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文海探珠 2020-03-19

1948年,《派拉蒙法案》把一头巨兽关进了制度的牢笼,

2019年,当巨兽早已驯化成家宠,牢笼急需被挣脱,

但如今的世界,满世界都是变异的怪兽,飞檐走壁,横行天下;

我们心中神圣的“Cinema”,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好莱坞应该没有比“派拉蒙法案”更长寿的法案了吧?但很快,这个法案也即将被废除。虽然它早就应该寿终正寝。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11月,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向法院提出动议,要求废除已经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这一个对黄金时代好莱坞有着深远意义的反垄断法案在当下时代已经失去了其意义。为了挽救如今日益滑入低谷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废除《派拉蒙法案》是政策上释放的信号。虽然它在当下也只能充当一个信号。


什么是《派拉蒙法案》?

说了这么多,有必要普及一下究竟什么是《派拉蒙法案》?

19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路高歌猛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垄断成了一个天然的繁荣副产品。1890年反托拉斯法案的颁布,美国政府开始诉诸各个行业里的垄断行为。如果是满足垂直领域里的统一管理模式,就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而在20世纪的30、40年代,在经历了大萧条之后,好莱坞电影工业面临着蓬勃发展。8大电影公司以及形成在电影最重要的制作、发行、放映三大垂直领域获得了足够的经营权和话语权。

注:彼时的八大电影公司是五大三小:五大为: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三小为:环球、哥伦比亚、联艺。之后的派拉蒙法案颁布后,对八大电影公司有着不可逆的变革影响。经过一系列的震荡和洗牌,好莱坞“八大”的说法此后也就不复存在。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部电影在制、发、放三大领域都有一个电影公司包办,那在那个电影仍在占据娱乐消费半壁江山的年代,就基本实现了“一本万利”的局面。而且,当寡头垄断形成后,产品渠道流通无阻,也就能预估出可见收入。

公司越大,还可以通过包档发行的方式,让预算更大、明星云集的电影带着预算更低、品质较差的B级电影,整包发行到不属于他们的影院。至此,八大好莱坞公司继续排斥其他竞争者进入电影业。

1938年,美国政府就在调查这一情形。当年司法部提起一个诉讼:美国诉派拉蒙影业公司及其他公司,相互串通,违反了反垄断法。使用不公平手段把独立电影排斥在大型首轮影院之外。通常称为“派拉蒙案”。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经过一系列复杂判决,美国最高法院与1948年下达判决,宣布八家公司都有垄断行为,并下令这些公司剥离自己的院线。接下来的十年里,以派拉蒙为首的八大陆续遵循法院命令。至此,好莱坞制片厂的黄金年代,偃旗息鼓。


吊诡,黄金年代的最后三年

《派拉蒙法案》正式颁布是在1948年。但好莱坞其实一直没有感受到危机的来临。纵然美国司法部门从三十年末就开始一系列的针对“八大”垄断的诉讼,但电影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娱乐硬通货,帮助好莱坞维系着自己的娱乐王国。事实也是如此。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年。随着欧洲受战争所累满目疮痍,美国值此机会高歌猛进,经济昂扬向上。而退伍老兵大量回归,加上老百姓手头都有娱乐闲钱,让电影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据统计,当年票房为15亿,每星期都有8、9千万人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是一个如今无法想象的庞大基数。

1947年,冷战的凌冽入侵好莱坞。前一年的票房登峰仿佛一夜间跌入谷底。好莱坞内部的反左翼政策和各种内部聆讯调查愈演愈烈。震惊全国的“好莱坞十君子”从内部消耗着好莱坞的生产力,一切好势头在这一年急转直下。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直到《派拉蒙法案》正式生效的1948年。电影观众从1946年的峰值持续下降。到五十年代中期每周从曾经的9千万锐减到不足5千万。大约4000家电影院关闭。电影业,究竟路在何方,彼时没有人知道。


为什么要废除《派拉蒙法案》?

