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小陈茶事 2020-03-20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到了冬季,天气愈发干燥。

身处南方,已然感受到空气中的水分稀缺。

补水,是秋冬季节,对皮肤护理的基本要求。在冬天,习惯性地把白茶第一冲留下,拿个透明的树纹品茗杯装着,收集起来,到了晚上,制作成补水面膜,也让皮肤“喝”一杯白茶。

尤其是一个人喝白毫银针的时候,觉得喝不完,茶别倒,留起来总会有用武之地。

秋冬的干燥,于茶类保存而言,却是极好的。

现在这个季节,到专业的仓储间一看,抽湿机上的数显,就没有高于50%。如此干燥的空气,简直就是白茶的福音。

说到干燥,北方的茶友必然是感同身受。

之前有位内蒙古的茶友私信问到:“我们这里很干燥,存白茶时,有人说要装瓶矿泉水,然后扎几个洞,放在边上。”

这真是幸福的烦恼,因为空气太干燥,还想着给空气加湿。

但就白茶的保存而言,不必刻意加湿。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2》

空气干燥,不等于空气中没有水分。

不少身处北方的茶友,总觉得自己的所在地,太干燥了,存茶就可以随性点。

比如,存茶时,不用三层包装法。

一北京的茶友,就曾分享过自己的存茶经历。当时他买的是8饼的白茶,从小陈茶事仓储中心发出时,用的是三层包装法。

五层瓦楞纸箱,里头装着铝袋、塑料袋,每一层都用扎绳密封好。茶饼的最外层,因为担心茶叶在运输时会碎裂,有损耗,还裹上了防震袋。

武装严实的茶友,当时还没少收到茶友的“投诉”:“包装的太严实了,我拆了好久。”

其实,茶友们收到茶叶,检查过后,只要按照原包装保存即可,不必刻意拆开。

但这位茶友却不是这么做的。

茶友收到茶后,把每一层的包装都拆开了,铝袋、塑料袋都丢弃,把茶饼拿出来,放在纸箱里。

等过了一段时间,茶友再取出这批白茶饼。

发现这批茶的香气和刚收到货相比,淡了许多,甚至还出现了原本没有的酸味。

酸味的出现,意味着白茶的保存,出现了问题,它很有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囤积在叶片当中,最后导致茶叶出现了酸味。

这类有酸味的白茶,经过冲泡后,汤水往往寡淡,滋味不佳。

“我还以为北方空气干燥,就不要用三层包装法。”

这就是茶友们主观上的错误,空气干燥,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水汽。故而,为了安全起见,不论您身处南方还是北方,都请使用三层包装的方式存茶。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3》

说到三层包装法,其实并不是白茶的专利。

在六大茶类中,仍旧有不少茶类的保存,需要层层防护。比如,武夷岩茶的保存,也离不开三层包装法。

到武夷山天心村去,走进一家茶农家里,要是关系够好,能参观他们的仓库,你就会发现:武夷岩茶,也有三层包装的讲究。

只不过,武夷岩茶和白茶三层包装法,略微有所不同。

白茶的三层包装法,是固定组合——铝袋、塑料袋、五层瓦楞纸箱。

这三种材质,各司其职。

铝袋,遮光、防潮、隔绝异味。塑料袋,防潮、隔绝部分的氧气、异味。纸箱,抗压、防震、遮光、防止部分的水汽。有了这三层保护,白茶能更好地陈化。

武夷岩茶的三层包装法,大同小异。共同之处,是会用到三层法。

区别在于,存岩茶,少了铝袋这一层防护。

岩茶,它焙好火之后,需要褪火这一环节。即让岩茶中的火气散去,从而让岩茶的内质不断陈化,蜕变,最后适合饮用。

是以,在褪火阶段,不能太过密封,存茶时,只需五层瓦楞纸箱和塑料袋共同保存即可。

存放于纸箱当中的岩茶,即能实现团队褪火,又能确保它的保存无恙,一举多得。

如果是已经包装好的岩茶,并且已经褪火完毕,在短期内又没有喝完,那么在保存的时候,可以借鉴白茶的保存方式,用铝袋、塑料袋、纸箱密封好。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岩茶与白茶,终究还是不同。岩茶,最好是在短期内能把茶喝完,趁着茶在适饮期时,香气、滋味都在巅峰时期,落肚为安。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4》

