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峰专栏】柳依依 | 石桥人家

 香落尘外 2020-03-19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图源:柳依依

排版设计:无兮

石桥,顾名思义以石板建桥多而得名。石桥村隶属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共有9个自然村组成,500余户,2000余人口。村庄座落在一座巨大石峰底部,石峰既光滑又平整,似镜子般立在山间。被誉为“美屏”,故建国前葛源范围内除葛源乡外还有美屏乡、黄溪乡。后合并为“葛源区”,从此美屏乡便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我老家在上饶与横峰交界的沙洲村,石桥是回故乡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并不陌生。

  

今蒙文友杨华邀请,一行十人前往石桥采风,因儿时对此地有些记忆,兴致自然比平日高些。由于石桥的地势偏高,一路上沿着弯曲的葛新公路缓缓而上。初冬季节,山中油茶花漫山遍野正盛开,白皑皑一片,风吹来时,花瓣飘落,清香扑鼻,我们美其名曰“十月雪”。没有油茶花的树林则绿中透着黄,黄中掺着绿,在阳光透射下,有的绿油油,有的金灿灿,十分耀眼。路边悬崖下,梯田疏整得跟拼图似的层层叠叠,别具一格,甚是美观。

  

记得儿时和父亲回故乡,那时没有公路,走过沙畈村,便开始踏上石板铺成的台阶。沿着弯弯曲曲的台阶拾级而上。挑担的石桥人一手拄着一根半腰高的木棍,一肩挑着沉重的箩筐,艰难地移动着脚步,向上攀登。有的家庭困苦怕磨破鞋,还光着脚丫行走在石板上,夏天里石板滚烫,冬天里石板冰凉,如今的人难以想象和理解那个年代人的艰辛。每爬过几十级台阶,便有一座麻石垒成的凉亭,供路人歇息。

 

小时候,每爬一段台阶就累得气喘吁吁,赖着不肯走,父亲就鼓励我说:“前面有个腰岭亭,亭内有户人家,可坐下喝凉茶。”随父亲继续走,果然不远处有栋土房立在路中央。我加快脚步走进亭内,环顾四周,此亭坐落在半山腰,不全是石头垒砌,用土、木、石、瓦构建而成,室内有房间,客厅,室外有走廊,走廊里摆着个写有“茶”字的木桶,桶里放着有长柄的竹筒勺,便于行人舀水喝。我奇怪亭子的与众不同,更纳闷亭内为何还住着农家。歇息片刻后,父亲边走边说:“此亭曾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缺吃少穿无住房,一户王氏人家寄住在腰岭亭内。1962年的某晚,有个叫严年有的男人路过此亭,敲门要求搭宿。恰逢亭中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不肯开门。此人再三央求,并自称是她老公朋友,急促的敲门声和哀求声使心存善念的女主人心里一软,开门让其进房留宿。没想到睡至半夜,此人心生歹念,破房门而入,欲强奸女主人,女人誓死不从,严某便将其杀害,奸尸,并放火将亭子烧毁,可怜俩幼小孩童也被活活烧死。

恶人自有恶报,因罪犯是外地人,全是山路,不熟悉地况,一天一夜都没能从山里走出,第二日便被公安局捉拿归案。父亲说:“如今亭子再次得到修复,换了主人,既方便自己居住,又照顾了路人,积德行善。”

时过境迁,事隔几十年,人们已经淡忘此事,葛新公路穿过石桥村后,交通,治安,百姓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和改善,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16葛新公路被划为国际自行车赛道后,道路更宽,路边风景更美,石桥村又建起了秀美乡村。

 

我们在石桥村观景台驻足,层层梯田收入眼底,原来村民辛苦劳作的农田除了收获劳动成果外还成了旅游观光者四季观赏的景点。因地势渐陡,梯田面积不大,但环绕山间层层叠起,独具特色。随同的文友们纷纷掏出手机,摆出各种姿势,咔咔的拍起美照来,更有摄影爱好者心静带来长焦镜头,蓝天、白云、梯田,树木,村庄尽收像机中。

  

男士们纷纷踏上悬崖最高处,挥动手臂,做指点江山模样,俨然一副伟人气派,我速将他们这一幕抢下镜头。身后的蓝天,远处的群山和脚后悬崖下的层层梯田融成一副气壮山河的画面,巍峨壮观。

  

来到村委会,站在操场上,整个村子尽收眼底。只见村民们一栋栋别墅式的楼房矗立在眼前,村委会面对着美屏峰,美屏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显得更加雄伟美观。我忙叫心静用长焦距拉进距离拍下这大自然的奇观。村支书邓兴根热情地担当起向导,沿路介绍村里的外貌变化和村民的生活情况。秀美乡村建成后,家家盖起了楼房,门窗,阳台,走廊,庭院都修复一新。我戏问书记:“现在还有人住在腰岭亭子吗?”书记笑着说:“谁还会住那里,不通自来水,不通高压电,不通公路,亭子早已夷为平地。”

进入湖口岭,我们来到千年香榧树下,抬头望,树枝亭亭如盖,透过树枝往上望,树高参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树干,却只能拥抱住树干的一部分。可惜树长在崖旁,否则我们几人手拉手一起合抱一番,无奈之下,只好一个个做拥抱亲吻状拍照留念。此树被石桥人誉为“风水树”,“吉祥树”。山里人条件虽苦,但村里人智商甚高,又勤奋好学,求知欲强,改革开放后,村里出了不少大学生,中专生,其中邓敏是村里乃至全乡的佼佼者。1992年考取南京化工学院并赴美国留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博士。还有不少初高中生外出打工,学技归来,创业聚财,百万元以上的老板有十几位,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走过湖口岭进入丫树底村,眼前出现几处木桩搭成的建筑,书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在恢复早年的暗堡。上世纪20年代,丫树底是联系横峰、弋阳、德兴山区的必经之路,有行人客商经过,土匪们占据险要地段,打家劫舍,利用深山,地偏,路窄的小山沟,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祸害当地和来往村民。后被红十军清剿,留下暗堡痕迹。现在打造丫石山寨,修复碉堡,供参观者游乐。

如今石桥人因病因残至贫的困难户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助下,也全部脱贫。石桥人不畏贫苦,不怕艰辛,发扬石板的坚硬精神,用他们独特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奇迹般打造了一个秀美山村,创造了美丽富饶的家园。正如龚建明诗中所描述“觅旧探新客似麻,葱茏绿海遍茶花。观音揽月乘龙脊,游子归乡灿彩霞。湖口岭前多惬意,石桥村里笑声嘉。贪欢最是随云去,邻水听禅筑我家”。

作者简介

柳依依,女,原名黄柳云,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