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中最重要的事

 好好生活图书 2020-03-20

所有成功的演讲都使用了与其他多种沟通方式一样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跨越时间与空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它们是:讲述一个清晰且逻辑性强的故事;设计简单有效的图形;传递令人信服的且充满权威性的内容;·高效处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杰瑞·魏斯曼在《演讲中最重要的事》这本书中分五个部分总结了75个演讲关键点,并引用了大量的演讲事例类进行介绍,可以就对应的技巧点去阅读原书效果更佳。

演讲中最重要的事

说的艺术

如何记住你的演讲内容?

如何记住演讲内容——这是一个会让每一位演讲者怦然心动、心驰神往的主题。演讲者们通常依赖各种各样的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些辅助工具包括从低端的提词卡片到高端的屏幕提词器。

建议是,将库克的方法与西塞罗的方法结合起来。演讲者将他们的各种演讲内容浓缩成几个概念性的虚拟罗马石柱,也就是几个主题。然后在寓繁于简的原则指导下,把这些主题设计到几页幻灯片中。这样用一个设计过的幻灯片图像代替实物图片作为记忆提示器。

如何整理演讲素材

大多数演讲者都习惯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传递给听众,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觉得索然无味。所有演讲,都是从组织“故事”元素开始的。

当你准备好所有演讲素材的时候,评估一下它们与你的听众(而不是你自己)有无关系、重不重要。你的听众不可能像你那样了解你要演讲的话题,并且他们也不需要了解。如果他们想知道时间,那就直接告诉他们现在几点了,而不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打造一个钟表。

你可以像做外科手术般那样,删除、丢弃、省略、剪切掉你不想要的内容,只留下听众需要了解的部分。记住,千万不要心慈手软。修剪工作要一遍一遍地做。每次做完都要擦亮眼睛重新审视一番,然后选中目标再次下刀。

在准备演讲素材的时候就要注意,而不是等到演讲的时候才着急;功课要在台下做而不是台上。“杀掉汝爱”,温柔点说就是“拿不准,就去掉”。

言简意赅 一次演讲多长时间最合适?

“准备一份文字材料”与“控制演讲时间”一样重要,而对于现场演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文字材料(无论是书面的还是电子的)可供人们随时翻阅。但是,实时接收信息的听众可没有这个选项:一旦没有跟上节奏,他们要么会打断演讲者,要么会干脆不听了,而这些都意味着演讲失败。

不但要用心控制演讲的总长度,还要尽量使你的演讲内容深入、具体、结构严谨——这些都很重要。把你的演讲内容精心归纳为3~5个主题,演讲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要与这些主题有关。然后,演讲的时候要不断强调这些主题,使演讲内容紧扣主题。听众们事后可能会忘记演讲的具体内容,但他们会对你的故事有一个“大概齐”的印象。

演讲之前,考虑周全

当演讲者打开幻灯片准备开始一段“创作”之旅时,他的思想已经被束缚了。解决办法是,先发散思维,再聚合思维;让你的思维任意驰骋,随便想到哪都可以,然后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把想法记录下来。

在还没有开始考虑幻灯片和要讨论的问题时,先用文字而不是图片准备你的想法。如果你从制作幻灯片着手,那就会把精力过早地放在颜色、尺寸等表面问题上,其结果可想而知。相反,你应该先从构思入手,用纸、电脑、小黑板或者便签记录下想法;然后,客观地评价一下这些想法;最后,决定哪些需要,更重要的是决定哪些不需要。

不要急着得到答案,让思维在本能的驱使下漫无边际地翱翔吧,头脑风暴之后再来整理。

你想表达什么?

以终为始!在展开你的演示前,要明确构思好自己要讲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运用一切奇思妙想来实现你的目的。

在90秒内,提出你的目标,直截了当地阐述你的观点。记住,留下第一印象的机会只有一次。直奔主题吧!

