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DavidCCH 2020-03-20

前言:我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后,人文科学开始蓬勃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后人称它不仅是自然美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人文学上的'人的觉醒'时代。在这一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美学史上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当时不仅在山水自然艺术上发展迅速,而且在相关领域的哲学观念上也出现了大发展的状态。那个时代的玄学对自然本身充分肯定。其中玄学的代表思想有嵇康、阮籍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观点,也有郭象的'独化论'美学观。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魏晋南北朝的人文科学开始蓬勃发展

其中郭象的观点是,强调物件的自主独化理论,主张给予世间万物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显露山水自然之美。他同时主张,'感性的自我发现'是自然美的基础,古代美学一向是自人体本质去认识美的本质的'。郭象的这一哲学强调独立具备绝对性,而每一物件的独立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他的这一观点,深度催醒了魏晋时期人们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体主义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玄学家郭象

一、在哲学,'独化论'有什么涵义

魏晋时,出了位大师级人物,叫郭象(约252—312年),他是我国著名的玄学大师,其哲学代表思想是'独化论'。郭象在哲学上,否定了庄子的'道'学及王弼'无'的学说,开创自己的理论思想。他认定万物具有'自生独化'化特征,从而,主张重新塑造'物各自造'理论,此理论亦称本体论。在其著作中,他对他的理论做了总结:'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在哲学上,郭象不仅对庄子的'道'进行了否定,而且同时也否定掉王弼的'无'。在《齐物论注》一书中写道:'无既无矣......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对于有与无,有人说可以无中生有,但郭象对此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有即为有,无就是无,无哪能生出有?不仅无不能生有,而且他还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产生万物。在其哲学思想里,'无'同'有'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其在含义上就是'不存在',是在否定'有',这并不是精神实体也不是物质实体,世间一切事物都'任其自生,而不生生'。这就是'独化论'的核心思想。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齐物论注》

另一方面,郭象的'独化论'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了否定。在外部,他否定'道'的存在,对内部,他否定'己'。这样一来,对'道'的否定,让事物得到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对'己'的否定,让'自生'具备了必然性,不再受到主观意念的制约,由此变得顺其自然是一种'自生',而非'我生'。

这里他讲的万物自生,并非只是一种完全偶然的存在。相反,一切事物具备各自不同的'性'。这里所谓的'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必然性,指的是万物'自生独化'的本性。由此,'性'并不是针对是否存在的必然性,针对的是其存在的方式。

总而言之,'独化论'具有三个显著的特色:一是反对事物的本质主义,将形上、形下的二元相互联系起来,反对二者对立,同时否定'道'与'无'二物主义,因此在理论道路上走入纯粹的自然主义;二是在描述的范围上,对整体主义进行全面否定,而高举个体主义旗帜,从而在全局上看待每个事物的特殊性,从而否定物与物的共同特点。对此,学者汤一介先生解释道:'郭象所注意到的是事物的'个性',事物的差别性……如果说王弼的哲学的走向是'用反归体',那么郭象的哲学则走向'即用是体'。'这里的'用'字,指的是特殊性,'体'指的则是一般性,'即用是体'意思上就是强调'用'是事物的本原,是事物存在根本性的依据;三是对事物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部份否定,郭象在理论上认定,任何事物的演变都有极限,因此具备自身'性分'的限度。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郭象哲学著作

二、在'独化论'下,自然主义美学呈现怎样的形态

一般的哲学理论对'自然'的含义认定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分别是:自然物;自然界;及对事物发挥作用的力量,也就是'道'。在人尖哲学发展中,'自然'在含义上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过演变,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郭象认为自然是一种形态上的'独化':'自然即独化也,独化即自然也。'郭象认为,自然物和自然界在'独化'后,才能获得在本体论中的意义。因此,他写道:'独化者,物各自然,无使之然也。'由此,自然物在存在感及运动方式等方面,也是自发的,并没有力量在其背后推动。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独化论'哲学记录

建安及魏晋之前,文学作品中并没有整体性出现过'自然'的相关内容。直到进入这一时期,自然才以整体的方式真正地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这样,这一时期开始,自然与人间社会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世界。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在玄学诗作中,产生了自然主义美学。这一自然主义美学,到了南朝以扣,演化成山水诗方式,因此成熟了起来。

这一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自然成为诗人玄学思考的场所和求仙问道的途径,它被看作是诗人的出世场所,因此自然跟人间相比,有一定的独立性;二阶段是,自然从玄学中完全摆脱出来,因此演变为绝对独立的审美对象,时间发展到南朝,出现了山水田园诗,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主义美学在这个时期产生了。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魏晋玄门哲学

