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小陈茶事 2020-03-20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芸芸世间,总有些颇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样是辛苦工作一天的两个人,一个囫囵吃了点泡面充饥,一个依旧坚持下厨精致摆盘拍照留念。

人们说前者务实,后者做作。

同样是在办公室泡了一天的两个男人,一个下班就回到家瘫倒在沙发上,一个下班后健身房打卡,已经坚持了两年。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人们说前者人间真实,后者实在没有必要。

同样是自己租房居无定所,一个将出租屋住得狼藉,一个用自己的小心思点缀房间,装点得温馨。

人们说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态度,后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费钱费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独爱花香,也有人独享稠滑汤感。

牛饮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这两种对待茶的态度,究竟有何差异?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2》

牛饮闷泡VS盖碗品饮

爱牛饮闷泡的人,其实心里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树叶泡水,讲究什么?”“用什么盖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们心中,讲究什么水温投茶量,都是矫情;用什么盖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随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爷们,“真喝茶”。

但用这样粗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盖碗冲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种香气滋味。

牛饮闷泡,聊以解渴罢了。

牛饮,喜欢用玻璃杯,闷泡,不计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温度,再优质的茶叶,也只能表现得平庸。

不计较投茶量,投茶万一过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碱超标的苦茶就这样浸泡杯中,供人啜饮,这般苦涩的浓茶,不仅滋味浓烈苦了味蕾,超标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更是会对胃部造成隐忧,更容易引起痛风的风险。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而投茶量过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几缕茶叶,根本尝不出什么滋味,和喝白开水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谈何饮茶?

但这样饮茶算错么?

自然不算错误,只是如同嚼蜡,没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乐意用怎样的方式冲泡茶,都是自己的选择,旁人再纠结也无用——这般泡出的茶叶,已经满足了这些茶友日常饮茶的需求,他们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风味,自然算不得错误。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风月无边,困于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淀,闷泡生涩。

而选择静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为对泡茶过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错么?

自然也不算错误。

他们对茶香、茶汤有自己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没有任何理由该被打击。

吃糠咽菜只图温饱,可这些茶友已经越过了求“温饱”的时候,好茶遇上如此伯乐,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3》

温水直泡VS沸水精准

刚开始喝茶的时候,是朋友带着喝茶。

这位朋友十分粗犷,是泡茶中的“随意”流派,他并不在意水温,烧开的沸水是泡茶,放凉了的温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触碰过沸水温水,甚至也遭遇过凉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村姑陈开始喝茶后,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实感受。

只有自己尝试泡茶,用沸水精准快出水,才知道,原来用沸水冲泡而出的白牡丹,拥有着怎样馥郁的花香;一冲冲沸水而过,隐藏在茶汤之间的稠滑俱变,汤水温滑香气沁软。

这时的村姑陈,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新奇,满心怀着必须把这种新发现分享给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后,却发现所有朋友都不领情。

“每次都要烧沸水吗?好麻烦啊!”

“我喝不出来什么差别,算了吧!”

看吧,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茶叶有着特别的追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汤之间细微的差异。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甚至更常见的是,刚开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涩,于是在他眼中,苦涩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则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别的情况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温水泡茶,便这样久久流传,自成一派。

喜欢温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叶的,温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温水泡普洱也行……这样冲泡而出的茶汤,一身内质根本溶不进茶叶,茶汤中沉浮的不过一点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汤寡水,有什么滋味可言?

而对于白茶,温水冲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决定了白茶的香气必须由沸水激发。温水只得溶出低沸点的茶香,将其他的芳香醇类物质冷落,空有茶香的余力,却“壮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蕴含在茶叶中,却始终不得释放。

丰厚的内物质,决定了白茶的茶汤必须由沸水造就。温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极慢,若是选择闷泡,则会让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地浸出在茶汤当中,空有内质,释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于温水冲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时有常在,但爱茶之人,却绝不会让辜负任何一杯好白茶。

于是,选择沸水,投茶精准,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觉不敏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味觉敏感的人对滋味的追求的。

在钝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这般的滋味差别还算明显,但微甜和甜之间的差异,他们却难以察觉。

但这稍一偏差的滋味区别,在敏感的味蕾中,不异于惊雷。

过甜,腻人,过苦,涩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这种对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装腔作势,故作姿态。

茶友曾发来一个视频,一个人对着镜头夸夸其谈,说荒野茶和台地茶没什么差别的。看到此处,村姑陈只能傻笑。

对于能喝懂好茶与劣茶差别的人来说,荒野茶的特殊香气野劲,绝对是值得追寻的珍馐美味,但对于喝不懂的人,那绝对是“夏虫不可语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异拉开的沟壑。“能喝就行”的评论,其实已经看见了无数次,从一开始觉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经能够坦然已待,并由这种“能喝就行”的价值观,逐渐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味蕾敏感的差别。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为味蕾欲穷千里,所以不断寻寻觅觅,终于在高山白茶中找到了应有的甜润鲜爽。

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日晒、泥土、空气之间的微小差别,催生而出的却是惊动味蕾的茶汤的层次感——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鲜爽滋味;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茶香变化,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淳和的清润口感。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为味蕾渴望新奇的体验,所以不停止寻找,终于在荒野茶中找到了那股特有的绵长野劲。

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有人照料和无人看管的差距,同一种茶树,味道还能翻出花来么?

只有喝得懂的人,才能理解台地和荒野,在茶汤,香气,滋味上的万般变化。

绵长的毫香悠远,草木鲜香浓郁而蓬勃,绵远的韵味,藏在淳和的茶汤中徐徐溢出,怎么会和台地茶一概而论?

正如,能喝就行,只能是茶界的过客,而精益求精者,方是茶界的灵魂。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5》

明镜照己,昏镜照人;以茶为镜,可以类人

人有镜,茶有境,镜有明昏,境无高低。

该用明镜?还是用昏镜?

在和朋友、茶友交流许久后,对于“明镜照己,昏镜照人”,有了更深的感悟。

当你对茶有更深的追求时,用“明镜”。

用明镜照亮自己冲泡时手法的每一个瑕疵,每一次都了解哪里有所不足,给自己一个补足的机会,下一次的茶汤和香气,便会以更完满的姿态,回应你的精益求精。

也正是因为你对茶的不断追求,明镜照己,才会格外清晰。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当遇上对茶汤没有特别追求的茶友时,该用“昏镜”。

昏镜照人,不必太过苛求。

旁人的生活是旁人的,闷泡而出或是温泡而出的茶汤也是他们自己的需求,不必为了别人徒增烦忧,帮助他们了解正确的方式后,随心还是改变,都是各自的选择。

于是“昏镜照人”,懂得了茶叶的包容性。

从盖碗或者搪瓷杯中映出的茶汤,其实映出的也是泡茶之人的心境。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什么是高,什么是低?

当每个人都爱茶,喝茶,而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后,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关于茶的不同面貌罢了。

喝茶,牛饮还是盖碗冲泡?选茶,是随便还是精挑?这里都讲清楚了

《6》

同样都是饮茶,却常常不能放下,对好茶闷泡和温水泡后的惋惜之情。

这或许便是每日勤耕不辍,想要将展示白茶香气和滋味的最好方式,传播更多的人知晓的起点。

但将利弊剖析清楚,决定权却是把握在茶友手中。

是选择温泡淡茶,还是选择沸水冲泡下白茶的香气完整?

是选择随意冲泡的滋味苦涩,还是感受精准冲泡下的清润动人?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泡茶从心,茶可照人。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