讲故事和表达方式

幻灯片不是口技艺人,而你也不是个哑巴!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把内容以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而不是设计过分花哨的幻灯片上。

当出于善意并努力满足听众的需求时,每一个负责任的演讲者都有权去确认自己是否表达清楚了、观众是否真正理解了。但不要表现得像是在自我质疑内容的准确性、清晰程度,或者质疑听众的理解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可以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这样中立的开放性问题,无非可以促成两种情况:还有人不明白,而不明白的人就会主动问演讲者;或者所有人都接受、理解了刚才的演讲内容。而这两种情况,一个促成了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发出—接受”这种反馈形式,另一个则表明整个沟通已经成功完成。

有效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个正在试图说服听众的演讲者,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使用确定性的表述。要将疑惑转为确定性,就要由条件语气转变为陈述语气。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删去那些令人不快的词语来实现:

用陈述语气表达实实在在的词句,更有可能帮助演讲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反馈。

如何打破演讲中的瓶颈?

在演讲中所谓最后的阶段也就是你通过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从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开始入手,而不是从幻灯片开始,那你所做的努力便有了支配性的重心。即使这样也不要忙着去做幻灯片,而应按照如下步骤展开:

·分析你的听众,想想他们会如何反应。

·发散思维,琢磨一下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所有办法,以及听众到底想知道什么。

·分析核心观点,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剔除。

·把核心观点组织起来,让它们看起来很有逻辑性。

做完以上工作,你才可以制作幻灯片和演示文稿,这样它们才能清晰地帮你展示核心观点。

无论是对作家还是对准备素材的演讲者来说,前文所提到的分步方法都是适用的。还有一种解决创作瓶颈的独门秘技,那就是大声地说出来。给一个相对安静的创作过程配以声音,把作家自身变成自己作品的听众,这样就会很客观地让作者了解到自己写出的是什么内容。

演讲本身就是大声地说话,那么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也就应该有“说话”的成分。作为演讲教练,我建议演讲者在排练的过程中用PPT的模式播放,然后大声地演讲一遍,同时想象面前有一群观众。这种方式可以提前核查你的创作。

再在随后的重放中去整理和改进你的创意和辞藻。但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在于:开口说出你的创作内容。

绝不要说否定性词语和被动语态

在沟通中,否定性词语不容易把握。它已然成为政治竞选活动中的一种方式,且通常是有效的。在商业领域,否定性的词语则不能有效传达信息。

你说什么呢?好吧,那你能做什么呢?只需要告诉听众他们所能做的,而不是不能做的。另外,否定性的词语会让听众觉得你是在保护自己,让自己远离麻烦。

在工作中,否定性的或者出于否定意图的态度可能成为麻烦,甚至把演讲带进深渊。相反,我们要积极地向前看,关注自己脚下的路和未来的愿景!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语法中的影响并不大,但在演讲中却相差甚远。我们要避免被动语态,而应使用主动语态。记住,一定要把动作的发出者加入到你的表述中。

你所要说的和听众所理解的

一个成功演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听众充分理解了他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演讲者需要采用一种类采用“全场紧逼”的方式,这种方式就像史蒂芬·柯维所总结的“高效能演讲人士的7个习惯”:

1.提前研究你的听众。

2.内容要有核心。

3.提出多重利益点。

4.个性化,个性化,个性化!

5.随时追踪你的演讲效果。

6.调整你的内容。

7.完整地回答所有的问题。

提纲陷阱

我们在学校里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列提纲,如何去编织文字。我们已经学会程序化地把自己的想法分级罗列出来,可这与我们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正相反:我们的大脑其实是随机产生想法的。

然而,当商业人员开始着手准备一次演讲时,他们通常会从设计演讲结构开始:要么是去设计提纲,要么是开始拼凑一些PPT页面形成一个“版面”——这两种方式都是将非格式化的思维过程给强行的格式化了。

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在白板上涂画、在电脑上记录,或者在便利贴上写下你的想法。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能以全景的方式总览你所有的点子。全景式的方式则使你能很容易发现众多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全局视角才能把故事讲清楚;而提纲往往限制了思路。

关注你的听众

当进行演讲时,要关注你的听众并为他们提供实惠。当你与人沟通时,要关注对方的感受,注意“我”和“你”的使用比例。当不确定时,宁可更多地使用“你”。

在演讲的一开头就关注你的听众吧!关注他们的话题和关注点,告诉他们为什么你们公司是首选。把你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统一起来。

把你的演示文稿仅仅当成发放给听众的宣传资料好了。如果你仍然觉得有必要跟听众介绍更多的公司信息,那么就放在演讲的最后面吧,前提是要确保他们充分了解了你们能够满足他们什么需求。这样,你的演讲才能充分地与听众结合起来。

采用故事板工具

运用“少即是多”的法则,不要总是让你的听众听到“请继续随我们关注”。无论是幻灯片设计还是演示文稿,你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正如你反复从这本书中看到的,你需要:

·控制你所要阐述的内容。

·要言简意赅!

