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牧羊十八载,匈奴人为何放他归汉?中国人的骨气自古有之

 沐先生笔记 2020-03-19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过无数文人墨客,都对有骨气的人情有独钟,无不大加赞扬。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可谓是,对骨气的理解入木三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小民,有纵横沙场的英雄亦有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苏武牧羊”了。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武帝、昭帝时的大臣。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即位的单于,派使者主动送还以前扣留的汉朝使拘留多人,以表示愿意和汉朝修好。汉武帝见此情景很高兴,决定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同时送还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

苏武同副使张胜、属吏常惠以及随从人员100多人,带着许多礼物离开长安,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以后,送上礼物,交还人质,正等待单于复信返回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事件。以前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卫律投降于匈奴,其副手虞常却不肯投降。苏武一行到来后,虞常暗地联络张胜,密谋刺杀卫律,劫持单于之母逃归汉朝。

但他们的计划被泄露,卫律逮捕了虞常,虞又供出张胜。单于本来就没有太大诚意与汉朝和好,因此借着这个机会下令扣留苏武一行,并派卫律审讯苏武。苏武认为自己身为汉使,如果遭到审讯,有辱国家尊严和使命,先后两次拔刀自刎,均被身边的人拦住。单于见苏武如此有骨气,大为赞赏,有心劝苏武投降,就派卫律充当说客。卫律当着苏武、张胜之面杀了虞常,又执刀威吓张胜,张胜慌忙表示愿降。

卫律又执刀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变,泰然自若,卫律反而吓得缩回了手。卫律见威吓不行,就劝苏武投降,享受荣华富贵。苏武义正词严,痛斥卫律卖国叛汉的可耻行为。

越是这样,单于就更加想得到苏武。但苏武不肯投降,单于无计可施,遂囚苏武于地窖之中,断绝饮食供应,想以此迫使苏武曲服。苏武咬紧牙关,宁可吞积雪解渴,食碎羊皮等充饥,也宁死不降。单于又以封王来劝降,苏武仍不理睬。单于没有办法,把他流放到渺无人烟的北海牧羊,说要等到放牧的公羊产的时候才放苏武返回汉朝。

在环境恶劣的北海,苏武靠掘野鼠洞中的草籽和草根维持生命。严寒的冬夜里,苏武手握节杖,遥望南方的天空,思念长安城中的亲人,过了几年时间,单于派投降的李陵赴北海劝降,谎称苏武的两兄弟获罪被杀,母亲患病而死,妻子被迫改嫁,所遗二妹和三个子女生活无着,想以此来动摇苏武的意志。

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一定要逼我屈节投降,我就立刻自杀!”面对威武不屈的苏武,李陵深感愧疚,不禁仰天长叹:“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直过了十几年,匈奴单于死了,新单于派使者来到长安,表示要与汉朝和好,汉朝提出要单于放苏武等汉朝使者返回,匈奴人欺骗说苏武已经死了。

后来,汉朝有使者去匈奴,当初和苏武一起到匈奴的常惠获得消息,就买通了看守,乘夜晚去见汉使,把情况报告了汉使。汉使去见单于说,汉皇帝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信,说他还在北海。并威胁说,大雁捎书,是“天意”,单于不能违背天意。

单于无奈,只好命令把苏武从北海放回,连同常惠等人一同交汉使带回。汉昭帝始元六年,被匈奴拘留18年的苏武一行人终于回到长安。苏武拜见汉昭帝,交还了使节,昭帝封苏武为典属国之职,宣帝即位封苏武关内侯。苏武死后,宣帝命人绘苏武像于未央宫之麒麟阁,以表彰其高尚的节操和精神。

苏武是中国人骨气的典型体现,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骨气与地位、职位、经济状况等表面因素无关,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或许是一位农民、或许是一位官员、或许是一位清洁工、或许是一位科学家、或许是一位初中生、或许是一位教授、或许是一位士兵,或许是一位将军、或许是一位员工,或许是一位总经理…

这些人身份不同,但都有共同特点:他们不奴颜婢膝,也不盛气凌人;他们关怀天下苍生的疾苦,但却不越界干涉别人的隐私;他们努力为大众做贡献,但往往却不乞求理解;他们自尊,但不羡慕虚荣;他们有铮铮傲骨,但没有丝毫傲气;他们做事有原则,但灵活不僵硬;他们心地坦率,但并不莽撞。

骨气是正义之源,人类的善良,社会的正义,正是由无数铁骨铮铮的人们所支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骨气的人是坚强的,他们有所追求,但从无奢求。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有风骨有气节的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