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咨询室:孩子从他律到自律,只需这几步!

 悠悠淘228 2020-03-20

居家学习阶段,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学习自律性的问题。早上不起床,叫多少遍也没反应;翻开书本就坐不住,拿着手机、平板却废寝忘食;学习5分钟,就要喝水、上厕所、吃水果;该看的书,该做的题,总是拖到最后一刻。……

主动性不够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由中小学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让孩子在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完成一日学习计划,实际上孩子要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一步步实现。

3月15日,四川教育报刊社《教育导报·家教周刊》&“子约一堂”融媒体平台特别打造了“开学正准备”家教咨询室项目,联合多所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一起为家长们排忧解难。第一期,我们联合精锐教育·中华家教推出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如何修复防疫宅家时变差的学习自律性?国家心理咨询师杨艳丽用三个场景五个方法,给家长最实用的指导,帮助孩子踏上自律的阶梯。

“孩子自律性不够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家长无需放大焦虑。”杨艳丽分析,孩子自律性不够有三个原因:

1.不能抵御外部诱惑,如手机、平板等。

2.内部生理机制发育不完整。身体正在不断成长成熟,大脑发育不成熟,个体同一性不断整合,即人生观、价值观、态度、情感等还不够统一和稳定。

3.家长的原因:管得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杨艳丽以小A的故事为例,给出建立自律性的方法。

场景一 :

小A:妈妈,我该干些什么?

妈妈:你去看会书吧!

(过了一会)

小A:妈妈,书看完了,我接下来干什么?

妈妈:你去弹会儿琴吧!

(过了一会)

小A :妈妈,琴弹完了,又干什么呢?

妈妈:你去运动一会儿吧!

(一会儿)

小A:妈妈,运动完了,然后呢?

妈妈:......

从这些行为中,小A表现出没有自己的需要。妈妈让他做什么才去做,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想做的。

方法一:

澄清需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家长要和孩子探讨,现阶段他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倾听孩子真实的心声,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场景二 :

妈妈:你的语文作业写完了吗?

小A:还没。

妈妈:你的数学作业交了吗?

小A:还没。

妈妈:你物理预习了吗?

小A:还没。

妈妈:你听听力了吗?

小A:还没。......

小A:我一天已经很忙了,怎么最后什么都没做好呢?

从这些行为中,小A表现出做事缺乏条理。一天都在做事,但最后许多学习任务都没有完成。

方法二:

制定合理的计划。制定学习计划要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化, M=Measurable 可度量, A=Attainable 可达到, R=Realistic可实现,T=Time 时间限制。

为了便于家长理解,杨艳丽举了棕熊减肥的例子,一头棕熊想减肥,计划通过游泳在一段时间后瘦50斤,猴子提醒他,森林里没有小河,游泳不现实;瘦50斤太多了,不可实现;没有时间限制容易拖延。于是,棕熊拟出一个符合smart原则新计划:通过跑1500米在一个月瘦5斤。

场景三 :

小A制定好计划后,生活变得充实和有序多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推进,因为手机、平板对她的诱惑太大了,她和妈妈都感到很沮丧,小A开始自暴自弃,妈妈则不断指责她不上进,不听话,不努力,以后没出息,甚至打骂小A。

面对妈妈的指责,小A却说:你们大人不就是我这样生活的吗?而且没有你陪我学习,我不习惯,我做不到自律这件事。

方法三:

延迟满足。美国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让幼儿园孩子,单独待在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他们爱吃的糖果,并告诉孩子,可以马上吃掉糖果,也可以等一会儿再吃,就可以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研究发现坚持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青春期时更有竞争力和更好的学习成绩;成人后,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在解决问题、创造性思考、克制冲动等方面表现也更突出。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约定玩手机等的规则,来帮助孩子实现延迟满足。杨艳丽特别提醒家长:棉花糖实验中的孩子,是自己主动选择延迟满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的行为,而不是被他人意志强加的。

孩子自律性的修炼中,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方法四 :

建立榜样支出系统。家长要以身作则,对人感激,对物珍惜,对己克制,对事尽心。

方法五:

把自由还给孩子。1.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感。2.适当归还选择和决策权。3.允许失误。4.培养良好的听课、写作业、阅读、尊老爱幼等习惯。

这次直播采用“网络直播间”的形式,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家长耳目一新,不少家长一边听直播,一边和专家互动。讲解结束后的“一对一”咨询环节,备受家长期待,杨艳丽针对个性化的问题,给出了专业建议。

困惑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主动学习?

杨艳丽:要让孩子听课时具备足够的专注度,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不懂的要标记,课上针对性地听;课后整理笔记,善于用不同色彩的笔、思维导图将笔记结构化;不要过度预习,老师没有布置的作业提前做了,听课时可能会松懈,漏掉老师课上补充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用充分运用好课程提到的建立内驱力,smart原则等方法,和孩子做好规划,注意文理交叉进行,专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放松。

困惑二:作业如何高效地完成?

杨艳丽:要做好作业,首先要有知识的准备。如果没有掌握到作业相关的知识,就会速度很慢。其次,是做作业的习惯养成,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桌面手机、其他无关的书籍、玩具等,会使孩子分心,需要移开,只放与作业相关的东西。第三,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学习,不要再三催促。

困惑三:如何做到不吼孩子?

杨艳丽:这涉及家长情绪管控。家长要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当看到孩子一些不符合期待的表现时,如打游戏、看电视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平静地跟孩子描述看到的行为,表达自己不高兴的情绪,并用商量的语气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我看到你在玩手机,我心里不太好受,你可以把手机放下,去写作业吗?”

总之,孩子建立自律性需要一个过程,在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下,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不断实现自律水平的提升。四川教育报刊社“开学正准备” 家教咨询室将会持续推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实际问题。

在这里,见证教育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王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