采用全局视角看一下你的演讲,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板来看待。

就好像影视剧导演在故事板上纵观全局一样,你也可以远观一下你的演讲内容、看看主线。然后再反复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大声演练。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许就会发现需要修改、增减内容的部分。在重复的过程中,你可以在叙事中建立一些链接。

最终,前面提到的三重“告诉他们”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在你的演讲中体现出来。这样你就比较容易控制和把握要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听众也会很容易来理解、接受。而要做到这些,并不需要你列清单,或者使用电视台那种节目预告的方式。“请继续关注,不要走开!”

故事结局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演讲的最后部分通常是呼吁人们行动,同时为听众提问做铺垫。如果你也从最后开始准备你的演讲内容,那么你就能有的放矢、全力地朝着最后的内容准备你之前的讲述。

如果必要的话你可以通过六七句话,用简明的步骤达到想要的效果:

·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描述你的价值观。

·提出你的呼吁或者号召行动。

如何有效地设计PPT

5秒钟原则和图片位置

你所说的不一定是别人所理解的!把PPT文档设计成只有标题的一页,让听众只需5秒钟就可以理解。

演讲时,无论使用大的投影仪还是小的笔记本电脑,都要确保屏幕在你的左侧(这样面对着你的观众就会看到你在左,而屏幕在右)。每当播放下一页的时候,这种位置就会让听众很容易地从左至右来移动眼球,这样就总是从你开始然后移动到演示文稿。

如果相反,那么听众的眼球每次都将多移动一段距离。图片可不是随意安排的!根据展示内容的不同,并依据“向右的移动通常产生正面感知”的规律仔细设计、充实、放置你的演讲图表。记住:向右的运动产生积极的感知,向左的运动则产生消极的感知。

在演讲中,误导也是个要不得的东西。作为演讲者,一旦文稿翻页,你就应该回头看看屏幕,从而引领听众也去看一下,这样演讲者和观众就能达到很多的同步。

尽量设计简单有效的文稿页面吧,这样能使观众们的眼球省力一些。将观众的眼球与大脑的运动最少化,让他们花更多的精力来听你讲话吧。

PPT的作用

演讲文稿的作用是辅助展示内容,提前披露会使演讲失去作用。如果你的重要客户坚持提前看,那就在Word里编辑出来给他们看概要即可。大家都看过,可就不用再演讲了!

改正演讲者使用PPT的错误习惯,禁止PPT发挥除了演讲以外的任何作用,并将PPT与演讲结合起来。让世上令人生厌的PPT越少越好!

你口述的才是演讲的内容,而你的文稿仅仅是个标题而已。在图和文字间,一定要有明显的界线。

“一图抵千言”!图表可以大大地提高人们感知信息的效率,设计好图表,一图抵千言。

图表设计的风格

对大多数人而言,以下是演讲中常用的两种最基本的图表指南:1.“要点图” 2.“条形图”

简单有效的“要点图”的指导原则可以总结为四条:

·每行都当做一个标题,而不是一句话。

·每条都限制在一行以内,这样可以避免自动换行。

·每条的开始都使用同样的语法:动词,名词或者修饰语等。

·使所有要素都相关,并保证图案易于识别。

演讲中最重要的事

简单有效的“条形图”的指导原则也可以总结为四条:

·忽略纵坐标,把数值直接放在条形上方。

·图例一定要使用易于识别的字体。

·使用较大的、彩色的标签。

·尽量简单化,以减少观众分析的时间。

演讲中最重要的事

或者也可以把第四条换一种说法——一种梭罗先生有可能会认可的说法:“帮助你的听众远离绝望。”PPT的功能若被放大,会让人觉得筋疲力尽。利用“项目符号”与“条形图”的优点,优化图表设计风格,帮助你的听众远离绝望!

