间看到她的画,被她的画吸引,然后锲而不舍追到摩西奶奶本人,买下了她全部作品。80岁那年,摩西奶奶的个人画展在纽约举办,一时间,她质朴清新、充满天真和孩子气的画作,像旋风在美国引起轰动,并成为大气晚成的代表。

 三个月前,朋友送我一本“摩西奶奶”的画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里面收有她的百岁感言和近百幅作品。正当我把它放在枕边当作自己的中年励志书来读时,沈丘同窗好友赵丽丽送来他父亲——年近80岁的海滨先生——的画集初稿,说要为父亲80岁生日出本画集。并嘱我写点什么。

一样的70岁开始绘画,一样的80岁硕果丰盈,又一朵生命之花怒放时,让我不禁莞尔:是海滨先生赶上了时髦还是命运的定数?莫非他在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作精彩的注脚?

因与丽丽的学友之缘,我和海滨先生相识甚早。在我心中,他是一位颇有担当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让人温暖的文化长者。记得第一次见到海滨先生是1985年,我和丽丽毕业前的那个寒假。学友高方寒假回来。我们三人兴致勃勃地谋划沈丘、淮阳之旅。一色的文学青年,一色的对文学的沉醉,到沈丘时天色向晚。下车后正好看到播放《南方的岸》的电影预告,三人兴奋地欢呼着。

只是,欢呼早了些,影片放映刚刚结束,我们看到的是人家尚未撤掉的广告。但文学的激情还在发酵,当时王蒙先生主编了一本《走向文学之路》,一批风头正健的作家在谈论文学与人生。王蒙自问《我在寻找什么》、张洁把文学喻为《我的船》、冯骥才认为文学是《命运的驱使》、张贤亮说自己《满纸荒唐言》,还有王安忆、谌容等等,这些文学的宣言一石激浪,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

在这种得意忘言的文学氛围中见到海滨先生,他呵呵地笑着,慈爱的目光追随着我们,交流时有什么论争时,他也会插进去,讲述他的意见,中恳而有见地。于是,30年前的那次不经意的相见成为温暖至今的记忆。

赵海滨先生作品集

毕业后的我们,在成家立业中各自忙碌着,同学之情、朋友之谊也在文学这根线的牵动中萌发生长,而书生意气的海滨先生,因身处县里的政治漩涡中心却经受了生活的磨砺和浮沉。

世间有一种力量叫命运,当厄运到来时,往往会让英雄气短,像力拔山兮的项羽,面对命运拔剑自刎;更甚者是忍辱写史的司马迁,在无奈中承受命运之劫!让我好生欣慰的是,海滨先生那份慈爱和质朴未变,仍是敦厚中透出儒雅,平和中带着坚定,是为数不多的让我感受到温情力量的文化长者。

丁亥年春节刚过,从丽丽电话中得知她母亲年前去世的消息,几天后,匆匆赶往沈丘。在海滨先生家栽满青藤的小院里,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包饺子。海滨先生不无伤感地说,把你阿姨送走了,她不受罪了,现在每天的日子都空落落的。

赵海滨先生作品集

丽丽赶快岔过话题,说父亲现在重操画业了,每天写写画画,很投入。说着从卧室里拿出他的画作给我看。一幅郁郁葱葱的凌波仙子,黄的芯白色的花瓣。花盆边一壶一杯,右上角是“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左上角题写着:“凌波仙子造脂深,清淡素雅长如春。两袖清风无人识,一缕香魂俸献君。”

另一幅是枝叶茂密的葡萄,疏密有致,下面题写着长句:“腾郴跌荡五十年,老来囊中羞又惭。笔下明珠归我管,随意撒向乱臻百,两袖清风随缘去,一顶污冠令心寒。陶兄教我归去来,家园胜过桃花园。”

 这两幅画,疏朗有致,无论构图还是题诗都看不出初学者的痕迹,我且惊且喜,知道丽丽在河南省美术出版社的弟弟是个画家。便笑说,这里还真藏龙卧虎呀。

海滨先生和蔼地笑着,说都是画着玩的。小时候母亲对他影响比较大。母亲心灵手巧,巧到捏花成朵,剪纸剪得三庄五里都知道,无论花朵、云彩、小动物都活灵活现,四邻八舍都找她画花样、做衣服、铰鞋样,有钱人家请她去画绣品用的花样时,母亲常带着他去帮着描花样,这是他画画受到最早的启蒙。成就他画缘的还有一个机缘,小时候村里有个姓罗的地主,祖父是他家的佃户,但关系不错。罗家有个姻亲避难住到罗家,就是已故的河南省著名画家王达生,他无事时常写写画画,顽童的他看到后,很生崇拜爱慕之心,缠着他学上了几笔,打下了绘画的基础。在淮阳中学上学时,学校有什么活动,出个校报或黑板报,都是他来写写画画,因此在中学时就小有名气。

