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场冤家,日本97式坦克和美国M4坦克的较量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3-21

1944年的夏季战役是日本战败的关键一步,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关岛和蒂尼安岛的陷落使美国B-29轰炸机进入了日本本岛的航程之内,麦克阿瑟在1944年夏天从新几内亚“跃进”1944年10月20日,沃尔特·克鲁格将军的第六军在莱特岛登陆,开始了菲律宾战役,战役中日本人不得不把师团的坦克作为一串不相连的防御工事,以拖延美军在克拉克菲尔德和马尼拉的进攻,作为这个战场上的主要坦克武器,日本97式坦克和美国M4A3坦克,它们的较量结果如何呢?

一:97式坦克的起源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在中国广泛使用坦克,由于中国薄弱的道路网络和近乎没有反坦克武器以及坦克制造对日本有限的工业资源的巨大需求,日本人坦克的武装和装甲都很轻,主要支援步兵,日本坦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的热带丛林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在诺门坎战役中,红军坦克部队大大超过了日本军的装甲部队,日军被苏联的BT-7坦克打得很惨,诺门坎战役使日本确信有必要扩大其坦克部队,,坦克被列为工业优先项目,1939年日本划将坦克产量从1939年的每年500辆增加到每年1200辆,导致了一种更有效的97式中型坦克的出现,这种坦克的性能与苏联的BT-7相似,97式最初在三家工厂生产,在1942年初又增加了四家工厂,

但考虑到很快抵抗美国和英国的反击,坦克等进攻性武器被认为在未来的防御行动中不如军舰和战斗机重要。计划形成10个坦克师被大幅削减,不再考虑制造新的和更昂贵的类型坦克,坦克生产的工业优先级从Al降到了d,坦克产量从1941年的26%下降到1944年的11%,生产97型的坦克是一种较便宜的选择,不需要重新加工,97型的坦克从1942年4月开始生产,到1944年3月止共生产958辆,1944年日本情报部门对美军坦克技术了解甚少,直到1945年日本通过德国的武官了解到坦克技术的进步,得到PzKpfw Ill坦克的样品,检查了缴获的T-34型和美国M4型谢尔曼型坦克,才发现日美坦克在技术上明显的不平衡,可引进技术改进已经太晚了,装备一门75毫米炮的3型坦克直到1944年后期才开始生产,而且被保留用于对日本本岛的最后防御,因此,97型仍然是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服役的最主要的坦克。

二:M4A3的起源

M4A3与1942年夏天在阿拉曼首次亮相的谢尔曼坦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M4系列坦克是在1941年发展起来的,作为M3中型系列的替代品,并于1942年1月开始生产,1942- 1943年的战斗暴露了M4A1装甲保护和火力控制的缺点,M4A1把大部分弹药装在履带上方的棉箱里,当车体装甲前部角落或侧前部被穿透时弹药非常高的可能性被击中,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把弹药从炮塔的薄弱环节转移到炮塔下面的地板上的装甲水箱里,保护弹药不被碎片或弹片点燃弹药的推进剂的可能性,并重新设计的车体改进了弹道保护和扩大驾驶员/副驾驶员舱口。早期的M4A1依靠机械连接到炮座上的望远瞄准具来寻找目标,因为望远瞄准镜和火炮底座之间的对准很容易被破坏,降低了火炮的精度。解决的办法是采用了具有遥控的M34Al型瞄准器。

M4A1炮塔设计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指挥官的炮塔顶部只有一个舱口,如果被击中,炮手和装弹员很难逃脱,因此,在炮塔的右侧装弹员的位置增加了第二个舱口,还设计了一个新的炮塔篮以适应炮塔下面的地板上的装甲水箱。M4A1坦克前装甲由几块轧制的钢板和铸造的装甲部件焊接在一起,组装复杂又受敌人火力攻击,简单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铸造的前装甲,这些不同的特点被合并到75毫米炮塔的最终版本,军械文件称这个版本的坦克为M4A3W或M4A3(W,“W”表示湿式积载),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常见的谢尔曼坦克改型。