PPT制作和演练

最简洁的设计也要配合着演讲者清晰和连贯的叙述,传统的生搬硬套的过渡——“现在我要说说”,毫无作用!利用搜索引擎、图片网站以及PPT软件等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图片形式,更生动地去展示你的内容。

站着说几遍你自己创作的演讲内容,这样在真正重要的演讲时刻,你才会得心应手,而不用期待着听众们给予包容了!

传递技巧 行动比文字更有力量

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带来的强大效果。“言说”是一种实战练习方式,即大声地将内容重复多遍。可惜的是,大多数演讲者都选择避开任何形式的排练。当要排练时,他们不是含糊不清地说些“诸如此类”、“等等等等”的空话,就是只谈论:“在这里,我将谈论……的问题”。这些方式都称不上“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指的是,把排练当成真正的演讲,想象房间里就坐着真正的观众,并从“早上好,感谢你们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这样一句问好开始。这一强大却并未被人们充分利用的练习技巧能让演讲者表意清晰、掌握表达内容的节奏,从而使他们越来越有底气。如果你精心准备、练习,彻底提前进行演讲,那不仅可以使表达出来的故事更有效果,也能减少问答环节中那些咄咄逼人的问题。

PPT要留白

在词与词、图片与图片间拉开距离,让观众有时间去吸收你发出的信息里的观点。说话时要抑扬顿挫,词与词间要留出空隙;设计幻灯片时,必须在图片周围留白。要听大师们的话,学会停顿!

克服恐惧

演讲人为克服对公开演讲的恐惧,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付出能带来的效果上,也就是在听到演讲后观众第一时间会做出什么反应。当进行演讲时,如果能看到观众频频点头,那你就能把手头的故事进一步推进下去;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紧皱的眉头、疑惑的表情,那你就得赶快停下,调整内容,澄清、解释刚刚说过的东西。

简单的举动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一眼就能看到的现场反应将减少你对失败的恐惧。说到底,怯场的情绪也是由这种恐惧带来的。演讲时,你看到的最后一个画面应该是观众在点头,而非太阳的形象、阴影的存在,或是灰尘做成的大衣。你唯一想象的画面应该是,光亮的灯泡在那些晃动的脑袋上一一灭掉,观众像唱歌一样纷纷给出回应:“哇!”

解构与整合

以下是帮助提高演讲水平的解构、整合过程:

·首先,提出一个清晰、逻辑性强的故事。

·接着设计幻灯片,以辅助叙述故事。

·将故事和幻灯片结合在一起,口头进行一次完整的演讲。但这次要坐在电脑前,避免自己去想有关眼神交流、手势、姿势和声音的问题。

·再进行一次完整的练习。站在空无一人的会议室里,对着空椅子做演说,想象上面坐满了观众。这次,集中练习眼神交流、手势、姿势和声音。

·穿上正装,对着同事或朋友进行一次练习,将所有技巧全部运用上。·站上台去,就像鱼儿入水一般自由地展现你的演讲。

掌握身体语言的简单方法

让你的手顺其自然地动,不要像设计好的跳舞动作一样乱舞。每次说到“你”这个词的时候,手和胳膊的动作要跟上去——伸出手去!不要将手势动作当成一种舞台表演,你觉得怎么做自如就怎么做。

在演讲时,与观众进行眼神接触。一直看着某位目标观众,直到他也回视你,从而减少眼球移动,使你镇定下来。这就是眼神接触的魅力。

声音的运用

所有人——包括我们谈论的重点对象演讲人坐着对电话、扩音器讲话时,身体会自然前倾、肩膀隆起、肺部收缩,这样会减少空气供给量。身体前倾还会让人缩起下巴,压抑喉咙,进一步减少空气供给量。而如果站直身体,肺部就会充满空气,下巴也会抬起,喉咙打开,从而使空气更顺畅地通过气管。

