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南客老张 | 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

 香落尘外 2020-03-19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 ◆ ◆ ◆

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

——写给香尘的呓语

◆ ◆ ◆ ◆

作者 | 终南客老张  编辑 | 湛蓝

从睁眼后第一撇到临睡前的一摁,浩繁的信息逐渐湮灭了自己那本来就人云亦云的思维。从一笑一颦的自媒体直播到半夜鸡叫的限号限行,从阳春白雪的高峰论剑到下里巴人的自娱自乐,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如立等可取的肯基基,吃久了就有点腻味了。选择的多元性似乎瞬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但突如其来洪水般的信息反过来又让我们在面对更多的选择时甚至有点无所适从。于是我怀念那些从前的慢日子,以至于前天看到街边竖立起的一个邮筒,那种绿色和敦实,竟然让自己围着打量半天,触动很久。

文字是一种特别神奇的造化,八十年代末住校的时候,从罐头瓶子倒出咸菜就着杠子馍吃,于是每周就可以省下不到一块钱,就去买一本《演讲与口才》,如果再多几毛钱,再来一本《辽宁青年》,活色生香,开卷有益,那种扑面而来的油墨气息瞬间让人迷醉,甚至那种雪夜秉烛诵读的快慰和新杂志一睹为快的期待常常让人望之却饭。边吃饭边看书几乎是下意识的动作,于是你很快会融入书的意境中,透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不仅跟你的肉体互动,更是在跟你的灵魂翩然共舞。书本增加了阅历,拓宽了视野,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为你推开另外一扇窗户,让那个愣头青的农村娃仿佛濒临窒息的人忽而就大口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抑或临近溺毙的人看到一切可以救命的抓扶一般的热切。那时除了竞争性考试外,捧着书本,坐在农村学校高大的土墙外面,一片油菜花开的满目金黄,蜜蜂徜徉在花海,春风送爽,带过来槐花的清香。墙边的小水渠汩汩的清水伴着早起的鸟叫,午后的蝉鸣以及傍晚的蛙声,记忆力的顽强甚至连细枝末节都清清楚楚的在瞬间复活,踢踏掉鞋子,坐在菜地畔,将脚伸进舒适的水里,让读书和惬意齐飞,让肉体与心灵蹁跹共舞,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浪费那些余韵悠长的缓慢时光。

雪夜的乡村,簌簌的雪和偶然传来几里外的狗吠,更让人感受到寒夜的孤寂和落寞。这样的夜,适合静静的读书,不管是金庸笔下的侠客,还是琼瑶书中的爱情;不管是汪国真的浪漫,还是紫罗兰的隽永,昏黄的灯下,那方干涸的心田总能让文字的雨露尽情的浸润个透,常常在在父母的催促甚至喋喋的“威胁”中转入被窝,打着手电继续的场景如今一晃三十余年,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却又如此的悲切——飞鸟掠过,但天空却了无痕迹,生命的班车,再也回不去青涩的站点。这样的夜里,不仅适合红袖添香夜读书,更适合静静的写信,写给远方的笔友,写给朦胧中喜欢的女生,写给远方的友人,就这样一直写下去,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浅薄却真挚的热情,化作一封封缠绵的信函和文字,将情窦初开的稚嫩和一脸的青春痘融进信里。把对于知识的焦渴,对于青春期的迷茫和懵懂化作文字丢在邮筒,当信件投进墨绿色张着大口却又拙笨邮筒的那一刻,期待就成为每天最焦渴的牵挂。每次走过学校的传达室,堆满媚笑的青涩就眼巴巴的向那个永远都一脸严肃的门卫不断的开启,只为那一声“谁谁谁,有你的信”,没有消息的落寞和有回信的惊喜,都在那时候充盈了岁月的长河。那种等待回信的漫长,如同后来一首歌唱歌那样,“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 一颗一颗流成热泪”。等待的日子苦涩又甜蜜,以至于中午还跟同事说,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欧洲,女主人公一定用白色华丽丽的羽毛笔饱蘸墨水,在一张张洁白无瑕散发着淡淡香味的信笺中倾尽感情,连夜把对远方情郎的相思之苦深入骨髓述尽笔端,然后穿戴整齐坐等天麻麻亮,穿着洁白的蓬蓬裙,去布满青苔的小镇的街道寻找邮筒或者赶着叮当铃铛马车的邮差,然后就是等待的日子,她会在一间破旧的柴门边,那面紫藤花或者凌霄花开的正艳,重重累累的花朵爬满了花墙,花香四溢,蝴蝶和蜜蜂游戏其间,她双手托着腮帮,除却等待的辛酸混合着莫名的幸福,百无聊赖的发着呆,顺着曲曲扭扭的小径凝望远方,落日余晖,将一抹抹橘黄透射到她立体感超强的精致的脸庞,微风拂动使得那一袭栗黄色的头发透着魔幻般的诱惑,长长的睫毛下,,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深邃得像一湖清水。思念,时间,都在焦灼等待中瞬间凝滞……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就是从前,如今,也只能在文字中在布满回忆的梦境中咀嚼和把玩年幼时期的慢生活!如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疲于奔命,仓促挥霍着身不由己的时间和生命,别走得太快,等等我们的灵魂!我们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的信息中几近溺亡,我们逐渐习惯于人云亦云,我们蜕化乃至逐渐丧失、放弃了独立的思考,我们在疾风骤雨的解读与断章摘句的信息中感受到遏住喉咙的窒息。我们需要一块自留地来承载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我们需要一个清新的空间来大口的自由呼吸。