在上述前一阶段,玄门哲学家们对于朦胧中的美学的前身,也就是自然学,侧重点在于重新去发现自然的存在意义。此时虽然有一些玄门思想进入诗歌中,但这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到了第二阶段,谢灵运开始创作还有玄学思想的山水诗。但这也仅是一个过度。随着后人的进一步补充,山水自然最终在在南朝诗歌中完全独立了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谢灵运

当时文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有所转变,这促进当时人们发现山水自然观点,因此审美眼光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此时本体论随着审美的变化,向更深层次转变。对此,学者葛晓音认为,本体论的转变离不开玄学思潮的变化,他说:'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的远源虽然不尽一致,但在晋宋之际同时兴起,则源于同一种哲学思潮。'这段话表明,郭象哲学成为这一转折的核心节点,因此:'将老庄的自然之道与仙境、山林联系起来,关键一步在于郭象的《庄子注》'。

在这一时期,郭象在本体论中,是一位关键人物。他在'独化论'中强调,万物本身就是其最关键的本质,其本质并不是让人深感抽象的'道'或'无'。万物本身是具有其独立的本性的。东晋时期诗歌仍旧被玄学所覆盖,直到谢灵运时期,其诗歌中,山水自然才成为独立的审美主体。

这一切直到郭象时期,其独化论才开始让山水诗里的自然景物拥有独立性和主体性,同时还促进在绘画艺术中增加山水意识。人们常说,诗画一体,可见山水画与山水诗具有孪生关系。山水画脱胎于早期的人物画,其成为独立画作经历了两个突破:一是山水画从地域图作中分离出来,不再具有描绘地理的功用,这样就让山水画具备了艺术上的美感;二是山水画从人物画作中独立出来。早期人物画中常带有背景式的山水,到魏晋之后,山水画从功能性画作中独立出来,成为带有艺术美感的艺术形式。

通过上述演变,郭象的本体论让包括山水画在内的美学,得以以自然的形式展现出来。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独立出来的后的魏晋山水画

三、'独化论'同个体主义美学之间的关联性

针于人物的评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兴起并逐步主导其他的思想体系,评论人物的主要标准就变成以道德品行为主要依据,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东汉。

《世说新语》在南朝宋时由临川王、也就是刘义庆组织编撰,这是一部展现魏晋风流史的小说。在这一部《世说新语》小说里,小说人物的品行大致划分成两个类别:一是用山水来比喻人物,以长相为基础的评价;二是以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为依据,并以人物品行为依据的评价。这些同郭象的本体论思想都是相互吻合的。

以山水来形容的人物相貌评价。对于这一点,王瑶先生在其创作的《玄言·山水·田园———论东晋诗》一书中写道:'由于这时一般的爱好山水的风气,品评人物也往往以山水的气象作喻。'在《世说新语·容止》中也有相应的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傀俄若玉山之崩'。'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世说新语》

对个体人物在精神气度上的评价魏晋有名的士人多数对礼法十分蔑视,个性上狂放不羁,他们强调他们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在行为上展现做为个性的独立性。从何晏、王弼等历史名人开始,再到竹林七贤,以及王导、谢安及王羲之等人,个性上都表现得十分地清峻洒脱,并以风流来自我欣赏。因此,此时名士们个个富含个性,文才很高而情感深厚。对此,《世说新语·赏誉》描写道:'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此外,感性的自我发现也是一大品评的方向在这一点上,郭象哲学里对个体主义的着力称赞与之相互吻合。这一时期名士们的深情其实就是感性自我,人们对于感性自我的发现,其实可以划分成为'自我'与'感性'这两个层面。第一层就是自我了:对于西方哲学,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首先完成了自我的发现过程。在这里,了经院哲学对理性的禁锢被笛卡尔的'我思'冲破,并用首次确立了自我的真实存在性,从而肯定真理是人心的产物。

第二层的含义是感性:感性跟理性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魏晋士人在其创作及经历里,他们发现了自我,那是感性的自我。比如《世说新语·任诞》里写道:'刘伶恒纵酒放达......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这一描写中的古怪行为,对于魏晋名士来说,与礼教并无关系,他们仅是在自我内心想法的作用下,自发地去行动。

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魏晋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魏晋士人多狂放

结语:在众多原因的作用一,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对等宇宙以及自我的心态,较之前朝,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从宏观上,这一变化是一个从名教到自然的过程,同时其关注的重点由社会转向了个体。在这一大环境下,郭象创造出来的'独化论'颠覆了道家传统的本体论思想。他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本性,并依此为出发点,让世间万物(其中有自然也有人)拥有平等且独立的审美价值,从更深处更广泛地展露出魏晋时期的山水意识与人们个体的精神。应该说,他的理论深深地影响并促进当时自然主义美学与个体主义美学的发展。其间,'独化论'哲学深深影响着山水田园诗、山水画、人物品藻等诸多艺术。

在郭象的'独化论'下,自然景物在独立中悄然自美,而魏晋时期的美学由此实现了转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