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1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幼儿初期(3-4 岁)。 ①最初步生活自理; ②认识依靠行动; ③情绪作用大; ④爱模仿。 (2)幼儿中期(4-5 岁)。 ①更加活泼好动; ②思维具体形象; ③开始接受任务;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 岁)。 ①好问好学; 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④个性初具雏形。 4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 2.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 3.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4.创立培养幼儿师资的好方法——艺友制。 43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1.强调研究儿童心理,并以此作为科学教育儿童的基础。 2.创立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体系。 首先,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教育内容可称为“五指活动”,取意为幼稚园内的各项教育内容就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手指头, 是可以活动、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内容如下: (1)儿童的健康: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及散步等。 (2)儿童的社会:包括各种纪念日、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3)儿童的科学:包括植物培植、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研讨及认识当地自然环境等。 (4)儿童的艺术: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 (5)儿童的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及谈话等。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其核心是要让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手脑并用。 同时,陈鹤琴提出“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44 幼儿游戏的种类。 1.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1)感觉机能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3)结构性游戏。(4)规则性游戏。 2.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 3.依据幼儿游戏内容与性质分类。 (1)创造性游戏;。(2)规则性游戏。 4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旳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学习过程 ①注意过程:学习者注意和观察榜样行为的各个方面。影响注薏的因索包括榜样行为的特征、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等。 ②保持过程:学习者将注意到的榜样行为以言语和表象两种表征系统保存于记忆系统。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 ③复制过程:学习者复制观察到的榜样行为,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榜样行为而受到奖励。 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受动机因素影晌。 (3)强化。 班杜拉捂出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①直接强化:是学习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 ②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不直接受到强化而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动机。 ③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动机。 46 影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47 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言语的发生(0~1 岁)。 (1)发音的准备——前言语阶段。 ①言语发生的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 A.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B.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②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出生~3 月)。 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4~8 月)。 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 月)。 2.婴儿言语的形成(1~3 岁)。 这一时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不完整句阶段。 ①单词句阶段(1~1.5 岁)。②双词句阶段(1.5~2 岁)。 (2)完整句阶段(2 岁以后)。 ①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②词汇量迅速增加。 48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4.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49 幼儿园的任务。 1.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 第一,幼儿园要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幼儿园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保教结合”是保证幼儿园任务完成的首要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表现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表明了幼儿园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别, 幼儿园担负着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