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与子,两代武夷茶人演绎“中国式父子关系”

 小陈茶事 2020-03-20

《1》

武夷岩茶,是最复杂的体系。

古代就有上千个品种,现在留下来的,据说也有几百个品种,还有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种,林林总总,每种包一泡,摆上便是一大桌。

难怪有人要做武夷肉桂十二生肖,把武夷山这座神秘的山,每一个角落出产的各具风味的肉桂,一网打尽。

武夷岩茶的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香气和韵味。

武夷岩茶的每种火功,都能焙制出不同口感的岩茶。

以水仙为例,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中高火,高火,不同的焙火程度,能做出不同的口感和香气来。

当然,水仙的品种香——兰花香这种主体香型是不变,主要是香气物质(醇类)浓淡深浅的变化。

还有神奇的拼配工艺,拿不同的品种互相混合,便又出来一种新的口味。

更别提神之又神的黄旦系的105,各种工艺,能把它变成各种口感,难猜到你想揍人。

所以,就算是非常熟悉岩茶的人,如果不仔细喝,也容易猜错茶,闹出乌龙。

再所以,每次村姑陈看到北方的某大师扬扬洒洒写茶文章,就很想请他到福建来,到武夷山喝上两天,保准他怀疑人生。

《2》

越跟茶农接触,就越刷新村姑陈的三观。

曾经以为茶农,跟以前接触过的老家亲戚一样,住低矮的平房,粗糙的大手,挽着泥腿裤,满脸皱纹。

嗯嗯,就是那幅著名的《父亲》,里面那位父亲的相貌。

然而去了武夷山和太姥山,才知道错得有多离谱。

茶农是种茶的,不是种地的,不必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必风吹日晒雨淋,虽然都是“农”,但劳作的方式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致命的是,福建的茶农们,没有住低矮的平房,住的都是楼房。

有的还是盖得十分漂亮的别墅。

有前院有后院,院子里有秋千架,种满了花草,还可以烧烤的那种。

尤其是年轻一辈的茶农,他们会上网,会微信,会玩车,玩一切流行的东西。

甚至,他们还会改良茶叶的包装和加工设备,去申请专利。

《3》

年长的一辈,几乎都在做茶,是一个家族里的掌门,还没有退下来。

一年又一年,他们坚持着传统的做茶方法,采摘,摇青,揉捻.......把一筐筐采摘下来的茶青,做成香气清幽汤水醇厚的岩茶。

父亲辈的武夷岩茶制茶师,经验丰富,有的在茶叶不景气的年代,是大茶厂的员工,主管着制茶,久经风雨。

雨水多的年份,干旱的年份,统统经历过。

做好的茶,做坏的茶,也统统经手过。

这些年,岩茶风生水起,他们回到自己家里,请工人采茶,利用在大厂多年积累的制茶经验,自己做茶,打响自己的品牌。

十几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客源和口碑,做茶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老道。

他们做的水仙和他们的人一样,历经世事之后,从年轻时代的锋芒必露,变得周全,平滑,香气内敛,汤水柔和,口感醇厚。

上了年纪的人,做事周到圆滑,为人平和沉静,豁达有如智者。

他们做出来的水仙,轻吸一口便能感受到稠滑的汤水在口腔中游走,不必费力,它就自己滑下去了。

这是历经多年的制茶,才能做出来的,让人挑不出毛病的茶。

香气细幽,内韵悠长,回甘生香,顺滑醇厚,稠滑绵长。

这是老师傅才有的功力。


《4》

武夷山茶农家里年轻的一辈,不像其它城市的年轻人一样,喜欢去北京上海厦门,从事其它热门行业,而是老老实实留在了武夷山。

他们大多数子承父业,做起了岩茶。

打理家族生意,是未来中国的“ * 二代”们,正在经历的人生。

早晨采茶,下午和晚上做茶,有时候连轴转,几天不睡觉。

茶二代们,以熬夜打游戏的精神,在做岩茶。

他们会认真从父辈身上学习老经验,老技法,但他们又不会盲从,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

他们会改良技术,会改良设备,会提出新的理念,会研究市场走向。

在保持岩茶的传统不变的基础上,他们为消费者考虑得多了些。

他们会调低火功,会突出香气,会净化汤水,会隐藏涩味。

所以,儿子做的正岩水仙,多了张扬多变的香气,少了沉静内敛的气质。

喝儿子做的水仙,村姑陈老是想起他坐在武夷山的某个高高的岩上,穿着舒服的麻布衣服,远处是一览众山小的群峰,山峦带雾,白云遮目,层层叠叠,气韵犹佳。

远处,有他心里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个传统的年轻人。

他手做的水仙,有张扬的香气,有层次多变的香气,汤水纯净,但不如父亲做的水仙那般醇厚稠滑的汤水。

他说,等我到了60岁,也许就能沉静若水,平静无波了。

但现在,我全身都是张扬的细胞,飞扬的分子。

《5》

有时候父亲和儿子,也会闹矛盾。

比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该如何协调和融合,便是需要见仁见智的事了。

从前的年代,儿子必定要听父亲的,因为人家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但是现在,父亲也会听儿子的,因为人家比你了解市场。

于是,如何处理坚持传统和适应市场之间的矛盾,是父亲和儿子时常在讨论的问题。

包括儿子的婚事。

是娶个贤妻良母回来相夫教子,还是娶个贤内助回来打理生意,撑起家族的另一半天?

父亲和儿子,常常各执己见。

几年前,厂里的技术,主要是父亲说了算,现在,儿子渐渐有了话语权。

在武夷山的茶厂里,中生代正在上位,逐渐掌权,父亲们正在老去,他们愿意在自己仍然能给儿子善后垫底的时候,让他们多多历练,多多成长。

至少在放权的时候,儿子己经成熟到可以完全接棒。

《6》

老一辈,会坚持传统。

新一辈,会改良创新。

村姑陈从喝到这对父子分别做的两款水仙之后,被这种两代人的碰撞,两代人的风格,两代人的坚持,深深吸引。

这是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水仙。这是正岩里两个完全不同山场的水仙。

它们代表着武夷山老一辈茶农和新一辈茶农的精神风貌、人生观。

父亲的水仙,醇厚稠滑,香气细幽,沉稳内敛。

儿子的水仙,香气张扬,层次多变,汤水柔和。

我们呼唤回归传统。

我们也欣赏锐意进取。

这两款水仙里蕴藏的传承和改良,是当下的武夷岩茶最吸引人的内核。

它才是武夷岩茶真正的魂——岩骨花香。

以上图片、文字均归小陈茶事所有,未经允许媒体不许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