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的乾隆八年,究竟有多热?

 鸢飞九天2018 2022-07-14 发布于河北

每年的夏天,都让人们叫苦不堪,尤其是中国的四大火炉城市,从空调房去到室外都需要巨大的勇气,炎热夏季,一句“热死个人了”都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纵观中国历史,如果要选出一个“中国历史上这个夏天”,这一年一定是乾隆八年。

要知道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降暑设备,更没有因为人类破坏环境而导致的气候异常。那么这一年的夏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又热到了何种程度呢?

乾隆八年夏天气温

自中国气象局成立以来,中国有过两次极端高温记录,1942年夏日华北地区出现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2.6℃,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再次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温度直逼42.2℃,这是北京历史最高温度吗?

并不是,根据气象工作局的研究人员换算得知,乾隆八年的夏日,农历六月下旬,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25,高温达到了令人惊讶的44.4℃,这一数据要比近代高温天气要高出2℃左右。40多度的高温,让京城及畿南二十七州县出现了严重旱灾,这一年因高温天气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1,400人。

法国传教士生活报告

这种真的能够“热死人”的天气,在一位法国传教士寄往巴黎的生活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传教士在他的报告中这样描述当年的酷热景象:许多教徒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所以他们不断的在教堂进行祈祷忏悔,那些没有地方居住的贫民,还有一些肥胖的人都被热死在了大街上。

当然,尚处于鼎盛的清朝政府并没有置之不理,皇帝和大臣每天都在为这种炎热的天气召开研究会,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京城里的主要街道和城市的门洞,都能够看到在不断发放避暑药和冰块的士兵。然而,人类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是非常渺小的,记录中上万余人的死亡数据,令人感到害怕。

乾隆

这种酷暑并不止出现在了京城,《中国3000年气象记录总局》一书中明确记载,这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在整个华北地区蔓延开来。各个地方的地方志,都记录了这个“最炎热的夏天”。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县志中,基本上都出现了“五月大旱”、“人多热死”这样的字眼。

乾隆虽然待在皇宫,空中也有古代的冰箱、冰块、冰扇等工具用来解暑,他同样也感受到了这个夏日的异常。古人多迷信,这种极端的高温天气,让乾隆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一种警示,对此他接连下了几道谕旨,向朝廷迅速增加防暑措施。

消暑汤

五月二十九,下旨给刑犯减刑,罪行严重者,必须给他们添加凉席、冰汤、药饵;六月初一,再次下旨给京城九门拨款,并且在城南各处都备好冰水药物,以防中暑;六月初八,对于未曾有雨露的州县,缓至8月以后征税;六月初八,朝廷拨款赈灾。

从整个5月开始到11月,乾隆一道道抗暑赈灾的一直就没有停过,尽管天气炎热,但是用来解暑的冰水、冰块,还有颁发的这些谕旨,也能够看出乾隆皇帝用心良苦。只可惜天灾人祸,一代帝王在灾祸面前,还是有几分无能为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