说着,他又感叹,说几十年说去就去了,很多年不画,快丢完了。你阿姨去世后,日子空了,才有了重拾画笔充实自己的想法。

 这个镜头一晃七八个年头又过去了,如今,这位重拾画笔的老人已是创作颇丰。去年年前再见海滨先生,仍是在一个长着青苔的小院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左边一间是卧室,右边一个大客厅,客厅的西南角窗前放着一个大案子,上面摆满了笔墨纸砚,有画好尚未题字的,也有刚刚点墨的,正中的客厅里挂着他大大小小的作品,说画聊画,海滨先生已满是画中人的模样。

观海滨先生的画集,收有作品百幅,有花鸟、山水、人物,题材多为梅兰竹菊荷葡萄,高山松石芭蕉鹰隐逸等等。他的花鸟画淡雅清秀,儒雅大气;山水画山体众多,浮云层层,云遮雾绕,笔简意达,有仙山隐逸之感;而他的人物画,以虚写实,对形象的刻划,不求细节的真,简洁有趣。

集子中收入最多的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曲疏影横的红梅雪中怒放,隐逸的兰花幽处传香,潇洒自在的竹子虚心尽节,恬然的菊花独自开放,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中之王牡丹,珠圆玉润、丰盛充盈的葡萄,高山远眉不为命运屈服的鹰,等等等等,各具神态。他笔下的牡丹花最是多姿多彩,写意的,工笔兼写意的,虚实相润,生机盎然。最动人的是一幅幅葡萄画,晶莹剔透,恍若在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集作家、画家于一身的冯骥才说,文人画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意境,意境就是把深邃的文学意味放到可视的空间里,这样文人画就有了千般意味,万种情怀。二是心灵的再现,所谓“喜气与兰,怒气与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发胸中之逸气耳”,于是个性化和心灵化便成了文人画的本质。

赵海滨先生作品集

看海滨先生的画,完全是一介文人一介书生的模样。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他用中国文人惯常的方式,借身边的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抱负,或化古诗词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他的画里总弥漫着古典的韵致。像《初雪访友图》、《望月思乡》、《雪野览锦》、《梨花满地不闻莺》、《渔舟一叶吞江去》、《初荷》等等,都在以不同的诗情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用不同的意境呈现不同的情感和滋味。在《诗在千山烟雨中》、《梨花春雨》、《绿柳鸟犍易归》、《夏图》等作品中,画中人或观瀑远眺,或是梨花下的清丽女子,或村头牧牛的小儿,皆超脱凡尘,自在洒脱,让我们看到陶翁笔下的田园之美或高山隐逸之思。

古往今来,“花中四君子”呈现的自然美素来被文人高士注入一种人格力量、道德情操和文化内涵,用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海滨先生对“花中四君子”的偏爱,让我们看到他对自强不息、不作媚俗之态品格的坚守,也正是这种执着的坚守,让他有勇气用画笔证明自己的存在,在短短的时间里,重拾画笔,表达自我,回到文人本色,并迅速进入文人画范畴,于是,多年郁积于心的人生苦难和磨砺生发为眼前的水墨,升华为他的精神财富,并在这方美的天地里,展示他自我存在的力量。

画家简介:

赵海滨,河南沈丘人,出身贫寒。少时聪颖好学,颇爱书画,毛笔字、硬笔字皆奠定较好基础。青壮年时期,因各种原因无暇专攻书画。从心之年专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刻苦求索兼良好天赋,创作作品千余幅。画作以梅、兰、竹、菊见长,兼擅花鸟、山水,人物。耄耋之年结画百幅,出版书画作品《拾贝集》。

作者简介:

董素芝,河南淮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淮阳县作协主席。出版有散文集《渐行渐远的思念》、《阳光来了》和伏羲文化专著《伟哉羲皇》。主编有《中国.淮阳》外宣读本。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凤尾    婉静   灵子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