在每句结束时,降低声调,以此清晰地表达每个短语暗含的逻辑性,收起那孩子气的讲话方式吧。

如何应对棘手的问题

用释义法来为提问赢得时间

演讲人并没有“撤销发送”的按键,也没有视频7秒延迟技术的支持,只能通过言语让时间停顿,以为自己创造时机。说话与停顿并不矛盾,所谓用言语让时间停顿,其实指的就是古老而可靠的“释义法”。[插图]读完《魏斯曼演讲圣经2:答的艺术》的人会想起释义法——换一种形式将问题再阐述一遍,其功能就像是缓冲器。对于发表演讲的我们来说,释义法的功能等同于视频7秒延迟技术。

有的演讲人频频遇到咄咄逼人的问题,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想出了一套“模板”。若释义法是缓冲器,那这些句子就是缓冲器的缓冲器:

·“这个问题提得好!”

·“很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真正想问的是……?”·“要是我没听错的话……”

·“你的问题是/你担心的是……”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已经成了某些人的惯用语了。旧习难改,但你必须立马丢掉这些句子,因为它们都太过分了。

·前两句话在肯定提问的同时,也含蓄地否定了其他问题的价值。

·“真正”一词暗示着提问者并没有将问题表述清楚。

·“要是我没听错的话”暗示着你刚才没有仔细在听。

·“问题”和“担心”这两个词会给人负面的感觉。

如果你想在重新诠释提问者的问题时为自己赢得时间,那么试着用一用以下这些缓冲器的缓冲器——这些较为中立、让观众听起来也更顺耳的句子:

·“你问的是……”

·“我想知道……”

·“你的问题是……”

仓促给出答案、使用老掉牙的缓冲句都是不好的习惯,那和拖拉的毛病一样糟糕。赶快用仔细倾听、正确阐释这类积极的行动来克服这些坏习惯,如此才能得到积极的结果。

如何应对正面进攻

怎样应对棘手的问题和直白的攻击性言语:

1.演讲人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为公司做积极的声明。但在之前,应澄清提问者不留情面的问题。你可以同意、不同意、承认、纠正对方,甚至否认,但绝对不能忽视问题。

2.负面消息令人沮丧,但也是事实。演讲人可以直言不讳,但绝不能证实消极因素的存在。

其实,演讲者可以先承认负面状况——这样也显得负责,但在用非常简短的话语承认后,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反击。这个方法就是的“没错……但是”法。在面临棘手问题时,你可以遵从以下规定:

·澄清问题;

·避免消极言论;

·必须负责任;

·以积极的口吻结束应答。

愚蠢的问题从来就不存在

在演讲的提问环节,当商务人士听到他们自认为是愚蠢无知的问题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屑。他们常常会自食恶果,因为提问者并不觉得这是个愚蠢的问题。另外,提问者往往就是决策人,他们有权批准或者否决演讲者的提案。

其实,在商务环境中并不存在所谓愚蠢的问题。一个问题可能显得无知肤浅、不切题,但即使演讲者觉得这个问题实在太愚蠢,也要记住每个听众都有权提出任何问题。

如果他们提问,你就必须回答——不带任何冒犯地回答。在回答听众的问题时,当察觉到问题有跑题的嫌疑时,正确的应对方式是立即阐释关键议题。

态度傲慢地解释,要学习以人为本

作为一名演讲者,传递你会倾听并理解每一个提问者这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要说你对听众的痛苦感同身受——想想提问者问题的尖锐性,而这痛苦正是由你或你的公司带来的。相反,要正确使用释义法:持中立态度回答关键问题——不分享感受,不统一意见,而且一定不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态度回应。

以上述持中立态度的表达方式开始,继而引出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应对提问者的刁钻问题的方法。另外,要确保你的回答覆盖了全部问题。

你必须回答所有的问题

“我只回答我想回答的问题”这个理由十分荒谬。在保密的基础上,你完全有权拒绝回答竞争性数据,以及公司或法律政策,但你必须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

