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小细节看福鼎茶农的良心!

 小陈茶事 2020-03-20

《1》

听说顾城杀了谢烨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

那时候村姑陈的姑姑特别喜欢《致橡树》,我们福建厦门的一个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

因为姑姑的影响,大学毕业村姑陈进了省文联工作,后来又辞职了。

那时候很不喜欢这份工作,我们部门管着舞蹈考证,天天要面对一帮翘着兰花指的男人。

他们都是各舞蹈培训学校的校长。

总是带土特产给我,什么莲子,花生,桂圆干之类的,来套近乎的时候都甜甜地笑。

笑得本村姑浑身发麻,赶快辞职出来。

《2》

村姑陈的闺蜜很喜欢顾城,她说,顾城是最有才华的朦胧派诗人。

后来有个喜欢村姑陈的家伙,写了很多朦胧派的现代诗。

我一个字都没看懂。

全拿去给表弟烧烤的时候引火用了。

我跟闺蜜说,顾城的诗再写得好,也不能抹去他杀妻杀子的事实。

一个男人,再混蛋,也不能拿把斧头砍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小木耳才9岁,顾城怎么下得去手?

所以,哪怕他的诗写得再好,他也是个渣男!

没有人品的人,诗写得好有个P用!

譬如,另一个令村姑陈极端讨厌的直男癌晚期患者——元稹!

《3》

有什么样的行为,比一个满腹诗文的熟男,去引诱一个无知少女失身更加恶劣?

有什么样的行为,比一个颇有诗才的男人,把他与少女欢好的场景,YY后写成一首Y诗(会真诗)供人吟诵更为卑劣?

有什么样的行为,比一个赶考落第的男文青,重新去乞求被他抛弃的,已婚的前女友原谅更加无耻?

这三件事,都被元稹干了。

他还干了另外三件更无耻的事。

他中年的时候死了老婆,去成都散心遇上了名妓薜涛,那个时候的女文青都是爱慕男文青的,虽然那时候元稹是文学中年了,也让阅人无数的薜涛坠入情网。

后来元稹去了浙江,跟薜涛说等我找到好差事就来接你去过好日子。

薜涛在女人最好的年华,在成都闭门谢客,等了10年。

相当于一个娱乐圈当红女星,在最盛的时候宣布退隐。为了爱情,把名利拱手推到门外。

没想到从此直到香消玉殒,薜涛再也没见过元稹。他人间蒸发了。

他跑到越州,娶了另一个名妓刘采春做老婆。

最令人切齿的事,他和薜涛在成都同居,后来又另娶了新欢,却还声情并茂写下悼念亡妻的诗。

写诗就算了,还在诗里给自己洗白:

你死之后,我遇见了这么多美丽的女子,我不为所动,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这样洁身自好,一半是因为在修习道家的经书,一半是因为心里仍然装满了你的影子。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村姑陈语录:元稹是大唐最无耻的男人,没有之一。

《5》

做茶跟做诗是一样的。

诗写得再好,人品不行,好诗也会被人唾弃。

茶做得再好,人品不行,好茶没人买。

村姑陈这次上山,就被一个茶农深深感动了。

事件的开头,是村姑陈看到一家茶农正在拆茶饼,进去一看,是2014年压的白牡丹饼。

哇,这可是稀罕货,牡丹饼本就少,何况是2014年的。到现在整3年了,药用价值已经很高了。

谁知道茶农的老婆哭丧着脸说,这饼当年被压坏了,现在要拆掉。

这么好的茶为什么要拆?村姑陈赶紧抓一把泡一碗喝。

坐下来喝茶,才慢慢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原来,3年前,他们的这批白牡丹做好之后,有北方的客人要订15箱茶饼。

当年他们还是个小厂,没有能力买压饼机器,平时量不多,就是手工用石磨压一压。

一般量大的时候就送到山下点头镇的茶饼加工厂去压制。

《6》

这批饼压好后送回来,却发现不对,茶饼上多了好多粉末。

正常的牡丹饼,芽叶整齐排列,白毫绿叶,相映如画。

但这批饼,在白毫和绿叶间,夹杂了一些绿粉粉。就像扑上了一层粉。当然,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他们去问加工厂,厂里回复说,你们这茶太干了,送来的时候路途颠簸,碎了大概1/10,怕你们心痛,就随便筛了一下,都压到饼里了。

这茶农听到这个回答,才是真正的心痛,这一批一共压了2千多饼,全毁了。

其实这茶饼,外形还是挺漂亮的。像村姑陈这样的,也看不出来有粉末掺在一起。要卖完全是卖得出去的。

但是,这个茶农当机立断,决定封箱不卖。他的原则是,宁可不卖,也不能砸了招牌,失了信誉。

这批白牡丹饼放仓库里一放就是3年,直到最近,达到了3年陈茶的时间,也达到了3年陈茶的口感和香气,才拿出来,拆开,把里面夹杂的粉末剔出来,把茶饼当散茶,装在罐子里降价卖。

《7》

村姑陈喝了这款2014白牡丹饼茶。

汤色杏黄,晶莹剔透,白毫如银发般灵动。

汤水稠和,胶感足,像桃胶般莹润动人。

香气又清新又有微微的熟意,仿佛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

3年高山仓库陈放转化而出的陈韵,端的是灵活动人。

喝它,如品袭人、麝月、晴雯的合体,娇俏,慧黠,温婉大气。

茶是好茶,好山场,好工艺,好转化。

只是因为压饼的时候所托非人,便是一生的劫难。

但这事,让村姑陈对这位茶农刮目相看。

一个读书不多的福鼎茶农,竟然有如此心胸,如此气度,如此见识。

知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果全福鼎的茶农皆有如此胸怀,秉承如此制茶卖茶理念,福鼎腾飞,指日可待!


本文原创,媒体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