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品 | 这款多肉不是草,是一款顶级肉桂组合

 小陈茶事 2020-03-20

在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小陈上牛栏坑去了。上去找茶。酷暑下,走得满头大汗,闷热难当,那时候非常能体会到红军长征的感觉,人困马乏,渴得要死。

走到大坑口的时候,如有神助,来了个骑摩托车的大叔。载了小陈菇凉一程。感动得小陈差点当头一拜。这位大叔家住马头岩。后来,小陈上了马头岩一趟。

回来后小陈讲起这段故事,本来想宏扬一下马路骑士的精神,没想到闺蜜问,这位大叔帅吗,像吴秀波还是靳东?

赏了她一个大白眼。男闺蜜比较靠谱,挤过来问,那你说说,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大坑口肉桂,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哼,姐不但能说得出来牛肉、马肉、大坑口肉桂的不同,还能说得出他们同章堂涧肉桂、莲花峰肉桂的不同。

不过,千人千面,一千个人看莎士比亚,能看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小陈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说一说自己的喝这五种肉桂的亲身体验。

先来说说牛栏坑,马头岩,大坑口、章堂涧肉桂、莲花峰这三个山场的地理特征。对于茶叶来说,出生地很重要,出生地决定了肉桂最本质的口感,香气以及滋味。


牛栏坑

牛栏坑,是一个狭长的,宽阔的沟。坑深涧长。靠近公路这边的(天心石碑入口处)位置,山势开阔,向东,每天日照时间长,光线充足,相对而言肉桂叶片相对较薄,水分少,香气外放而霸气,但不够持久。

而靠近永乐禅寺那一头的牛栏坑,地势较窄,山高遮阳,雨水充沛而日照短,生出来的肉桂,叶片蜡质多,水分多,厚实,香气多沉郁,不易散发、耐泡而香气持久。


马头岩

马头岩是一个最复杂的山场。原因小陈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写过,因为马头岩地盘大,是仅次于慧苑坑的一个大山场。

在马头岩这个大山场里,又分了许多小山场。每个小山场,类似于一个小盆地,它们自有自己的小型气候环境。每个小环境里,都会生出不同口感与香气的肉桂。

故而有茶友说,喝了好几次马肉,味道都不一样,还以为被骗了,没想到是小山场的原因。


大坑口

其实大坑口也可以称作九龙窠。九龙窠的名头您熟悉吗?不熟!那“龙肉”您听过吗?对,九龙窠肉桂是很有名的。

大坑口是一条狭长的沟,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九形如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窠”。

九龙窠是个好地方,不仅产好肉桂,而且大红袍母树也生长在此地。

九龙窠沟深涧长,长年日照短而云雾深,水分足而雨水沛,阴天多而阳天少。所以产出来的肉桂,花香扑鼻,桂皮香高扬而凌冽,但香气不太持久,6泡后盖香内基本味不到桂皮香。

不过汤水顺滑,除了微有一丝苦味,涩味基本不存在。茶汤中内容丰富,对味蕾的刺激是多层次的。

章堂涧

章堂涧,在多肉组合的前三位大侠面前,实在是名气小了点儿。但是,名气不太大的山场,一样可以出产好茶。

章堂涧,顾名思义,是一条溪涧,从水帘洞下来,过了一座小桥,便到了章堂涧。这里名气不大,但是说起由它连接起来的两个山场,那名气可是很大的。

它一头连着水帘洞,一头连着慧苑坑,在章堂涧山岩上方,还有古人类居住的遗址——古崖居,可见这处地方山水好,古人也选中了这里作为生活栖居地。

处在这两个大山场中间,气候相似,地质相近,茶叶的品质自然也比较接近。但也正因为处于两个大山场中间,章堂涧自然出不了名,起不了什么风浪,甚至于某此时候,还被装入印着这两个大山场名头的泡袋内销售,充当它们的“替身”。

作为无名英雄,它一生寂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时候了,爆发小宇宙吧,章堂涧!

莲花峰

莲花峰在武夷山的风景区里,是海拔相对比较高的一处山场。

莲花峰的成名,主要是它与唐代圣僧扣冰和尚的缘份。相传扣冰曾于莲花峰修行数载,在莲花峰留下了他的储多遗迹。故而妙莲古寺也成为继天心永乐禅寺之外的另一佛教圣地。

莲莲花峰海拔536米,相对高度314米,峰势突兀耸峙,丹崖峭叠,峰峦崔嵬。武夷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而河流呈西北—东南走向。不同走向的山川河流恰好交织在这一带,河滩广布,土壤深厚,土质以适宜茶树生长的红黄色砂砾土壤为主,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故而莲花峰肉桂,占着高海拔的便宜,又占着日照强和云雾充沛的优势,香气好,而汤水滑,韵味十足。

于是小陈将这五种肉桂,组了一个组合,叫《多肉》。多款肉桂,各自不同的山场,各有不同的口感,让你一次领略到武夷岩茶当红花旦的绝妙风采。

本文原创,媒体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