每种选择都有风险。提供负面信息就如同“闯入监狱”或者说是“承认有罪”,它可能会引出听众并没有想到的问题。但如果坐以待毙则会显得你在回避或隐瞒某些事实。

特殊的演讲训练

说话干脆利索不要表达不清 做你自己的语言教练

在演示和演讲中,含糊其辞会让听众漏掉东西,甚至会让他们对你言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产生误解。最糟糕的是,这会使你的演讲缺乏说服力,同时造成人们对你的负面看法。快节奏促使语速提高,从而导致语意表达不清,容易使人误解。改正措施并不是减慢速度。因为人们慢不下来,他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说话节奏。

停顿是一个好方法,此外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来加强控制,该方法简单,却能消除含糊其辞,让话语变得清晰明了。每天在镜子前重复说两次“字正腔圆”,每次持续约一分钟;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舒适的范围,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增加使用。你只需确保自己在演示或演讲中每发一个单词都是极其清楚的就够了。

如何进行一场有讲稿的演讲 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

在一些情况下,演讲中的措辞必须严格定义,此时演讲稿就是一个有严格规定的文本了。

·符合法律要求。当演讲人需要发表事关法律事务的公开声明时,演讲中使用的词语应当由律师精心准备。

·符合政策规定。当演讲人必须就有争议或敏感话题发表公开声明时,所用语言必须经公关部门或媒体顾问的仔细推敲。

·带有感情色彩。当演讲人在下列场合中需要带有感情地演讲时:追悼颂词、毕业发言、退休感言、获奖致辞或是爱国集会,都需要引经据典,创造性地引用名家名言。

·带有政治目的。演讲人在参加竞选政府公职的演讲中,要使用竞选顾问团队撰写的发言稿。

·参与大型活动制作。参加大型产品演示活动的演讲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演示技术,而且在现场必须使用精确的语言来提示制作团队进行每一步。

在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中,演讲人必须依赖事先准备好的演讲文本。不过这将在演讲过程中留下4个潜在隐患:

·演讲听起来像照本宣科;

·演讲人失去和听众的目光交流;

·声音会因低头看稿而不清晰;

·演讲稿翻页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这里有两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使用提词器;

·使用文本垂直排列法。

使用提词器:提词器是一种高精尖的电子设备,一直被用于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场合。这也是人们通常认为最重要的场合。电视新闻的主播和评论员们也使用提词器,而且许多其他场合也在使用该设备,尤其是在商务领域。提词器就此消除了上面所讲的4个主要隐患,但却带来三个新问题。每一个新问题都需要单独的解决方法。

·硬件故障。机械设备会发生故障,所以总要准备一份打印出来的演讲稿作备份。

·左右转头。演讲人在两块面板间来回转动,重复的动作会显得刻意而不自然。另一个解决办法:使用4块有机玻璃面板,演讲者的目光按照自己的顺序在它们之间来回转换。注意,务必要在讲完一个要点的最后一句话后转换。

·演讲节奏。你照读的讲稿文字很可能是由另一个同你演讲风格完全不同的人写出来的。这会显得你的演讲节奏过分刻意或像事先录音的。解决方法是,提前阅读演讲稿的电子版,找到自己的演讲节奏。在每个句尾标上反斜杠。这些标记可用来提醒你转向另一块有机玻璃面板。

很明显,使用提词器是一个复杂而且昂贵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吃紧的人来说,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传统而可靠的纸质提示卡。

文本垂直排列法:阅读按照传统格式印刷的讲稿文本时,读者的眼睛不得不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平面间来回移动:横着看完一行后再向下看第二行,然后再接着横看这一行。

当你欣赏或者阅读纸质印刷书籍时,这些目光移动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你面向演讲的听众,你就不得不增加两个纵向移动了:抬头看向观众,低头看回稿子并横向看句子。这些额外的目光移动增加了准确找到当前正确阅读位置的难度。解决办法就是,将文本垂直排版。把你的文档重新设置制表符,创建一个窄栏并格式化你的演讲稿。将每一行定义为一块内容要点集合,一般在逗号出现的地方转行。在你说这些完整语句时,应放低声音。

