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上雒丞印”的科学依据

 商洛古文化院 2020-03-19

(旅游典)“商於古道-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汉长安城遗址出土“上雒丞印”被确认为秦代封泥的科学依据

庞任隆

(来源于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作者:庞任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记、馆长、副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内的相家巷村,农民在挖粪坑时发现了“左丞相印”“右丞相印”“四川太守”“少府”“宗正”等大量秦封泥,一时轰动了文物考古界。1997年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不失时机地收藏了其中的350多个品种的781枚成为“镇馆之宝”,其中100枚代表作品被省文物局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并通过20年来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关键词:汉长安城  上雒丞印  秦代封泥

      秦上雒承印

按常理思维,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应当是汉代的封泥,而我们今天说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封泥(包括“上雒丞印”和“商丞之印”在内)为秦封泥,已在学术界达到共识。但引起了史学界一些学者的疑问和不解的地方,甚至牵扯到对一座文化古城历史渊源的界定问题,故此,在这方面的所作的探讨和梳理,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从出土地址、再现文字和印章界格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共勉。

向国际友人讲解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实物

一、出土地址,是这批封泥断代的原档案

汉长安城是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洛阳称帝,5月迁都长安后,在秦咸阳城离宫旧址上兴建的,号称“斗城”,城周长约26公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最大的城市,西汉后还曾是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和北周的首都,历时380余年。

     图一 汉长安都城示意图

关于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实物,被确认为秦封泥的科学依据,主要是汉长安城是在秦宫殿旧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归纳了以下要点,名为“两次考古定论”和“一次深化研究”:一是1997年春西安市文物局安排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对发现地及其周围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秦封泥3000余枚(重要成果待公布);二是2000年4月至5月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相家巷村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获得秦封泥100多个品种325枚,并确认了相家巷村遗址出土秦封泥的地层关系属于战国末代至秦代(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三是王辉先生在《秦封泥的发现及其研究》一文中指出“秦封泥为什么出土相家巷村?是因为相家巷村即秦甘泉宫(又称南宫)所在地,皇帝、太后长居于此,丞相以下各界级员进奉物品、文书,缄以封泥,侍从开拆后弃封泥掩埋,时而久之,堆积随多。”另外,还有刘庆住、李毓芳、徐为民、陈根远等专家或撰文或发表观点,都对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为秦代封泥的结论,给予了肯定。

图二1995年夏天相家巷村民挖粪坑时发现秦封泥(路东之提供)

图三1995年夏天相家巷村民挖粪坑时发现秦封泥现场(路东之提供)

图四 秦封泥出土地示意图(马骥绘制)

西安汉城湖

    二、再现文字,是这批封泥断代的活化石

图五 书法馆1997年春收藏秦封泥时精彩图(倪志俊摄影)

图五 书法馆1997年春收藏秦封泥墨拓图录(茹小石打拓)

西安钟楼

图六 秦峄山碑文字 (宋拓本碑石,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图七  秦诏版文字

从以上四组图录对比不难看出,相家巷村遗址出土的秦封泥文字与当时流行的秦小篆文字是一脉相承的。秦小篆是当时规范的流行通用文字,端庄、秀丽、挺拔,反映在秦封泥中,尽管有“田”字或“日”字界格的束缚,但在意境和气量上,处处彰显出秦人的精神追求和独具匠心,因此我们说“一枚秦封泥,就是一个小宇宙”(见附图)。

秦封泥个别文字中,如“中厩”“中厩丞印”等,还有战国时大篆的遗痕,无疑说明了这批封泥文字在古文字向新文字过渡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上雒丞印”和“商丞之印”封泥文字,完全是秦小篆的面目,让人记忆犹新。

值得关注的是,相家巷出土的这批封泥中,没有一枚是汉代宫殿的名称,诸如“长乐”“未央”等,而这些名称散见于汉代的瓦当,如:“长乐无极”“长乐未央”等。

秦阿房宫

三、印章界格,是这批封泥断代的分水岭

篆刻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2009年10月和书法一起双双蝉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封泥是秦印艺术地再创造。秦印和汉印共同创造了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我们经常说,“汉承秦制”,印章艺术也不例外,无论从文字、体式、称谓、官制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承前启后的遗痕。

秦印中的篆字体称作秦篆(也即“小篆”),汉印中的篆字体称汉篆。秦印和汉印最大的区别有三点:一是秦印常有“田”或“日”字界格;汉印逐步取消了界格。二是秦印文字以小篆为宗,典雅规范;汉印在小篆的基础上,学习秦隶精神,形成了介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八分书,特色独具。三是是秦印注重实用,印文多为白文,凿(zao)多于铸,字形略长,笔画圆转舒展;而汉印崇尚务实,随物赋形,因势成章,形体方正,仪表端庄,显示出宽博大气的艺术风格,即就是汉封泥同样也展示出博大精深的气象(见附图)。

图七  秦代印章模式之一

图八  秦代印章模式之二

图九  汉代印章模式之一

图九  汉代印章模式之二

图十  汉代封泥模式之一

图十一  汉代封泥模式之二

综上所述,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1997年春收藏的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封泥不仅是秦封泥,而且填补了历史上诸多空白,并为秦汉印的断代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标准。同时,在馆藏100多枚“郡县亭里”秦封泥中脱颖而出的“上雒丞印”和“商丞之印”(见附图),作为书法博物馆20年来秦封泥研究的重大成果公布后,能为商洛历史文化渊源提供佐证,能得到商洛市文化文物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还促成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会。我想,这是“让历史文物说话”的典型例证,相信其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实物本身。我期待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图十二 “上雒丞印”(原拓) “上雒丞印”(墨拓

  

图十三“商丞之印”(原拓) “商丞之印”(墨拓)

图十四 新发现的上雒古城遗址全景图(王国伟提供)

图十五 秦时“上雒”和“商”的位置图(王国伟提供)

上雒(商洛)望江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