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小陈茶事 2020-03-20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月,看完了周桦的《褚时健传》。

褚老的踏实和实干,穿梭在书中的每一句行文中。

“2015年底就88岁了,我老伴儿叫我‘老头子’。”

“一个老头子的确有足够长的人生经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足够多的人生经验。”

“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

在中国的语境中,老,常常是智慧的象征。

然而,“老”能成为智慧的代言人么?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当然不能!

“坏人变老”的事件,并不在少数。

一直平庸的人,并不会因为多年的平庸而变成智慧。

随着年老而增长的智慧,只建立在自身的积累上。

因此,看见茶友将“老”,作为老白茶的确认指标,难免发笑——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

非也!

“老”,只是白茶成为老白茶的门槛。

要想接受时间的馈赠,成为真正的优质老白茶,需要的要素,可多了去了!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2》

优质老白茶,需要茶青内质优秀

时间,是最残酷的事物。

同时,它也是最公平的事物。

无论是怎样的人或物,挨过时间,身上便有了时间的刻度。

但,经过时间磨砺的人或事物,就比数年前的他们强么?

当然不是。

庸俗的人,经历了一段庸俗平凡的时光,多年后,依旧平凡。

普通的事物,岁月可能会让它变“老”,却不会让它有新的积累。

白茶同样如此。

作为一种后期陈化的茶,白茶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

它的内物质,能够在时光的催化下不断转化,新生物质。

因此,白茶才得以蜕变成为老白茶。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优质老白茶的基础,便藏在白茶的丰厚内质当中。

唯有内物质丰厚,白茶才能在不断地转化中新生物质。

也唯有内物质丰厚,白茶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蜕变新生。

劣茶,即使存上十年八年,内物质依旧拙劣,不堪细品!

因此,存茶之前,必须先保证茶叶的内物质是否丰厚——

优质的新白茶,才是优质老白茶诞生的基础条件。

挑选优质的新白茶,无非从茶青入手。

茶青品质优秀,所含内物质自然丰盈。

而茶青的品质,是一个产区的忠实反应。

白茶的产区,范围不算小——

福鼎地区内的白茶,也有外地的白茶。

有高山产区的白茶,更有平地产区的白茶。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选择优质的茶青,首先可以排除外地茶青的选项。

福鼎白茶,是一种拥有原产地保护原则的作物。

脱离原产地,在外地在不合适的温光水气土条件下成长的白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品质不必多说,必然低劣。

而高山产区和平地产区两个产区,茶青的品质,自然是以高山产区的为上。

高山产区,温光水气土条件优异。

在这里,几乎每一环成长要素的指标,都贴合茶树生长的需求——

海拔的高度带来的低温环境,加大了昼夜温差,满足茶树喜阴喜湿的需求。

温柔的漫射光帮助光合作用,却不灼伤叶片。

云雾滋养叶片,疏松泥土中饱含矿物质和芳香醇类物质。

如此,诞生的高山白茶,茶青内质丰厚,叶片水灵娇嫩,诱人芬芳。

挑选优质老白茶,逐本溯源,必须保持它产地的优秀,茶青的丰厚!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3》

优质老白茶,需要工艺精准到位

当然,优质茶青带来的丰厚内质,并非能够全部保留。

在白茶的工艺中,或多或少,茶青的内质会受到些许损耗。

故而,在白茶的工艺中,保证内物质的损耗少,成茶的工艺精准到位——

这,便是保证优质老白茶出现的第二个要求。

白茶的工艺十分简单,萎凋和烘干,便是白茶的全部工艺。

如何在萎凋和烘干中保证茶青的内物质损耗少?

