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建中_PICC日常护理

 三十六路散手 2020-03-20

PICC日常护理——如何保护好这条独特的生命线

PICC导管为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和化疗病人提供一条安全的静脉治疗通道,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PICC导管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治疗间歇期,大多数肿瘤化疗患者会回家调养,或多或少对携带的导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回家后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PICC置管后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PICC穿刺点有出血怎么办?

患者一般置完管后会被要求按压穿刺点30分钟,置管24小时内避免置管侧肢体大幅度活动,来预防出血,但有部分患者置管7天内(尤其是24小时内),穿刺点会有渗血,如果渗血量很少,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渗血量较多,则需要换药,换药时可以在穿刺点上垫无菌纱球来压迫止血。如果反复多次,且出血量较大,需要查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来确认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二、PICC贴膜处皮肤特别痒,还有红疹,是怎么回事?

当患者出现PICC贴膜处皮肤发痒、起红疹,是PICC置管、长期贴膜而致的过敏性皮炎,皮肤过敏反应是皮肤损伤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破溃、渗液。如发生,不必过于紧张,勿用力抓挠或私自去除贴膜,以免加重皮肤损伤,造成感染或导管脱出。可轻抚皮肤减轻痒感,保持清洁干燥,尽快去医院就医,护士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应用抗过敏药物或皮肤保护剂等,并会更换贴膜种类来缓解患者皮肤的过敏情况。

三、患者出现置管侧手臂肿胀,没有疼痛感,是什么原因?

轻微的肿胀可能是由于血液回流不好引起,平时不要穿着衣袖过紧的衣服,置管侧要适当抬高手臂,睡眠时可将留置侧的手臂适当抬高,避免长时间压迫留置侧肢体,输液期间可做握拳运动,以增加静脉回流速度。可以测量肘横纹上10厘米处上臂臂围,如果体重没有增长的前提下,比原来增粗了2厘米,需要警惕是否有血栓形成,请尽快就诊。

四、患者出现置管侧上臂肿痛是怎么回事?

1)静脉炎

以机械性静脉炎最常见。常发生于置管后1周内,发生率为21.6%-31.7%,主要由于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血管内膜发生磨损,从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患者置管侧肢体肩部有不适感,上臂肿胀伴红肿,皮温较高,沿导管可有压痛。处理方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避免剧烈活动,可做手腕、手指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如握拳运动;肿胀部位给予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数次,热敷后肿胀部位使用如意黄金散、扶他林、喜辽妥等药物外敷;也可以使用紫外线治疗仪:在15厘米的距离使用,第一天5秒,第二天10秒,第三天15秒,症状完全缓解可重复,也可以预防性使用,一般几日内症状可缓解。

2)血栓形成

医生可以通过B超来确认是否发生血栓。如发生血栓,不要急于拔管,以免血栓脱落。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避免血栓侧肢体用力及大幅度活动,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如低分子肝素。

五、患者发热38.5,是不是发生了感染?

PICC置管术后继发感染及败血症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0%。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又查不出其他的原因,应考虑导管血行感染,需要尽快就医,如医护人员也认为是导管相关性感染,这时应果断拔管,医护人员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1-2厘米做细菌培养,同时从对侧肢体抽取静脉血8-10毫升做血培养,为患者应用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六、拔除PICC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拔除导管后,护士会检查导管的完整性,以确认导管已经完全被拔除了。患者需要按护士要求按压穿刺点15-20分钟,以预防穿刺点出血,护士在穿刺点上贴的无菌辅料,患者可以于24小时后撕掉。导管拔出48小时后,穿刺处可以接触水,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揉搓。

总结

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由于穿刺点炎症、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继发感染等原因会影响治疗的进行,所以PICC携带者及家属要认真护理,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证出院后PICC的安全及通畅,使PICC充分地发挥其长期留置的优越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