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靠写作副业变现?这是为你准备的过稿法宝!

 香光庄 2020-03-20


 
写这篇复盘文章时,我掰着手指算了一下自己的过稿数量,两只手就数得过来了,这样的成绩和那些“高产”的作者比,简直就不值一提。

但是我仔细想了想,也许那些优秀的写作者们的确让人羡慕和崇拜,但对于一些刚走上写作道路的伙伴们来说,距离有些遥远。

相比之下,我这样缺乏“慧根”却依旧坚持写作的人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信心。
 
是的,连我这样的“龟速”作者都还在“前进”着,你也不该轻言放弃。

承蒙不弃,现在就把我的写作学习和过稿经验分享给大家。
 

01 初学写作,你需要无比“真诚”


去年7月初,我加入了弘丹老师的写作训练营。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系统的写作课程,那时候可真是什么都不懂的写作小白。

话说我基础差到什么地步?

说出来可能让你难以置信,在这之前,我不知道有专门的听书平台,更不知道什么是听书稿。
 
好在弘丹老师的课程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学,特别适合零基础学员,而此时只需要拿出自己最“真诚”的学习态度就可以跟上老师的步伐。
 
那段时间,我不会错过每一节课的直播,提前看好课表,定好闹钟提醒自己准时上课。

  • 每一次直播结束后,我都会重新听一遍,而这时最重要的是边听边把重要内容记在本子上。

  • 这一遍不仅要记住学习的内容,还要充分的理解,尤其是要把老师举得例子完全消化。

  • 隔天早上,我会在上班的途中再听一遍,查缺补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知自己学习力较弱,也就是所谓的没什么“慧根”。

很多内容我要听好多遍才能完全吃透,所以那段时间,我的学习态度的确很认真,甚至我还自嘲,当年高考时这么用功,早都能有不俗的成绩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天后的大作业,让我成功通过了某千万写作平台的试稿。

即便只是试稿,它给我带来的喜悦之感甚至超过了后面上稿。

毕竟是从零开始,而且只用了二十天。
 
弘丹老师是我听书稿写作之路的启蒙老师,她成功地激发了我的信心,也给我指明方向。

她的课程不需要你天生聪慧,也不需要掌握很多写作技巧。

仅凭“真诚”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跟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02 找到自己的节奏,过稿很容易

 
训练营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青橙学院,想要跟弘丹老师继续学习其它写作文体和方法。

但是,我很快发现自己面临一个新的难题:时间和精力不够用。
 
八月份我的工作出现了变动,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每天压力很大。

弘丹老师的写作课开始了新的学习,起初我还想以前一样,但是很快就发现学习效果不好。

因为每天睡不够,精神不好,学习的内容却越来越多,有一种“捡芝麻丢西瓜”的感觉。
 
虽然之前过了大平台的试稿,但是仅凭一次作业,怎么可能彻底掌握听书稿的写作方法?

于是我决定,暂缓新内容的学习,巩固、练习写听书稿。

此时我已经进入弘丹老师的作者群,有一些写稿的机会,于是我大胆接了人生第一次听书稿的任务。
 
两周后,我接到过稿的通知。


在开心之余,我的心情很复杂,因为即便已经过稿,我还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很不自信。

第一次过稿的经验,让我明白了整个写作流程是怎样。

与此同时,我看到的是自己拙劣的写作技巧,晦涩的描写方式,贫乏的写作素材。
 
这时,我又一次决定放缓写作速度,重新构架自己的写作体系。

从习惯养成到读书方法,再从学习能力到写作练习,尽量补充自己的基础知识,尽量让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再“单薄”。
 
时间过去了两个半月,我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了,正巧遇到了约稿,一个月我接了四篇听书稿。

这段时间,我写稿比以前更加流畅,也更有自信。

很快,四篇稿子都顺利交稿,也顺利过稿了。

到去年年底,我一共过了七篇稿件,只有一篇没有通过。
 
在这里,我想告诉那些在写作道路上磨砺技能的伙伴们:础知识很重要,练习也很重要。

你可以步伐小一点,节奏慢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心急而顾此失彼,更不要轻言放弃。

 

03 动笔前做好功课

 
回想自己一次性过稿的写作过程,我有三点建议:
 
1、看书前先看书评

看书评的目的,是了解读者对这本书的主观感受,寻找读者共同的痛点,而这个点就可以成为你写稿时的重点。

如果你写稿的时间非常紧迫,那么这是一条很不错的捷径。
 
比如,我在写《每个人的战争》这篇听书稿时,发现几乎每一篇书评都会提到防癌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那么在读书时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成了我着重品读的方面,同时我会边看边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否适合写在听书稿里,如果写的话该怎么构建前后的逻辑关系。

这样带着问题去读书,不仅会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会在脑海形成一条思维导图的分支线: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能够有效防癌?具体该怎么做?

 
2、修改至少三遍

第一遍修改,是写完后,通读找到明显的语法和用词错误。

第二遍,是隔天看逻辑构架和内容。

我会对照之前的思维导图检查文稿是否偏离主旨,再分别检查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遍是交稿之前,认真核查稿件与平台的品控要求是否有出入。
 
我曾经在对照思维导图修改《每个人的战争》时,发现其中一个案例偏离了我要表达的观点,而我选择这个案例是因为它实在很典型。

这当然是错误的写法,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删除并更换了另外一个案例。

 
3、听自己的稿件

我无意中发现WPS的文档APP有听稿件的功能,于是把自己的文稿播放了一遍。

虽然读稿的声音很生硬,但是不得不说,听的过程能够一下就找到问题,甚至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述给听众带来的感受。

这和自己读或者看稿件完全不同,简直就是改稿“神器”。
 
还是以《每个人的战争》为例,我在写其中一个案例时,用了很多数据以及数字代码阐述,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当我在听稿件的时候,发现因为数字太多,让听众感觉晦涩难懂,这就有悖于听书稿通俗易懂的基本要求了。
 
作为一名学写听书稿十个月的写作者,我写作成绩实在不算出色,但是我并不感到焦躁,甚至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而感到庆幸。

这个时代是写作者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想学,努力学,就一定能够遇见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希望上面的分享,希望能够给与我相似的写作者们一点启发和帮助,祝大家都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顺遂。



作者简介:2019年弘丹写作成长学院学员,85后宝妈,三甲医院工作十年的护士,读书与写作之路的“攀研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