一个实行了71年的法案,如今其作为受制方的好莱坞没有提出异议,反倒是司法部主动提出要废除这个方案。站在司法角度看,这是一次自我纠错吗?还是说这是顺应时代的自然结果。

显然是后者占了更多的比重。互联网时代下的好莱坞早已被冲击的七零八落。目前的六大也早已经名不副实。本土电影票房的日益萎缩,加上来自流媒体的迎面冲击,让电影作为一个全产业,让好莱坞这个拥有14个独立工会,大批一线工作者的产业平台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废除《派拉蒙法案》,让电影公司能够重新去整合电影上下游的资源和产业链,给好莱坞更多的自由经营权和终端优势,让传统电影公司和电影产业在面临互联网流媒体这样的巨兽时可以加一条“护城河”。这是从制度上去“解放思想”,虽然其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废除《派拉蒙法案》,真得有用吗?

都说《派拉蒙法案》终结了好莱坞的黄金年代,让大制片厂模式慢慢消亡,将电影的话语权逐渐让渡给独立制片和电影导演。但有时候,打败一个产业的,永远不是行业里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电视为代表的家庭娱乐开始兴起,而这样的兴趣恰好迎合了婴儿潮(Baby Boom)一代的娱乐习惯。年轻一代习惯性叛逆地迷上了电视、体育赛事直播、音乐唱片等其他娱乐媒介。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以上这些会改变电影。但更重要的是改变看电影的方式。有了家庭娱乐,有了录像带,人们依然会看电影,但电影院不再是看电影的终极选择。所以,即使《派拉蒙法案》让大制片厂剥离了电影放映渠道,但不会从本质上对其造成冲击。录像带反而成为了对电影业本身的一次变相救赎。虽然这样的救赎之于电影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并不舒服。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再看当下的时代,互联网早已经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方式和习惯。人们有太多太杂的消遣方式。电影从当年镍币影院时期那个“the Only One”,蜕变成之后的“the Special One”,再到如今的“the Normal one”,这是电影行业本身地位的变革。

沟通上,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平的。所以,一部足够好的电影,和一部足够烂的电影,在社交媒体上所引发的关注和流量,可以说是一样的。

兴趣上,互联网重新塑造了兴趣圈层,让越来越多的小众密集聚拢。电影这种“大众的狂欢”也在互联网模式下被消弭,有太多的人因为更多的其他爱好和兴趣彼此勾连。电影,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开放了电影院,大家会趋之若鹜吗?

打开了牢笼,解放了束缚,那传统的好莱坞6大会竞相重新进入电影院及其放映领域吗?其实不太会。总所周知,电影院随着电影黄金时代的过去,也早已过了自己最好的发展阶段。美国的如今的电影上座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几十年未曾改变。即使在中国这个新增银幕最快速的市场,电影院的上座率也基本保持在上述水平。

以此来看,在美国要经营院线,并不是一个好生意。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另一方面,既然开放了院线经营,那流媒体一样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如今流媒体届的“扛把子”Netflix网飞,手握大把现金流,一样会在院线的领域攻城略地。而他们也在这么做:Netflix刚刚宣布与纽约知名的艺术影院巴黎剧院签下租约,使其重新开张并将长期放映Netflix投拍的,在今年颁奖季广受好评的《婚姻故事》。

但请相信,流媒体收购或者租赁电影院不会是大规模的行为。因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流媒体实在电影的制发放模式上革新了传统电影公司,那他们就不会为了传统电影院而大幅买单。

如果对标中国市场,好莱坞传统电影公司和那些流媒体新贵们,若是真对电影院有兴趣,或许可以参考中国的某些模式——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迪士尼是如今传统好莱坞中的“一支独大”。迪士尼的四大业务板电视网络业务、度假村、电影娱乐、衍生品及游戏营收占比分别是44%、30.8%、14%、11.2%。电影比重只占了不到六分之一。实体度假村和衍生品却超过了40%。如果将电影院看成了商业地产中的一部分,或许是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影院,也是万达模式的一种变相参考。