幸有香落尘外,以湛蓝为首的一些未曾谋面的朋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创立了这个寄寓着梦想与激昂的伊甸园。岁月不饶人,我们也不能饶了岁月。于是在这个几近背道的桃花源中,我们徜徉于文字的交流与呢喃中不能自已,煮雪烹茶,码字疗饥,以文会友,在这个小众的净土中自由的呼吸。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于是,也有了欢乐,有了泪水。每每读到平台一篇文字编辑俱佳的文章,总是遏不住击节赞叹,情到深处,潸然而下的泪珠,无息滴落,伴随着丝丝咸味滑落唇边,默然无语,泪已满行。文字无语,却隔空千里传情,透过文字的苦旅,似乎看到那些一个个鲜活的生灵,跟自己围炉而坐,外面风正猛,雪正大,纷纷扬扬旖旎了天地,而屋内,汩汩的茶香,氤氲了一段曼妙的时光。虽未谋面,如在眼前,话人生,论古今,高山流水,伯牙可期。在或明或暗的岁月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有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好书如同滋润生命的泉水,懂得享受读书的人,生命之泉就会永不枯竭。书读的多了,心灵的湖泊也就更加宽广和清澈了,书读的久了,就有了想法,庄暴见孟子,曰: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于是水到渠成汩汩而出,就有了通过平台跟大家分享的一篇篇文字,或者稚嫩,或单薄,但是却是这样一群群傲立尘世的个体无可复制的思想的交锋或者心灵的碰撞,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意识高度契合的人,于是在迥异的文字中中感受到不同的心灵体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于是这个香落的大花园中就有了高低的植被,各色的花朵和绿植,有了坡形起伏的丘陵,有了穿园而过的清泉,更有几只锦鲤欢快的游历其中……

人需要吃饭才能活着,但是人活着却不仅仅为了吃饭。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是先贤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如今在这个食有肉,居无竹,而又浮躁喧闹的俗世中,香落的坚守弥觉珍贵,“手稿银钱一袋装,谁分铜臭与诗香。偶有诗香侵入梦,幸无铜臭伴随心”。水不洗水,尘不染尘。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紫陌说,“只要在心里种下一颗良善的种子,时光流逝、冬去春来,终有一天会发芽、长大,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柔韧、坚强、诚信、温善、豁达、阔朗的果实,予以扶持,报你温暖,为你遮风挡雨!”。这是肺腑之言,更是我的心声,惟以此致永远的香落。香不染尘,又奈何,2017,我们在一起……

作者简介

终南客老张,不惑有二,陕西咸阳人,曾以终南客老张或长安稼娃张康宁为笔名,爱摄影、爱旅游,喜爱文学,天性驽钝,却又较真。酷爱户外,十几年来踏遍秦岭七十二峪,每逢看到绝美景象,归来多以文字记之,聊以自慰,兼于朋友同事共赏。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编辑: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林一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