规模空前的大型活动 只对你的听众演讲

在一个可容纳上千名观众的场地里,演讲人只不过是个小点。这时制作团队会用多个摄像机追踪演讲人演讲,把放大的特写图像投影到一个或更多的巨型屏幕上。当你使用图像放大时,不要回头去看投放在屏幕上的演示文稿幻灯片。

那么如何获得通常由幻灯片提供的提示词呢?可靠的产品技术人员会用大型平板显示器来帮助你,这些显示器有策略地摆放在你的面前和讲台底下。它们会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这样当你把目光从观众身上移开、再回到屏幕时,你的眼球运动几乎不会被人察觉。在这一布局中,你能得到提示词、宝贵的停顿和观众,而观众的眼睛完全被巨型屏幕所吸引,根本不会注意到你眼睛细微的转动。

行动、演讲、言语这些规模空前的大型活动是戏剧化制作的产品而非纯粹的演示。演讲者所扮演的角色要服从制作技术的要求;你的角色更像是大会的主持人而不是演讲人。

记住,所有的演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哪怕你只能同前排的人进行眼神交流,你还是要以自己的方式绕着大舞台向后排的听众讲述要点。而且,不要忘了用对话的方式与听众交流。

如何与演示恶魔作斗争 后备计划及更多预案

大型的新产品活动通常以宝贵的新产品展示为中心。任何曾经参加过类似活动的人都知道“演示恶魔”会突然出现。具备常识、事先预测、精心准备和备选方案,这些措施都能避免或消除大部分实际问题和逻辑陷阱,而表演技巧却是重中之重:你如何将演示中的所有元素整合在一起?这些元素有:物理组件、你的声音、肢体语言,以及你最为重要的听众。

演示恶魔也许会饶你一命,让你的演示出现零失误。但你还是需要让演示进展顺利。毕竟,你是听众的代理人:如果你都不能让你的产品简单运行,他们又怎么能做到呢?下面这7条简单的步骤会让你下一次的演示取得成功。

·让演示成为主角。一旦演示开始,你便从属于演示,而不再是演讲的焦点。将你的角色转换为次要角色,让演示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

·为演示进行解说。向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学习旁白技术。解说员看不到却能把故事讲述地十分清楚。做你演示的旁白,让你的解说完整翔实。不要含糊不清,不要即兴发挥,而要像同步音轨一样精准。

·用“你”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叙述中加入“你”这个称谓,以让听众身临其境,让他们觉得亲自参与了演示,并且通过暗示让他们购买你正在展示的产品。

·通过演示屏进行目光交流。看着你自己的演示,或是投影仪屏幕上播放的你的演示,不要试图在展示时与观众进行眼神接触。他们关注的是演示本身,注意力应集中在屏幕上,而不是你身上。

·学会因演示需要而暂停。让演示为自己说话,尤其是在许多动作都是同时发生的时候。

·演讲中使用语言导航。用你的语言给听众的眼睛导航。描述他们在演示中见到的东西,为他们的眼睛指示方向。可从听众的角度来指导你自己,这是一个简单、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学习沙利文定律。沙利文定律是墨菲定律的推论,墨菲定律就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沙利文定律是“墨菲是个乐天派。”为你要做的事准备一个后备计划,防止演示恶魔的出现。

别被讨论会累死 让你的讨论会充满生机

在某些时刻,你可能会被要求主持一个分组讨论会议。要想让你的讨论会充满生机,请执行以下10条最佳实践原则:

·鼓励冲突。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冲突即是戏剧”。在准备小组讨论时,你需要先找到中心议题下的某些热门话题,并研究每个与会嘉宾的立场。选择背景不同或持有不同意见的与会嘉宾。作为主持人,要把冲突引入讨论。

·制造波澜。提出一个问题并展开讨论,要求每位与会嘉宾都要回答。

·允许反驳。倾听不同立场与会嘉宾的回答,让一个与会嘉宾为他人进行辩护或反驳。

·提前向听众搜集问题。关键是“提前”,这能让你过滤出只和议题有关的问题。常见的听众提问较为开放,给人热烈而模糊的印象,但问题往往跑偏,最后离题万里。预先筛选问题让你的与会嘉宾不会跑题。

