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小陈茶事 2020-03-20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的清晨,最是一段适合慵懒的时光。

然,一早,就看到了相熟茶友的留言。

“麻花,你有空聊聊岩茶的单株呗。”

“看到单株老树梅占,山场也没有很正,但价格和牛肉相当,想问值不值?”

看到这,耳畔就如响起来一个震天雷,沉睡初醒的迷糊感,被炸到了九霄外。

忙着追问那位茶友,“这茶到底是什么来路?大师做的吗?”

茶友回复道:“就是星村当地的普通茶农,之前都没听说过。”

这下,麻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难道是自己没睡醒?太不真实了吧!

一款既不是三坑两涧, 又不是大师出品的岩茶,单凭单株概念,凭什么值这个价?

难不成,武夷岩茶已经到了单株时代2.0?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2》

单株,更多用在普洱茶里,武夷岩茶少有提到单株概念。

目前,在普洱茶界,单株属于小众的市场。

毕竟,单株产量有限,数量稀少,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普洱茶的市场里,单株背后的属性标签,往往有着这样的关键字,大树、古树、高杆、珍贵、稀缺。

单株,多数时候意味着金字塔中的极品,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往往,在一大片茶园里, 能达到单株级别的,仅仅只有那么几棵。

用沧海遗珠形容茶树里的古树单株,并不为过。

在目前的茶圈内,对于古树单株的概念界定,尚有不少模糊地带。

单株的茶青鲜叶需要达到多少公斤以上?

树龄区间需要达到多少年,才能符合单株标准?

不同的单株之间,茶树赖以生长的生态环境,该有哪些指标?

……

关于单株概念的标准限制,还没有准确明文规范。

故而,它在茶界里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麻花给“普洱专家”王小团打了电话,和她聊起了单株。

“云南的普洱茶里,单株真的好吗?”

王小团一听,顿了顿,“物以稀为贵,单株茶的独特性,确实有概念。”

“不过喝单株的时候,还得碰运气,不是所有的单株茶都好喝。个别的还可能更苦更涩。”

“话说回来,最不缺古树茶的云南,还没把单株茶的市场捋清楚,武夷岩茶就更不适合蹚这趟浑水了。”

麻花听完,也觉得在理。

单株是普洱茶界都尚未拎得清的概念,更别提岩茶了。

一味地为了卖天价,将单株捧这么高,对岩茶行业的长远发展,一点儿也不利!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3》

单株,并非武夷岩茶的主流方向。

武夷岩茶里面,特定概念里的单株,必备条件除了独特性外,在于树龄要够资格,并且还要有特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棵茶树都独一无二。

仅凭借稀缺性,难以挤入单株的门槛。

好比麻花的小侄女,当年在幼儿园时画了无数的水彩画,每一幅都独一无二,童真可贵。

从稀缺性上看,儿童水彩画不比具有美术功底的画家差。

但,从艺术欣赏价值而言,两者当然不能相提并论。

岩茶里单株,同样要具备独一无二的香气滋味特点,风味独到,才能打动人。

不是随便一户茶农,指着一块自家祖上的山场,有一片年份不可考究的老丛水仙或是梅占等,就能称得上是单株。

点开茶友发来的链接,细看了两三回,麻花还是没看明白,那款定价堪比牛肉的单株老丛梅占,到底有哪些独特处?

是香得绕梁三日不绝呢?还是汤感醇厚得像二十年的女儿红,全文一概一字不提,神秘得很。

但另一方面,又将某位名不见经传的山场主人,将那祖上一亩三分地的历史,洋洋洒洒的长篇介绍。

到底那几棵老丛梅占树龄究竟多高?没有看到详细介绍。

简单扔下一句,“老得让人对其年份不详”,未免让人浮想联翩。

麻花和村姑陈在云南寻茶时,路过曼弄老寨避雨,在当地老奶奶家里避雨。

还喝上了那户人家自己做的生普,语言沟通不畅的老奶奶,尚且能假旁人之口,道明那款生普是老树做的,那棵茶树在老奶奶的爷爷辈还在时,就已经存在了。

回到那款单株老丛梅占,若身价真的可以媲美顶级的牛栏坑肉桂,简单的一笔带过“年份过老不可考”,未免太敷衍人。

毕竟,请上专家,测一下碳-14,树龄鉴定又有何难?

更何况,这样隔着包装,干茶形态、茶香特点、茶汤口感、叶底模样等商品信息一概不详的单株天价岩茶,凭什么值得人信赖?

麻花觉得,这只不过是打着天价茶的旗号,博噱头罢了。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4》

一分钱,一分货,是合理的市场现象。

某不知名山场的老丛梅占,定价定得比“牛肉”高,哪怕是圈外的朋友看了, 也会觉得不应该。

毕竟,论山场,三坑两涧里的“牛栏坑”,翘楚荟聚,名气响当当。

浙大的王教授提过,茶树的生长环境对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温、光、水、气、土”一样也不能少。

而一款生长在普通山场里的老丛梅占,且不论单株身份的真与假,出身山场肯定是比不上的,先天就要矮上一截。

再从品牌价值上看,一款非大牌,非大师出品的岩茶,实力难以比得过“牛肉”。

不论从实力还是从名气上,那款茶农自制的“单株老丛梅占”,都不占上风。

但销售商仅仅凭借单株概念,便将其捧到这么高的地位,想必后继乏力之时,便会图穷匕现。

对岩茶市场了解的朋友,会对这样自命不凡的“天价茶”,付之一笑。

然,对于岩茶新手或是圈外人而言,看多了这样的天价岩茶宣传,不知得生出多少误解?

长此以往, 不知岩茶界何时能恢复海晏河清的局面?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5》

单株茶,喝的是稀有性。

这是属于玩家级茶友的概念,不属于市场主流。

市场概念尚未规范的单株,水太深!

并且,单株岩茶和普洱里的古树单株,又有着不同。

在武夷岩茶的市场上,单株概念难以玩转。

一来,普洱里的老树体量更丰富。

各大知名山头里,分布着不少的古树、高杆、大树。

而武夷岩茶里,三坑两涧顶级山场里,称得上古树单株的茶,少之又少。

二来,普洱茶更推崇老茶概念。

工艺繁复的武夷岩茶,在褪火完成后,需要趁早饮用,才能领略到绝佳滋味。

若是将其拿来长期存放,成本和风险不少。

哪怕彻底焙透、焙足、达到高火的茶,在储存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定期复焙,才能避免返青。

并且,经过多次复焙后,一款岩茶老茶未必还能呈现当初最满意的风采。

普洱里,但凡能有足够财力和渠道,抢到一点稀有的古树单株,多数情况下会被用来入库收藏。

而存在返青问题的岩茶,在长期收藏价值上,就倍显尴尬。

最后,不论普洱还是岩茶,单株茶都不便宜,还不一定好喝。

产量奇低的单株,价格远远偏离市场运行机制的正常范畴,并且还得有门道,才能买到真货。

再加上,不同生长环境下,小气候的不同,导致不是所有叫单株的茶,都一定好喝,并且具备独特高级的口感。

按麻花的建议,单株茶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都是趟浑水!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价格媲美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到了提单株的时代了吗?

《6》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的法则。

但这贵,要贵得合理。

若是一味宣传奇缺和高价,忽略产品的核心品质,根本就是在扭曲市场。

更何况,单株茶,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把东施放在光棍村里,她也能成为村花。

这,又有什么好捧的呢?

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麻花都不希望,武夷岩茶步入推崇单株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