此时,便要看工艺的细节了。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一,先看萎凋。

萎凋,是以各种方式蒸发茶叶水分,达到萎凋干度的要求。

茶叶水分蒸发,和与空气中氧气的交互作用,使得叶片内的物质发生水解、氧化。

故而,才能形成白茶独特的内质特点。

萎凋时,日光萎凋,是最能保证茶青内质的萎凋方式。

日光萎凋,即是将茶叶晾晒在日光底下,利用日光让茶叶缓慢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茶青的丰厚内质,茶青的摊晾,需要薄、切记不可贪多贪厚。

薄薄的茶青摊晾在水筛上,如此,茶叶才能顺利地蒸发水分,而非流失内质。

厚厚地摊晾萎凋茶青,是茶叶渥堆的根本原因。

当茶青渥堆,茶叶内部便会升温——

原本的丰厚内质,也会随着高温闷热的环境流失。

因此,能否掌握萎凋时的细节,是白茶的内质能否保留完整的重要因素。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二,再看白茶的烘干工艺。

白茶正确的烘干步骤,需要文火慢烘。

用文火,慢慢地烘干——

将白茶中多余的水分烘干消散,达到国标要求的8.5%含水量以下。

唯独这般温柔的烘干步骤,才能烘干水分而不伤害其中的丰厚内质。

也唯有细心到位,才能让白茶的含水量符合国标的要求。

国标要求的含水量,是一份白茶存成老白茶的重要因素。

白茶,是一种后期陈化的茶类。

藏在叶片中的水分,是阻碍白茶陈化的“要命”物质。

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叶片中的多余的水分稍不留意,便会重新析出叶片。

露珠与叶片长长久久地纠缠,积年累月,必然霉变变质。

若是白茶工艺不到位,留给叶片太多的水汽。

此时,别说优质老白茶,只怕多年后开封,唯独收获变质白茶!

工艺精准,是保留白茶内质的重要方式。

到位的工艺,是白茶存成优质老白茶的基础。

工艺中,没有讲究,一旦糊弄,白茶绝不可能成为优质老白茶!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4》

优质老白茶,需要年复一年用心的储存

内质丰厚、制作精良的白茶,到了储存陈化的阶段。

它们在存茶室安然度过三年,积累的时光,是它们成为老白茶的起点。

度过三年,白茶,似乎能称得上一句“老白茶”了。

然而“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优质老白茶,诞生着实不易。

有茶青和工艺作为铺垫尚且不够,多年的储存条件,是它成就品质的基点。

储存条件,最容易被人忽略。

在许多人眼中,放了十年、二十年的老白茶当随处可见。

确实,电商平台上随意一搜,确实“随处可见”。

但真正的优质老白茶,却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白茶,最是娇气——

它怕水汽、杂味、光照、高温。

种种它惧怕的事物,都是它变质的诱因。

因此,在成为优质老白茶多年的储存当中——

为了避开这些变质的诱因,花费的人力物力,绝不算少数。

铝袋、塑料袋、五层瓦楞纸箱的三层包装法是基础。

存茶的地点,更是细心。

水汽环绕的地点,气味陈杂的地方,高温强光的地点……

避开这些存茶的地方,尚是小事。

为了保证存茶的温湿度,才是大事——

空调控制合适的温度,抽湿机帮助保持合适的湿度……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如此这般,白茶才能安然陈化,蜕变新生。

细心到位的储存,是优质老白茶安然降生的途径。

然而,细心地存茶,一两天容易,三五天依旧简单。

三五年、甚至十年,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坚持,是最难的事物。

老白茶的珍贵,便在于此。

它的成本,不止茶青工艺,更有这些年来精心细心的储存成本。

随意存放十年,白茶或许能成为老白茶,却绝不可能成为优质老白茶!

它们在随意储存的过程中,老了年纪,却流失了内质,丢失了香气。

冲泡随意储存而出的茶——

“随意”,会让它们轻薄寡淡,甚至变质霉变,生出异味。

巧克力味、梅子味……等老白茶,便是随意存坏了的茶。

它们确实“老”,但离优质老白茶相差甚远!

只要够老,就是优质老白茶?想简单了,年龄,只是老白茶的门槛

《5》

优质老白茶,要当得起“优质”的名头,绝非轻巧。

正如睿智的长者——

年纪只是基础的前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是重要的基础。

成为优质老白茶,需要挑得起优质茶青,选的了到位工艺,守得住多年的储存。

年复一年,日复一夜,碧海青天,夜夜心。

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偻。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