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睡眠保健系列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睡眠环境和寝具的保健作用,其实,抛开裸睡不谈,睡衣也是寝具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睡眠时换上宽松的睡衣,会使人感到舒适放松,可以帮助入眠、提高睡眠质量。 舒适的睡衣宜宽大无领无扣,不使颈、胸、腰受束,同时要有一定长度,使睡眠时四肢覆盖,不受风寒,料子以天然织品为好,秋冬选棉绒、毛巾布,春夏宜丝绸、薄纱为料。总之,睡衣以宽长、舒适、吸汗、遮风为总原则。 睡帽与抹额 有些老人,平素容易感到前额或头部怕冷怕风,可以在冬日睡卧时带睡帽,其形状如回民帽,棉布制成,以能遮盖住整个头顶为宜,这其实是由古时候的抹额演变而来。看过87版红楼梦的朋友或许对贾母额头上宽宽的一圈带子有印象,中间嵌着玉石彰显身份,但归根结底还是老年人怕受风头痛,产妇或病中的妇人也常有此装扮。 中药肚兜 另一种传统寝衣——肚兜也流传到了今天。老年人阳气已虚,易为风寒所伤,尤其是腹部受凉会直中脾胃,出现腹痛、泄泻等病症。因此老年人不论冬夏,睡卧时宜带肚兜,对于70周岁以上老人,应嘱其日夜不离。对于年轻人而言,腹部内藏脏腑,是脏腑活动以及气血运行的重要场所,保持温暖有助于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睡眠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当然,不习惯肚兜的穿戴方式,背心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肚兜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能藏药。 《老老恒言》中记载了这样一种肚兜:“将蕲艾槌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诸药装入,可治腹作冷痛……兜肚外再加肚束,腹不嫌过暖也……亦有以温暖药装入者”,也就是说,把艾草编入肚兜里,并装入温热药物以治疗腹痛。现在的保健肚兜也可以做成双层,将艾叶或花椒、干姜和肉桂等辛温之品捶软铺在其中,夜里睡眠时兜于腹部做保健用,如有腹部冷痛者,白天亦可戴着做辅助治疗。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保健肚兜的药物配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安神保健肚兜 艾叶10克,薰衣草10克,夜交藤10克,柏子仁10克,琥珀10克,合欢花10克,花椒5克,肉桂5克。将艾叶、薰衣草、夜交藤、柏子仁、琥珀、合欢花、花椒5、肉桂加工成粗颗粒,混匀,填入兜肚夹层铺在其中。 本配方适用于心肾不交、心脾两虚或胆虚痰扰的失眠。心肾不交者可见失眠不宁,心烦不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等;心脾两虚者可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发黄,无光等;胆虚痰扰者可见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胆怯心慌,遇事易惊,胸脘满闷等。心肝火旺、痰热内生者慎用。对上述药品过敏者忌用。 脾胃保健肚兜 艾叶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砂仁10克,花椒10克。将艾叶、干姜、肉桂、砂仁、花椒加工成粗颗粒,混匀,填入兜肚夹层铺在其中。 本配方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可见饮食不佳,腹胀,腹部隐痛,喜暖喜按,大便糖稀等症。阴虚火旺或胃肠积热者慎用。对上述药品过敏者忌用。 降压保健肚兜 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桑寄生10克,决明子10克,松针(马尾松)15克,艾叶10克,干姜5克。将艾叶、干姜、夏枯草、菊花、桑寄生、决明子、松针加工成粗颗粒,混匀,填入兜肚夹层铺在其中。 本配方适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症。脾胃虚寒者慎用。对上述药品过敏者忌用。 通便保健肚兜 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黑芝麻10克,莱菔子10克,决明子10克,川牛膝10克。将当归、肉苁蓉、黑芝麻、莱菔、决明子、川牛膝加工成粗颗粒,混匀,填入兜肚夹层铺在其中。 本配方适用于阴血不足或气虚所致的便秘患者,可表现为大便干燥或排便无力,数日一行,腹部胀满,或兼神疲乏力等症状。实热便秘者慎用。对上述药品过敏者忌用。 和寝具一样,贴身的睡衣也要勤洗勤晾,药物肚兜注意按时更换药包,以保证药力持续。 文案:张 蔚 编辑:佟常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