·控制时间。这一点你必须按照“少即是多”的原则,严格监控。每位与会嘉宾的发言或交流最多不超过3分钟。开场词和结束语必须限制在90秒之内。

·正装出席。分组讨论是演示的一种形式,因此与会嘉宾尽力展示自己也十分重要。对主持人来说也是如此。订一个穿衣准则,如男士必须穿西装打领带,女士必须穿着得体。要求你的与会嘉宾衣着光鲜,别管什么“入乡随俗”的规矩。

·让与会嘉宾坐在凳子上。常见的小组会客厅的布置模仿深夜电视脱口秀节目,通常都设有舒适的沙发和扶手椅。这看上去很舒服,但却会让组员深深陷在里面,导致胸部受压、肺部受迫,说出的话也很含糊,用了夹式麦克风也听不大清楚。使用凳子会强迫组员坐直,他们的手臂也会自然下垂。坐直让组员可以挺直胸膛,充分打开嗓子。

·坐在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大多数分组讨论会的主持人都坐在台上两边的位置,而且与会嘉宾坐着的时候完全面对观众。这样的安排削减了主持人的作用,从而使与会嘉宾喧宾夺主。让大家呈三角形坐着,让主持人坐在顶点处,而与会嘉宾沿边坐,这会使主持人更为突出,掌控力也更大。

·设计意外惊喜。在讨论中引入意外的元素,比如安排一位嘉宾突然来访,播放一段视频剪辑、一张照片,或是来一段引述,讲一个新闻故事。接着再要求与会嘉宾参加互动。

·让会议进行下去,并调节气氛。主持人可通过保持轻松的节奏、把焦点从一个组员转向另一个组员来使气氛活跃下去。

如何练就你的纯正口音

语言学习的关键词是“听”。孩子听父母说话,再跟着学话,就是这样。没有书籍、单词表、记忆工作、动词表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大脑和眼睛并没有参与,只有嘴巴和耳朵——听和说。听单词然后模仿声音。而你待在什么地方,就会习得什么地方的口音。

如果想弱化口音,那就发展你自己的浸入式练习方式。既可以在广播和电视上听英语、在线听博客,也可以听单词模仿发音。对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英语敞开心扉打开耳朵,听到什么就重复什么。不久以后,你的英语听上去会更地道,而不会像从你的母语发音模式中过滤出来的。你的口音永远不会消失,但是你的发音会更加清晰。

如何像电视新闻主持人那样进行采访

凭借以下7个简单步骤,你依然可以引导嘉宾促成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1.开宗明义。大多数主持人都忘记了演讲的第一戒律:告知听众你会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在访谈的一开始就设立路标,告诉大家你准备谈论哪些主题。

2.循序渐进。大部分采访都是随意跳跃的。为避免毫无章法,采访者必须建立采访结构,并保证不离题。最简单清楚的结构可按时间顺序而来,用日期标记重要时间点。另一种结构可按照序号标记来组织采访。

3.突出嘉宾。当前电视新闻主播们咄咄逼人的采访风格影响了很多媒体圈以外的访谈主持人,他们在嘉宾访谈过程中大谈自己的观点,而且有些主持人采取的做法强势且生硬。这样做是错误的!

4.总结概括。参加访谈的嘉宾经历了自己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访谈过程中他们倾向于描述细节。即使是嘉宾最擅长的话题也不能侃侃而谈,无休无止。在访谈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末尾,都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前面所讲的内容。主持人应该尽可能地为采访主题提供事先调研得来的部分信息以提供观察视角,而不是局限在总结概括上。

5.听众介入。访谈并非发生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里。现场听众尽管沉默,在采访中也是重要的第三方。你应该时不时转向你的听众,与他们互动。

6.相互参照。访谈通常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是在和分组讨论或主题演讲等其他活动同属于一次大型会议时。你可以参考采访前后其他活动涉及的相关议题或观点。如此往复,则可以将会议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体。

7.汲取经验。访谈本身有挖掘奇闻轶事的特点,这些过往的事情通过访谈渐次展开。主持人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增加访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遵循这7个步骤,也许不能让你到国家电视台或者有线电视台做主持人,但会让你的采访不再单调乏味;更重要的是,它们会为你赢得听众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