三:日本97式坦克和美国M4坦克的火力

M4A3坦克对97坦克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装备一门M3 75mm口径的火炮,炮手可以用m7的望远瞄准具或M4Al望远瞄准具瞄准,液压炮塔旋转速度比97型快得多,通常携带104发M61穿甲弹,M48 高爆弹和M64白磷烟雾弹等弹药,主要装在地板下的装甲箱里,M61穿甲弹在47度时可穿透63mm前装甲,能在任何正常的战斗范围穿透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0毫米的97坦克。M4A3坦克的75毫米口径的高爆弹远比47毫米口径的高爆弹有效,其高爆装药量是47毫米高爆弹的7倍。M4A3拥有一挺7.62毫米车前机枪,一挺7.62毫米同轴机关枪和一挺外部安装的12.7毫米重机枪,一些坦克在炮塔的左下角安装了60毫米M3的迫击炮。

97坦克装备有1型47毫米坦克,使用1型高爆弹和1型穿甲/高爆弹,穿甲/高爆弹在500米处可穿透67-75mm垂直装甲,在500米处可穿透53-60mm 30度装甲,只能在近距离150-200米的正面交战中对谢尔曼有效,或者对谢尔曼较弱的侧装甲有效。结果是97坦克在正常的战斗范围内不能穿透谢尔曼,要么近距离交战,要么向较薄的侧面装甲开火。47毫米炮的一个缺点是高爆弹威力不足,高爆装药量只有190克,97 式有两挺7.7毫米97型机枪,一挺在左前车体上,而另一挺是放置在炮塔的左后方,由装弹员操作。主炮附近没有同轴机枪,机枪的可以拆卸下来,通过一个简单的销钉安装在炮塔作为高射机枪使用,

日本坦克装甲非常薄弱,以至于1944年标准的美国陆军步兵反坦克炮是57毫米M1,太平洋战区的大多数步兵单位都保留了老式的37毫米M3炮,因为它更轻,更容易操作,可以穿透500码外61毫米的装甲,足够把97型前后穿透,连12.7毫米重机枪在35-50米的距离内有时可以穿透较低的侧面装甲,更不用说到M4A3 75毫米口径火炮的攻击了,M4A3型比97型有更好的装甲保护,大多数日本直射反坦克武器对有均无效,唯一有威胁的是90式75毫米野战炮,正常情况下攻击谢尔曼坦克履带和悬挂系统能够使丧失行动力,在太平洋战场上,来自日本坦克的威胁很小,美国坦克的主要威胁是地雷和近距离攻击的步兵武器。

四:日本97式坦克和美国M4坦克的指挥和控制

97型的炮手有一个提供4倍放大的望远镜瞄准具。虽然这种光学瞄准具确实是一种足够的坦克瞄准具,但由于没有潜望镜瞄准具,炮手无法看到地形,因此没有态势感知能力,97型已经为指挥官准备了一个单目旋转望远瞄准具,由于普遍紧缩的工业,很少有坦克真正收到这些设备,坦克内部只能依靠炮塔里的观察裂缝和前部有一个潜望镜,

日本坦克部队只向排指挥官和连长发放无线电,1944年最常见的6瓦的收发两用机是Tvpe C Mark 1型,可以在语音或电报模式下使用,在语音模式下有效范围约为三分之一英里,在电报模式下有效范围约为6英里,盟军对无线电的情报评估发现,它非常坚固,制作精良,但功率很低,过于依赖固定频率的晶体,而且麦克风不适合在坦克内部使用,因为担心谈话会被美国信号情报单位监听,日本坦克不鼓励使用无线电,坦克之间的通信宁愿使用信号旗或传令兵。