在其他茶类当中,还有一款让人意外的茶,也是用到三层包装法。

那就是普洱茶。

一说普洱茶要三层密封包装,估计有人要大跌眼镜。

“你这是忽悠人的吧,普洱茶怎么要密封那么多层保存?”

当然不是忽悠。

李麻花和大多数茶友一样,在老班章村第一次见到普洱茶的保存方法时,也大吃一惊。

今年夏天,到云南寻茶。

说普洱茶,当然是直奔老班章村而去,可以说这是普洱粉的朝圣地,就像喝武夷岩茶,要到牛栏坑走一遭,是一个道理。

到了老班章村,哈尼族的茶农招待了我俩。

落座,说了来意。茶农就到仓库里,搬出了一纸箱,从里面抓了一把今年的老班章茶。

看到茶农存茶的纸箱,忽而觉得非常亲切,在太姥山、天心村,也见过一样的纸箱。

再打开包装,熟悉的味道。不,熟悉的包装。

厚纸箱之下,是一层厚实的白色塑料袋。在塑料袋中,便安静地躺着老班章茶,还是散茶。

并且,塑料袋和纸箱,都严实地密封起来。

这和网上看到的普洱茶存放,完全不一样,果然很颠覆。哈尼族茶农,也交流起了储存心经。

原来,并非所有的普洱茶,都像网传的那般,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

普洱茶存在潮湿环境中,那是熟普的专利,而生茶,并不受用。

并且,茶农还吐露了一个秘密,他们自己,是不喝熟茶的。

信息量之大,另文再表。

这次云南寻茶之旅,收获颇多。尤其是看了普洱茶的保存个,更是感慨良多——茶类的保存,殊途同归。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5》

总结六大茶类的存茶宝典,不外乎这几个字:遮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

这些存茶准则,不可随意违背。

如遮光。

光线,是六大茶类共同的天地。在光线直射之下,茶的品质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内在物质被分解,比如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少了,甚至于叶绿素也会氧化。

茶叶长时间暴露在光源之下,直接结果就是:茶的颜色变红,茶的香气变淡,茶的滋味变寡,最后这款茶将一无是处。

又比如要远离水汽。

水汽,是茶叶变质的诱因之一。

不论是红茶、岩茶、白茶还是普洱茶,遇到过多的水汽,品质将无一幸免。

就连渥堆发酵而来的熟普,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要是长时间暴露在湿度超过80%的空气中,将会给霉菌提供一个极好的反应空间,大量的霉菌在茶叶中繁殖,将会导致茶叶发霉变质。

要是武夷岩茶暴露在大量的水汽下,岩茶将会面临返青。

返青,即岩茶吸收了空气中大量的水汽,导致原本焙火后干燥的岩茶,变得潮湿。这些水汽累积在叶片里,会导致香气和滋味都大打折扣,甚至是面目全非,还有可能生出青味。

水汽,是茶叶是品质杀手。

茶要存得好,遮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一个也少不了。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它们的存茶方式,都是不谋而合

《6》

实地走访过各大茶区,与茶农深入交流后,越发体会到:茶类的保存,殊途同归。

在没去过云南,见过当地的茶农存茶前,总觉得普洱茶保存,是随便放一个地方就行,不用特意密封。

其实不然。

这都是网上道听途说的做法。

不论是白茶,还是岩茶,又或者是红茶、普洱茶,在保存时,都讲究遮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

茶要存的好,细节一个也少不了。

你手里的茶,又是怎么保存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想和村姑陈沟通更多关于白茶的故事,欢迎加入“小陈茶事村姑陈的白茶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