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闭门读书会”心得体会

 邱玄鹤 2020-03-20

“中医闭门读书会”心得体会

      一、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

球。”

    我想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正知正见整个宇宙。”(刘安《齐俗训》: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而我认为这个支点就是“阴阳”,中国文化的魂就在这个点上。《黄帝内经》中讲: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然其要一也。故而这个点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医的核心。最近看见张其成老师的文章,他认为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儒、释、道”;它应该包括“一源三流两支五经”即一源是易,三流是儒、释、道,两支是国医、国艺,五经是《易经》、《内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他认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如果用一张图表示,那一定是太极图。儒家崇尚阳、正气,崇尚乾卦,在白鱼的位置,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刚强坚毅、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道家崇尚阴,崇尚坤卦,在黑鱼的位置,表达了一种厚德载物、柔弱虚静、居下不争、自然无为的精神;佛家崇尚空性,在太极图外面的那个圆上,表达性空缘起、遍周法界、放下自在、中观和谐、圆融无碍;如果再加上中医,那么就在中间的S线上,表达阴盛阳衰、阳盛阴衰、变理阴阳、调和致中、动态平衡。四家在太极图中完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张介宾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黄帝内经》中讲: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干,推之可万,然其要一也。曹师说:执守其“一”,这个“一”就是万事万物变化之道的“玄关”,所以圣人明白此道后,执其一端可以通万事,得其一理可以应万变,得其一术可以晓万法,最后“足不出户而知天下,无为而无所不为”。而易即阴阳,也是是世界的本原、宇宙的真相。也就是我认为的那个支点。是故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正知整

个宇宙。

            二、从阴阳八卦而养生

    通过国庆四天系统学习,老师很好的帮我们把各个知识点给融汇在了一起。这就像古代的武者,在修炼遇到瓶颈的时候,遇到高人指点而得以打通任、督二脉,继而从人身之小周天得行天人合一之大周天。现在的人养生其实和古代人练功一样都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内外之法,使得衰老得以延缓,生命得以延长。从阴阳八卦理解,我是这么认为:先天八卦就是天,后天八卦就是人,从天人内外之法,使得后天八卦之离卦中一丝真水与坎卦中一丝真火运转至先天八卦中的天乾卦与地坤卦,故而才能天人合一、与天地同寿。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撤坎填离”、“炼精化气”,也叫“坎离交姌”;从而“取得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悟真篇》)。当然这个方法在古往今来都是一个很难实现甚至无人实现的方法,但我们知道了这个趋势,顺着这个规律,从而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故内经曰: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亡。

          三、中医还是那个中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时,学习西医是很难的。因为那时的中国人,骨子里的知识与思维方式还都是中华本此的文化知识与思维。所以学习西医就像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一下子从四书五经到学习数理化知识,所以学习西医很难。反之,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在学习中医药是很难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思维方法论都是西方“科学”文化,就像一个学数理化的理科生再来学习古代的四书五经,一头雾水,所以再学习中医就很难了。其中的文化断层,我就不再具体介绍。故而中医还是那个中医,只是学习中医的那个人不一样了。

          四、如何学习《你寒杂病论》

讲到《伤寒杂病论》,不得不说她(中医在我心里是一个慈祥的母亲,所以用她表示)的由来。中医人所知,伤寒杂病论之由来,张仲景在序文中曾哀叹地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因而激发了他著书活人之志愿。那么如何学习《伤寒杂病论》?吾认为首重正知伤寒与杂病的意义所在。汉时对疾病尚无今日之内外之分,当时对外感发热的急性病皆叫伤寒;除伤寒以外的疾病都称之为杂病。伤寒与杂病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发病形式,而仲景先师把它们共糅一书之中而相提并论的理由,吾认为有以下几点:

    1、因伤寒单纯发病者少,而与杂病相兼的则多,故伤寒与杂病合论;

    2、人分男女,体质有强弱,感邪虽一,发病则异;而且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故辨证不明杂病,亦不能明伤寒。所以只论伤寒,不论杂病,不能发挥辨证之长。

    3、有的病人先患有其他疾病,后感伤寒,内伤外感,病情杂沓,难求一致,无法用伤寒一种发病形式而统摄诸病。

    故而柯韵伯:“伤寒之中最多杂病,虚实互呈,故将伤寒、杂病合而参之,此扼要法也”。所以综上所述,伤寒与杂病必须共论,方能显示六经辨证统摄诸病的意义。故柯韵伯又说:“盖伤寒之外皆杂病,病不能脱六经,故立六经而分司之”。也反映了六经辨证以统摄伤寒、杂病这一事实。

    我的具体学习方法:

    1、熟记条文;

    2、参考名注;

    3、学以致用;

    4、古为今用;

    5、旨在阴阳、六经上求根本。

              五、我的几个想法。

    因为某些国情的原因,将中医像西医学一

样具体分科化,故而在临床上,往往有些青年医

生甚至“老”医生,将西医思维代入中医临

床;将所有经手病人都往自已所在科室治疗

范畴思考,这样感觉把“路子”走小了。

1、我的思路:是不是应该把我的思路放大些。一个病人来,我已经做到不分科别。那么是不是还可以做到不分病与不病,而考虑是因为他这个生命个体,因为某个因素导致偏离了他的生命的“道”(生命轨迹),就像曹师讲的日本羽毛试验,在最后正是因为一根小羽毛导致了平衡的崩溃。

2、我认为:作为一个医生,我们应该心存敬畏,治病为人不为已私。

3、这个世界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只有我治不好的病;这个世界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只有我现在治不好的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7-10-10

                                少默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