M4A3有一套比97型更复杂的火力控制装置。炮手有集成的M38A2望远瞄准器和M70F同轴5倍望远镜,同时具有潜望镜瞄准器和望远瞄准器使炮手能够看到的地形,从而培养良好的情境意识以及协助坦克指挥官搜索,在需要进行快速射击的情况下,炮手可以通过望远瞄准镜进行瞄准,因为望远瞄准镜与瞄准退圈相结合,为了更精确的瞄准,他可以切换到主瞄准镜。在需要进行快速射击的情况下,炮手可以通过望远瞄准镜进行瞄准,因为望远瞄准镜与瞄准退圈相结合。为了更精确的瞄准,他可以切换到主瞄准镜,坦克指挥官可以使用标准M6潜望镜或7x潜望镜双目镜。美国坦克有充足的无线电,谢尔曼使用调频收音机,比97型使用的调幅收音机更不易受到干扰。质量和功率比日本同行更高,在一个标准的坦克排,排长和排长都有SCR-528,其他三辆坦克有scl -538接收器。

五:日本97式坦克和美国M4坦克的人员

M4A3坦克上的乘员是五个人,每个中型坦克连有一个连部和三个排,连部有二辆中型坦克和一辆M4(105毫米)突击炮,而三辆排各有5辆M4A3中型坦克,士兵训练通常包括最初的基本训练,然后是坦克部队的转移或在诺克斯堡的装甲学校的专门训练。大多数美国坦克部队都鼓励交叉训练,太平洋战区最重要的是坦克步兵联合训训练主要集中在坦克乘员的射击和单位战斗测试。独立的陆军坦克营直到1944年才开始战斗,

而巨大的距离、不同的地形和条件并没有促进“经验教训”的分享。一些经验丰富的坦克营,投入吕宋岛战役时,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但都没有最近的战斗经验。这两个单位都是为了在非常不同的条件下作战而建立的。他们在战斗中缺乏经验,乏使用坦克部队的实际经验,因为太平洋战区的坦克战斗一直是零星的,规模很小,直到1944年夏天才结束。因此,这两支部队的作战能力都取决于当地指挥官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97坦克有也是五名组员。指挥官通常是上尉或一等兵,而排指挥官通常是二等兵或准尉,一个典型的中型坦克连有12辆坦克,包括11辆97式中型坦克和1辆95式轻型坦克,在战争早期,日本坦克部队从征兵中优先选择有驾照和高中学历的年轻人。在基本训练之后通常被送到专门学校或直接送到各单位,在那里进行专门训练。

日本陆军在1936年建立了千叶坦克学校,后来又扩建了一所机械师坦克学校和一所维修学校,标准的做法是对机组人员进行交叉训练,这样机组人员至少对坦克上的每个任务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发生伤亡时保持车辆的运转,射击训练很广泛。由于燃料短缺,驾驶的训练相当有限,由于日本不是热带国家,日本士兵与像美国人一样易受热带疾病的侵害。在中国东北赶来的日本军队在太平洋上遭受了热带疾病的沉重打击,多达三分之一的士兵因疟疾和登革热而丧失行动能力。

六:结论

在二战的坦克战斗中,双方大多具有相似战斗效能的坦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坦克技术在质量上可与欧洲和美国的坦克相媲美,但到了1944年,日本在装甲车辆的设计上已严重落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的坦克武器明显不如美国的坦克。吕宋岛上的坦克战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日本装甲的技术缺陷决定的,日本坦克无法与美国坦克正面交战,只能在伏击位置攻击美国坦克侧面或后方的,虽然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但似乎大多数损失的谢尔曼坦克是在与日本第二装甲师的战斗中被47毫米炮穿透装甲击毁的。

总的来说,M4A3在与97型的战斗是绰绰有余的,美国陆军坦克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要缺点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战术上的,菲律宾战役的特点是地势宽广,从马尼拉中部平原的平坦稻田,到吕宋北部山区的热带森林,再到马尼拉的坚固城墙和城市建筑,因此需要大量不同的坦克战术,美国陆军适应太平洋环境的速度比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慢得多,美军胜利更多的因为技术和数量上的优势,而不是战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