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热喉痹- 中医辨证治疗

 dushengtang 2020-03-20


风热喉痹

【疾病科属】

咽喉科

【辨证论治】

风热喉痹是指由风热邪毒侵袭,肺胃有热而致的咽喉疾病.以咽部红肿痛为其主要

症状,与西医的急性咽炎相类似。本病以秋冬春季为多见,并发症有耳胀、耳闭、脓耳、

伤风、急喉瘖、鼻渊、咳喘。

1、初起咽部微痛,干燥灼热感,咽痒咳嗽,吞咽不利,逐渐肿痛加剧,痰涎多,

咽喉梗塞感,吞咽难,可伴有发热、恶寒、咳嗽、便秘、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数等全

身症状。

2、检查见喉关周围及喉底部红肿,悬雍垂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颌下有臖

核,压痛或疼痛。

3、本病应与喉关痈、风热乳蛾相鉴别。喉关痈常见于风热乳蛾之后,发于一侧扁

桃体上方的软腭,疼痛剧烈,红肿高突,悬雍垂被推向对侧,触压患部有波动感。风热

乳蛾与风热喉痹二者可以互相波及。风热乳蛾,喉核红肿明显,可连及周围咽部,表面

有黄白色脓点,可连合成伪膜。

风热喉痹,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

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红肿疼痛。邪在卫表,则病情较轻,若肺

胃邪热望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治疗上,病初起,风热之邪在表

治宜疏风清热,利咽解毒;若肺胃热盛,宜清热利咽,泻火通便。

肺经风热型

【证见】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

物阻塞感。检查见咽部微红,微肿,随症状加重,悬雍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

颗粒突起。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

l、主方:疏风清热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喉科学讲义》)加减

处方:荆芥 10 克,防风 10 克,牛蒡子 12 克,桔梗 12 克,玄参 15 克,黄芩 15 克,

天花粉 15 克,金银花 12 克,连翘 12 克,桑白皮 12 克,浙贝母 12 克,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 l 丸,每日 1—2 次;片剂每次 4 片,每日 3 次。

(2)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 l—2 片,每日 2 次。

(3)复方板蓝根片(冲剂),口服,片剂每次 3 片,每日 3 次;冲剂每次 1 包,每日 2

—3 次。

3、单方验方:金灯山根汤(《张赞医临床经验选编》)

处方:接金灯 9 克,山豆根 9 克,白桔梗 4.5 克,生甘草 3 克,嫩射干 4.5 克,牛

蒡子 9 克。用清水 600 毫升煎至 300 毫升,每日服 2 次。

肺胃热盛型

【证见】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涎多,吞咽困难,咽喉梗塞感。检查见咽部及喉核

红肿,悬雍垂肿胀

,喉底滤泡肿大,领下有臖核,压痛。全身症状见高热,口干

喜饮,头痛剧,痰黄而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

l、主方:清咽利膈汤(朱翔宇《经验喉科紫珍集》)加减

处方:金银花 15 克,黄芩 15 克.连翘 15 克,栀子 15 克,牛蒡子 12 克,桔梗 12

克,玄参 15 克,瓜蒌仁 15 克,生甘草 10 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10 克(后下)。痰涎壅盛者,加前胡 12 克、浙贝母 12 克、天

竹黄 12 克。颌下臖核肿痛者,加蒲公英 15 克,板蓝根 15 克。声嘶者,宜加蝉蜕 10 克,

千层纸 12 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 l—2 丸,每日 2—3 次;片剂每次 2—3 片,

每日 2—3 次。

(2)穿心莲片,口服,每次 5 片,每日 3 次。

(3)六神丸,口服,每次 l 岁 l 粒,2 岁 2 粒,3 岁 3—4 粒,4—8 岁 5—6 粒,9—15

岁 8—9 粒,成人服 10 粒,每日 3 次。

3、单方验方

参照风热乳蛾的单方验方。

外治法

l、吹药

用冰硼散、锡类散,双料喉风散、西瓜霜等吹喉,每 l—2 小时 1 次。

2、含漱

可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或用金银花、菊花、薄荷煎水含漱。

3、含服

含服铁笛丸,润喉丸、清金开音丸、草珊瑚含片等;肿痛甚者,含服六神丸。

4、超声雾化喷喉

可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超声雾化喷喉。

l、针灸疗法

(1)针刺治疗:取穴列缺、尺泽、鱼际、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内庭等。每

次选穴 2—4 穴,每天 l—2 次,用泻法,留针 10—20 分钟。

(2)穴位注射:取穴脾俞、手三里、足三里等,可选用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等,每穴注射 l—2 毫升,每天 1 次,可连续注射 3—5 天。

(3)耳穴治疗:取扁桃体区、咽喉区压痛点埋针,埋针期间可自行按摩,以加强刺激。

2、饮食疗法

(1)胖大海 l—2 个,泡开水作茶饮。

(2)腊梅花 10—15 克,泡开水,频额饮服。

(3)西藏青果 10 克、菊花 10 克,煎水饮服。

(4)雪梨汁、萝卜汁、绿豆煎汤,频频饮服。

3、提痧疗法

用食指和中指或食指和大拇指提捏患者之皮肉,使皮下显现紫红色痧疹,每日 1 次。

提捏常用部位如下:①项后发际至大推穴之间之部位;②项前喉结上下之部位;③双侧

曲泽之部位;④两内眦之间鼻根部。

4、预防调护

(1)饮食有节,勿过食辛辣醇酒厚味。

(2)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3)注意生活起居,冷暖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