电影院作为商业地产中的重要一环,是拉动实体人气和消费的举措,那传统好莱坞和流媒体新贵会买单吗?会变革跟进吗?会All In吗?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当下的电影,究竟什么最为稀缺?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一句电影台词,看似戏谑,确实实质上的真理。尤其对于创意为先的电影产业。

电影行业首先是内容行业,需要优质IP。而内容、IP,本质上是对优秀人才的追逐。前文提到了,打败一个行业的往往是新物种和门口的野蛮人。如今,看似风光的流媒体也正在掐着传统好莱坞的脑袋在地上摩擦。但新的巨兽正在门口虎视眈眈,他们更加有钱,更愿意烧钱,更有魄力投入,他们随时准备“破门而入”。他们是谁?

通讯运营商。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改变内容产业的一颗魔力因子。5G时代的带来,将会彻底改变上网的供应需求,也会彻底改变传统通讯运营商的运营思路。

在曾经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运营商会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一部分上网,空出流量给另一部分,再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人分批次获得上网权。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5G时代来临,对运营商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有充足的流量能够使用。还会剩余许多。如何让所有人能够尽量多的使用流量呢?内容,是通讯运营商目前最大的需求。他们正张开“血盆大口”,大量“吞噬”和“生产”更多内容,以此让更多用户产生使用黏连。

美国的几大运营商巨头都是如此操作:

康卡斯特Comcast2009年合并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2016年以38亿收购了梦工厂;

2018年以咋舌的388亿收购了英国天空广播。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另一家美国运营商寡头At&T,2017年以更咋舌的854亿整体收购时代华纳。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可见,当人们以为流媒体将会是下一个电影行业主宰时,通讯运营商正在门口叫板,所以,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入局者会是谁。

只有内容才是王道!才是电影业唯一的护城河。但内容的制作背后需要人才。而人才就这么多,而且培养人才需要时间的累积、产业的扶持、政府的反哺,所以,未来,人才会越来越贵。


中国需要《派拉蒙法案》吗?

全球同此凉热。作为目前的全球第一、二大电影市场的中美两国,在制度层面和核心运营模式层面有着诸多彼此借鉴的方面。

虽然好莱坞是电影业的启蒙和鼻祖。但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量以及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无双优势让中国电影业正在弯道超车,垄断,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

抛却曾经的国营体系发行模式,自从1992年开放民营资本后,到2005年的《英雄》的横空出世,中国电影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开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在中国,投资电影的力量纷繁复杂,各行各业都有。早期传说中的煤老板、铁老板,再到国有资本的介入,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资本的全面入局,电影的垄断,似乎很难形成。

几年前,博纳影业的老总于冬在一次电影论坛上说道:未来,所有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如今来看,互联网巨头对于中国电影业的影响力正在几何式增长。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等纷纷建立。电影,早已成为他们大文娱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维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为什么到了废除的时刻?

好莱坞的垂直体系体现在制、发、放三大体系。在如今的中国,一部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售票、评价等5大体系几乎可以由一家互联网公司完全控制。还记得《后来的我们》的锁票事件吗?还记得冯小刚和王思聪就电影放映所引发的“骂战”吗?这些都是中国电影业的特色现象。没有前车之鉴,只有亟待解决。

如果从这个维度上来看,好莱坞式的传统垄断在中国没有成型,但一种更加垂直,更符合现代互联网电影消费模式的迭代性垄断正在兴起。

那,是否需要我们自己的《派拉蒙法案》呢?或许,面对中国电影,这还不是最急迫的问题。电影分级、市场增量到存量的过渡、电影工业的塑造等诸多问题,都应该排在中国电影问题序列的前端。

一切任重道远。一切才刚刚开始。


五花小榜专属特稿,转载须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